中國戲曲大全之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又稱“上路戲”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19世界初趨於成熟。北路梆子在山西,內蒙古,河北等地較流行,是華北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漢族戲曲劇中之一,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部分。大家是不是對這個戲曲劇中很好奇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簡介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戲”,大約形成於16世紀中葉,19世紀初葉已趨成熟。流行於山西北中部、內蒙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及陝西北部,是華北地區較有影響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北路梆子的發源地正是在雁門關以北的大同一帶。據大同城西觀音堂戲臺題壁記載:“雙慶戲班於嘉慶十三年六月十九日演出《十五貫》一劇。”由此可見,北路梆子在清朝嘉慶十三年以前,已由蒲劇藝人來此教習傳藝,結合雁北的秧歌小調參合而成了。

中國戲曲大全之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傳承乏人、演出市場萎縮等問題長期困擾着北路梆子,這個古老的劇種正盼望着有關方面能對其加以搶救和保護。

2006年5月20日,北路梆子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類
  北路梆子有大北路和小北路之別。“大北路”是指雁門關以北直至內蒙包頭一帶,以水上漂、捨命紅等人爲代表的聲腔演唱,其特點是行腔穩健、深沉;“小北路”是指雁門關以南,以賈桂林、高玉貴爲代表的聲腔演唱,其特點是行腔華麗、委婉。兩大流派雖然各有千秋,但有一個共同特點,由於音樂高亢激昂,男女同調,因此,男演員演唱起來比較吃力,必須用“背拱音”。傳統的樂器有“梆胡”、“二絃”、“三絃”、“四弦”,通稱“四大件”。此外,還有“笙”、“管”、“笛”、“嗩吶”等。武場樂器和晉劇基本相同。

影響?
  在戲曲發展史和地方文化史的研究中,北路梆子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但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北路梆子和許多地方戲曲一樣同時代拉開了距離,那種萬人爭睹的景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傳承乏人、演出市場萎縮等問題長期困擾着北路梆子,這個古老的劇種正盼望着有關方面能對其加以搶救和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北路梆子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