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大全之泗州戲

泗州戲又稱“控魂腔”,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徽省地區的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泗州戲是安徽四大戲曲劇種之一,擁有深厚的羣衆基礎和豐富的文化程度。大家是不是對這個戲曲非常感興趣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與山東的柳琴戲、江蘇的淮海戲同是由"拉魂腔"發展而來,彼此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血緣關係。

中國戲曲大全之泗州戲

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羣衆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優美的唱腔,動聽的旋律,唱響淮河兩岸,大江南北。流行於安徽省淮河兩岸,原名“拉魂腔”。

泗州戲與皖北人民的生活、習俗有着密切的聯繫,顯示出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徵。但近年來隨着社會的飛躍發展,觀衆逐步減少,演出虧損,傳統技藝瀕臨失傳,泗州戲的生存出現了危機,迫切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扶持。

起源
  泗州戲的唱腔曲調源於當地的民歌小調、勞動號子及農民生活、勞動的音調。如趕牛耕地、婦女哭腔等,並吸收了花鼓、琴書等民間藝術形式的音調加以改造發展。泗州戲的唱腔隨意性很強,講究自由無拘,要求伴奏"跟着演員的演唱走",以便於演員的發揮和創造。藝人們還把這種形式名之爲"怡心調",可見它帶有相當多的隨心任性的因素。

藝術特色
  角色
  泗州戲的角色主要分大生、老生、二頭、小頭、醜等幾類,其表演在說唱基礎上大量吸收民間的"壓花場"、"小車舞"、"旱船舞"、"花燈舞"、"跑驢"等舞蹈表演形式。

壓花場
  "壓花場"是泗州戲表演藝術的根本,分"單壓"和"雙壓"兩種,具有明快爽朗、粗獷有力的鮮明特色。藝人從師學藝時,學唱腔從八句子開始,學表演從"壓花場"開始。觀衆對"壓花場"的要求非常嚴格。演員在表演時,必須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協調與配合。如女演員在走四臺角、旋風式時,形似風擺楊柳,狀若出水芙蓉,舞姿極爲優美。泗州戲能夠叫出名字的身段和步法有數十種,如整鬢、撥鞋、提領、頓袖、叉腿雙蹉步、三合手、舒懶腰、旋風式、四臺角、剪子股、下場步、門歪窩、仙鶴走、老漢走、顛步走、蛇脫殼、頂碗、卷席、十字轉身、含金閃腰、摟腰抗肩、男女雙十字、燕子撥泥、抽樑換柱、百馬大戰、金蟬脫殼、撲蝶、鬼扯轉、鴨子扭、鴨子和泥、浪子踢球、懷中抱月、老龜扒沙、橫行蹲步、白鵝亮翅、板腳跨腿、蘇秦背劍、鳳凰單展翅、鳳凰雙展翅、懶婆娘簸簸箕等。有些行當的表演堪稱絕技,如《攔馬》中頭頂水碗急走圓場,點水不潑;《大書觀》中用碎步表演打水,演員必須是小腳,腳大了則無法表演;表演身段"燕子撥泥"時,必須把腳下的泥塊從後面撥起,再從頭頂上飛過去。老藝人黃兆林(藝名黃八圈子)則因能頭頂水碗,用矮子步在場上轉八圈以上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