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竈節文化的介紹 認識民間竈王

祭竈節是我國一個比較重大的節日,由於跟歷史文化有着很大關聯,在我國的流傳非常的廣泛。在以前幾乎每一戶家庭裏面都有一個竈神爺,小編小時候家裏也有,人們非常的敬畏這位竈王。竈王的存在跟人們內心的希望是有所關聯的,保佑着一家人的平安健康。下面我餓麼那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節日吧!

祭竈節文化的介紹 認識民間竈王

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又稱爲小年。民諺曰:“二十三,祭竈關。”舊俗農曆臘月二十三爲祭祀竈神的日子。竈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竈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只限於男子。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竈的角色。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竈”、“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竈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祭竈節文化的介紹 認識民間竈王 第2張

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竈。除此之外,還有吃竈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個時候小年是不分兩天的。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更悠久的。

習慣上,商家到歲末,就要清算全年的帳務。所以送竈同時也是催債、討債者絡繹不絕於途的時候。不過,討債最多隻到除夕。一等吃過年夜飯,就算沒收到債款,主客見面時,也得拱起手來互道恭喜。所以北方有句俗話說:「要命的關東糖,救命的餃子」(除夕夜吃餃子),就是形容這種情形。

祭竈節文化的介紹 認識民間竈王 第3張

祭過竈,到年底之前,還要挑一個好日子來做大掃除,俗稱「掃年」。掃年的風俗也有悠的歷史。舊式的家庭每年清掃之前,還要事先翻看黃曆,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來進行。掃除積年的塵埃,不僅是爲了迎接新年,對環境衛生、維護健康也有極大的益處。自廿五日至除夕這五天,由於家神俱已上天,百無禁忌,所以民間也多在這幾天內舉行婚嫁。

年關

中國成立以前,祭竈節後也是貧苦人家難過的日子,稱作“年關”,地主多派人到窮人家討債要帳。難以還債者只好躲出去,“躲年關”,年三十貼了對子後再回家,俗有“年三十兒貼花門”之後外人便不可進家的規矩,稱“要命的祭竈,救命的春聯。”

祭竈節文化的介紹 認識民間竈王 第4張

祭竈節沒個地方都有她們獨特的活動方式,因爲地理環境的差異,各種活動的舉行都是豐富多彩的。祭祀活動的進行是一年美好生活的開始,人們一起祈福,一起許下美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