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文化以及湘菜的十大特點

中國八大菜系,每種菜系都有着它獨特的文化歷史,也有不同的特點,我們平時吃的湘菜也有它的文化歷史,和它自己的特點,湘菜的口味相對來說很是受歡迎,可能也是因爲它的十大特點,使得湘菜更加的美味和受歡迎,下面跟着小編一起欣賞湘菜文化及其十大特點。

湘菜文化以及湘菜的十大特點

湘菜的烹調重視遵守從本味論、氣味陰陽論、時序論、適口論中表現出來。五昧調和是湘菜烹調質量特點的核心。一是重視烹飪原料的本來自然之昧;二是通過在烹飪操縱以後所產生的美昧和氣味遵守五行的基本規律,即按氣味陰陽規律總結經驗而到達五味有機調合,產生獨特的風味特點菜餚。湘菜在烹製中十分重視時序性,把菜餚的調製與人的口感和自然界(季節變化)聯繫起來,烹製合乎時序的對人的口味與滋味適口的目的。

  湘菜技藝幾千年的厚重積澱,從十個方面可以看出它深邃的內涵特點:水最爲始,火之爲紀,味之爲本,刀爲之要,料爲之博,配爲之當,器爲之美。名爲之雅,餚爲之新,筵爲之豐。

  “水最爲始”:湘菜製作,首推對水的重視,“人之飲食,首重惟水”。菜餚的一切滋味的產生。皆不能離開水的作用。不論哪一種烹製方法,如蒸、煮、燉、燜、氽、燙、焯均是用水進行,滷、泡、燴、溜、湯等均不能離開水,乾貨漲發更不能離開水。掛糊、上漿、勾芡、穿衣也需要水往凋和。因此,湘菜製作中對水質、水量、水溫、稀、淡、濃、稠、寬、淺等把握方面,每道工序都向來十分重視與講求,從不馬虎了事,通過對水的各環節的“度”的把握控制,才產生菜餚的色、香、味、形、質的最好效果。

  “火爲之紀”:菜餚之所以能產:生色香味美的特質,除原料加工及調味,最爲主要是對火的把握。湘菜的烹製最爲講求是“火候”。“火爲之紀”便是用火要適度、節度。《本味》篇說:“紀,猶節也。”以火爲紀,在湘菜烹飪技術中,“火”是各術中的“綱”,任何一份菜餚的成功與否,火候是決定菜餚質量的關鍵。在湘菜烹調中,火候是決定菜餚質量的關鍵,火候講求文火、武火、大火、小火、微火、死火、活火、明火、闇火、餘火等,在烹製的每環節中,牢牢地把握每個工序環節的需要而控制火候變化,每道菜由於它的原料,主配調料不盡相同並要求的口感滋質進味情勢各異,因此,對每道菜的火候把握“謹伺之,則幾於道矣”。嚴格把握控制火候是湘廚們一個嚴格的基本功技藝。

  “昧爲之本”:湘菜之所以成爲能獨處一方特點風味,對“味”的突出是其精華、根本所在。湘菜調味技術手段多樣,而使味變化各產生奧妙效果,即利用加熱前的調味,加熱衷的調味,烹飪後的調味,利用刀工切割大小厚薄導致昧滲透,覆蓋一致而到達受昧均勻,用湯汁調味,使無味的原料進味與湯汁融會產生鮮味,用主料、輔料、味料三者結合產生新的***特殊的複合味道,用刀、火、料等綜合技能結合產生滋味雋永、回味無窮。總之。湘菜在調味的技藝中重視“有味使之出,無昧使之人”,從而到達最好調味效果和目的。

  湘菜調味十分重視變化,調味料有幾十種之多,在烹製進行中按不同的菜餚質量要求,凋味前進行適當的組合調製,講求“相物而施”。對各種調味料的清濃、稀稠、多少、新陳,加以嚴格選用和辨別、決不死板一概,以產生不同的昧型,到達主味突出、鹹鮮其中、回味無窮。即便是一個“辣‘’昧。由於採用不同的辣品調味,如干辣椒、辣椒粉、辣椒油、鮮辣椒、指天椒、黃蜂辣椒、花椒散,固然都是逐一個”辣“昧,但出不同類型,有稍微帶辣,有香鮮見辣,有酸辣鮮濃,有刺激濃辣,通過不同葷素配料的奇妙組合,產生千變力化的濃郁湘味。

  湘菜的調味應用,主要是應用菜餚的葷素主配調味品本身進行公道的組合,對各種原料的鹹、甜、酸、辣、香、鮮的單一味進行組合加工,使菜餚在口味上產生多質多滋多味的變化,使菜餚在色採上產生青、紅、黃、白、黑、亮、濃、稀而成絢麗多彩的菜餚。

