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大全之徽劇

徽劇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重要的漢族地方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古徽州府和安慶市等地區。徽劇是結合了地方聲腔以及民間音樂,逐漸形成的一個新戲曲,它被稱爲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大家是不是對這個戲曲很感興趣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徽劇是一種重要的漢族地方戲曲,主要流行於古徽州府(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和安慶市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一帶,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

中國戲曲大全之徽劇

徽劇是解放後的定名。徽劇的含義並不等於徽戲,它的聲腔包括青陽腔、徽戲、徽昆和花腔小調幾大部分,以徽戲和青陽腔爲主。

徽劇是與黃梅戲、廬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

藝術特色
  徽劇音樂唱腔可分徽昆和吹腔與撥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調等類。徽昆唱腔曲牌較蘇崑粗獷強烈,是以演武戲爲主,大多用大小嗩吶伴奏,配備以大鑼大鼓,氣勢宏偉。

吹腔以笛和小嗩吶爲主要伴奏樂器,有曲牌和板式變化加曲牌體及板式變化體等三類唱腔結構體制。撥子以棗木梆來擊節,初用彈撥樂器來伴奏,和吹腔結合後改用嗩吶,笛和徽胡。

二簧除老二簧用嗩吶伴奏外,其他的都以徽胡爲主,分爲男女宮,有導板和原板、回龍、哭板、散板、流水等板式。西皮也以徽胡爲主伴奏樂器,有文和武導板、散板、搖板、二六(亦稱慢垛子)、流水(亦稱緊垛子)、原板、疊板、哭板等板式,分爲男女宮,有西皮、反西皮兩類。

花腔小調多爲民間俗曲俚歌,也是包括□□腔,生活氣息比較濃,已記錄下來有70多首曲調。伴奏樂器多以徽胡和笛、嗩吶爲主。徽胡又稱爲科胡、木杆、絲絃,琴筒內直徑爲2指,用短弓弓法,配備以揉和滑等指法,有獨特風味。

另有一種樂器,稱爲先鋒(亦叫"挑子"、"蝦鬚"),喇叭形、長五尺、銅製,分3截,可伸縮,用於出將和法場、出鬼怪。

打擊樂器有單皮鼓和牙板、大堂鼓、雲鼓、徽鑼、大鈸、小鑼、小鈸、雲鑼等。

角色分行早期爲:末和生與小生、外、旦、貼、夫、淨、醜9行。浙江徽班分爲老生和老外與付末、小生、正旦、花旦、作旦、老旦、武小旦、三樑旦、大花臉、二花臉、小花臉(醜)、四花臉、雜(扮演龍套、老虎、狗,兼管三箱即道具箱)共15行。

徽劇在表演上具有動作粗獷及氣勢豪壯的特點,由於繼承安徽旌陽(今旌德)一帶目連戲藝人技藝,徽戲表演一直擅長武戲,有翻檯子和跳圈、竄火、飛叉、滾燈、變臉等許多特技,並吸收民間武術如"紅拳"等成爲武打中具有特色招式。

現狀
  徽劇已有三百多年曆史,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中曾起過重要作用,它不僅孕育京劇,且中國南北幾十個地方戲曲劇種都同它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同時,徽劇還是徽州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直觀方式反映了徽州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特點,值得深入研究。

徽劇面臨"斷種的危險,演員老化、傳承乏人、經費緊張、從業人員越來越少,一定加緊從保護老藝人入手,進行徽劇的搶救和挖掘、整理工作,否則將要錯失良機,造成巨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