  ”刀爲之要“:湘菜歷來十分重視刀功,刀功是司廚者進門的基本功之一。”刀之爲要“是說刀功爲烹飪技術重要的一環,《論語》中”割不正不食“,”膾不厭細“,說的就是刀工的重要性。湘菜在製作中,對不同原料不同的菜餚品種,不同烹製方法採用不同的刀法與刀工以使菜餚產生不同外形特點,隨料而變,隨菜而變,隨宴而變,刀法有幾十種之多。同時每種刀法又有不同的變化,如”切“有直切、推切、跳切、拉切、滾刀切、轉刀切、滾料切、鋸切、推拉切、鋤切、拍刀切等;”片“有推刀片、拉刀片、斜刀片、左斜刀、右斜刀、坡刀片、抹刀片、反刀片等;”剞“有直刀剞、拉刀剞、推刀剞等。還有各種不同刀法,如批、解、剖、砍、剁、敲、捶、砸、雕、刻、塑、旋、鏤、撬等等。對各種花刀更有嚴格細緻的要求:如十字花刀,佛手花刀,菊花花刀,蓑衣花刀,麥穗花刀,玉米花刀,蘭草花刀……足見湘菜刀工技藝高深,工夫之深。

  高深刀工的應用,使湘菜的外觀千姿百態。如”髮絲牛百頁“切出的牛百頁,細如銀絲,均勻一致,令人歎爲觀止:”菊花魷魚“如朵朵菊花綻放,美不勝收,巧奪天工:”紅煨八寶雞“將整雞剝皮不帶骨,盛水不漏,不但造形完全,而且肉質鮮嫩酥潤,吃時滿口生香。它們不但是湘菜中的精品,也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料爲之博“:湘菜有數千多個品種,人烹原料也是十分廣博,兒禽、畜、鳥、獸、負、鱉、蝦、蟹、IIJ珍海味、蛋奶菌藻、瓜蔬菜果,本草花卉,稻麥雜糧,昆蟲野菜,皆可進饌作烹飪原料。湘菜對各種原料都能善於利用,善於發現,善於創新,善於吸收,善於消化。由於湖南地貌結構不同,地土特產不盡相同,各地區都能善用本地的土特原料作烹調原料。如岳陽、洞庭湖區水產魚蝦龜鱉,馳名的”洞庭野鴨“、”瀟湘五元龜“、”原汁武陵團魚“、”紅煨團魚裙衣“、”豆瓣醬燒肥魚“、”白汁桂魚“等名菜都出自洞庭湖區。益陽的竹筍菜如”麻辣冬筍尖“、”腐滷薄片冬筍“,”冬筍臘肉“等。湘西、郴州、瀏陽等地的野菜,使人備感濃重的鄉土氣味。

  湖南地多溼潤,氣溫偏熱而雨水偏多,盛產辣椒、大蒜、生薑等辛辣食品。湖南人歷來喜食辣椒,善用辣椒。用辣椒製成不同吃法難以勝數,利用不同特點的辣椒加進各地土特產原料中,烹製成一道道湘情濃郁的湘菜,使人大快朵頤。

  ”配爲之當“:湘菜在烹製中向來是講求”配合“,量的配合,質的配合,色的配合,味的配合,形的配合,加上裝盤的配合。講求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而成爲一道道美饌佳餚,令人產生強烈的美感和食慾,到達滿足口福、養生健身的目的。湘菜烹製配合方法上主要有葷素配合,我們從湘菜譜上可以看出,除少數菜爲單一全葷和全素菜外,幾近所有的菜餚都由葷素組成。以時令配合,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生產,以時令的菜配合的菜餚給人增加嘗新開懷的季節口感;以性味配合,性味配合得當,可產生奇特的口感和互補的作用,如蘿蔔燉臘肉,蘿蔔配牛肉,鮮香更突出,往羶提鮮,不但在口味上產生風味而在養生療效上也有一定的功用;以質地配合,如子姜燒鴨,不但能往羶更使鴨肉更鮮嫩可口,牛百頁配冬筍,清新脆嫩,進口互得益彰。湘菜幾千年的技藝積澱,各種菜餚都力求以最好配合而到達最好口感效果。口感、光彩、形態相映襯托,同時講求對各種烹調原料的公道結合和營養平衡,通過烹製而產生一道道色、香、味、形、營養俱佳的湘菜品。

  ”器爲之美“:是指美食配之美器,美食美器的和偕同一。湘菜幾千年的歷史沿革,歷來十分重視對菜餚的盛器裝盤。現代湘菜餐具容器,包括瓷、陶、漆、木、竹、玻璃等名目繁多、造形各異的種類,大小花色不同的碟、盤、碗、鉢、勺乃至竹簡、荷葉,史給湘菜增加精雅、質樸、粗獷、古樸、自然、大方的無窮魅力和品位。

  ”名爲之雅“:湘菜的名稱,從現象看很隨便,以烹調原料及烹製方法上命名很多,但實際上也體現出湘菜歷史的沿革的內涵和地方風俗的烙印。從衆多湘菜名稱中,我們也能感遭到湘菜菜名集中在一個”雅‘’字,即質樸之雅,意趣之雅,奇巧之雅,菜名樸實無華。但透出一般雅緻的品位。如“冬筍裏脊片”、“冬筍臘肉”、“荷葉粉蒸肉”、“蒸鴨”、‘’粉蒸竹筒魚“、”清蒸白鱔“、”砂鍋狗肉“、”板栗燒白菜心“,”炒鮮雙冬“、”臘味合蒸‘’等菜餚,給人一看就清楚樸實無華、雅俗共賞的品味。還有用自然現象數字和生產地方爲名,如“酥炸雪花裏脊”、“金魚賞蓮”、“懷胎鯽魚”、“釀菊花蛋”、“明月鴿蛋湯”、“青擡菊花冬菇”、“三元八寶乳鴿”、“五柳桂魚”、“原蒸五元牛肉”、“九味牛百頁”、“九味油汁雞”、“九味貴妃雞”、“東安子雞”、“宮保雞丁”、“原汁武陵團魚”、“南嶽冷菌”等菜餚,也給人一種清新優雅樸實的自然感覺。“意趣之雅”:以意趣比喻,情趣的菜名,如“油辣佛手筍”、“虎皮肉卷”、“珍珠肉丸”、“鍋貼金錢雞”、tt鴛鴦松雞“、”朝珠八寶雞“、”玉帶魚卷“、”牡丹珍珠蝦“、”翡翠鮑魚“、”金錢魚翅“、”繡球海蔘“等菜餚給人一種無窮意趣情調高雅的情趣。‘’奇巧之雅”:用奇巧之作比奇巧之名,或以名人而命名、出人意料,也令人拍案稱奇:如“銅錘雞翅膀”、“柴把鴨掌”、“松鼠桂魚”、“火方淡菜”、“解膩神怡湯”、“雞啄豆腐”、“金山觀珠寶”、“白玉躲珠”、“祖庵玉結魚翅”、“祖庵豆腐”、“左宗棠雞”,菜名與各種動植物、傳說歷史名人聯繫令人產生無窮奇巧的聯想,湘菜也增加無窮情趣。

  “餚爲之新”:湘菜經歷幾千年的錘鍊與流傳,我們的先輩給當代留傳下幾千個品種,菜餚烹飪也隨着歷史政治經濟的變化而不斷髮展變化,人們的口味也不斷尋求變,化不斷創新發展。湘菜在近幾十年中,不管在物資條件的增多(如用料更廣、調味品更多、烹調用具更復雜更現代化)還是技術手段的創新(烹飪方法不斷更新、工藝操縱方法精益求精)市場競爭的劇烈變化,人們口味不斷尋求新、奇、特享受要求,因此湘菜也在不斷進行繼續、吸收、發展、改進、創新和開闢。近十幾年來。全國各地餐飲業進進湖南開店辦連鎖也給湘菜融進新的風格。特別是省內各鄉土地方菜品進城開店,農家菜、民族菜、家常菜、新潮菜也給湘菜增加新的內容活力和多方位的發展。西方、東南亞地區、港臺菜系也進進湖南,也給湘菜在品位上帶來中西結合的鑑戒。大比武、大交換、大發展相互吸取精華、揚長避短,給湘菜以更新的面貌展現在衆人眼前。文化湘菜,將文化與湘菜的結合更顯示湘菜的文化內涵與悠久歷史;海鮮湘菜,把湘菜的品位向更高層面發展,體現湘菜的融會力的無窮髮展潛力;鄉土湘菜,把守在深隱士未識的濃濃三湘鄉土菜進進城市成爲大衆共嘗的美味佳餚,而使鄉土極普通的農家家常風味菜改進提升而成爲新湘菜名餚、爲湘菜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創新空間。

  “筵爲之豐”:湘菜的筵席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其起源、演化、發展到當代筵席所展現的烹飪技術則是整體的全面的,所以爲之“豐”。

  筵席的組合,不但是菜的色、香、味、形的組合。通常筵席包括菜餚(冷碟、拼盤,熱菜、大菜、隨菜)及點心(可分堂點、席點、茶點)飯面、粥、果品(時鮮果盤)酒水飲料(茶、紅酒、白酒、啤酒、果汁飲料)。“大菜”也稱“正菜”或“主菜”,“主菜”又分頭菜、熱炒、甜菜、湯羹。“隨菜”主要是送飯菜,一般以家常小炒爲多。

  由於筵席規格、檔位不同,在菜式的設計上差別很大,從普通筵席、中檔筵席到高級筵席,在用料上、烹製上、餐具上、擺臺上,服務程序上都有不同的區別。

  湘菜筵席在用料上選用不同質地的各種原料、包括雞、鴨、魚,豬肉、牛肉、海鮮、河鮮、瓜蔬,每種主原料只採用一道菜、按不同各自原料的本質或沒有色的原料通過烹調加熱後,產生豐富多彩的光彩,而使整個桌面、菜色、風味和偕,給客人感到菜形的豐富多樣化,賞心悅目。

  小結:湘菜不管是在烹飪技巧上還是在調料,配料上,都有着自己的特點,正是因爲這些特點,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湘菜,也喜歡欣賞湘菜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