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繡傳承文化,是否會面臨失傳呢?

貴州是一個很多少數民族生活的省份,這個民族有很多的豐富的文化產業和資源。那麼關於苗族的刺繡你瞭解多少呢?苗族的刺繡文化是否有面臨失去傳承的局面呢?別猶豫,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苗族刺繡傳承文化,是否會面臨失傳呢?

阿依阿朵民族服飾有限公司誕生
  7月21日中午,魯廷音家的院壩裏已經聚集了10多位苗族大媽正在紡線織布,他們都是六七十歲的年紀,看到記者到來,身穿苗族服飾的她們熱情地迎了上來,你可以感覺到一種親近,就像回家一樣。

爲了苗族刺繡技藝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魯廷音和幾個好姐妹開辦了貴安新區阿依阿朵民族服飾有限公司。“開公司不是爲了賺錢,主要是要把我們苗族的刺繡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世人可以看到我們苗族的精美刺繡。但是我們也缺少資金,如果有更多的資金,我們可以把苗繡的傳承和文化做得更好。”魯廷音說,平常他們會接一些文化活動的苗族服飾生產,也會有一些客商慕名前來購買和定做他們的苗繡。爲了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他們將苗族服飾和刺繡進行了改良,使其更適合現代人穿着。

魯廷音介紹說, 苗族男性衣服刺繡不多,我們雷山有四個支系的苗族,除了百鳥衣族的男裝有一些裝飾,其它的男裝根本沒繡花。我們這邊的說法是,一個女人生了四個兒子,她繡成四個兒媳婦的衣服,眼睛都花了,再也繡不成給兒子。

刺繡主要是給女孩子的。在苗族的大型盛會裏,女孩都要穿“盛裝”。裝飾配件、銀飾,一整套的。盛裝穿起來一般都是裏外穿兩三件。你穿越多,就顯示你的賢惠,以及你所在家族的團結。衣服有舊的,表明老人送的多,這個女孩更遭人疼愛。

像我們苗族的大型盛會,一般都要持續一個多星期,每天穿的衣服都不一樣的。把銀飾拆下來,再縫上其它衣服,第二天又穿出來。這六七天的活動,可以看出一個姑娘的手藝,她的家族背景,各方面都體現出來了。特別是找對象的未婚少男少女,很重視這種場合,這是找對象的一個時機。

美化服飾的古老手工藝
  現場十多位大媽唱起了苗族的《摘麻歌》,魯廷音告訴記者,這首歌以前摘麻、紡麻都會唱,歌的大意是,要勤勞纔會有衣服穿,要勤勞纔會生活幸福。正在織布的牛媽媽有六十多歲了,她告訴記者以前這些麻線都是自己紡的,現在大多是買麻線來織布,像她現在織的這種布織1米長要一個星期,織好的布要染色,一般是青色或者黑色,然後再在上面刺繡。苗繡做工既複雜,又耗時頗多,但因在苗族的各種集會上,如婚喪、跳花、跳場、鬥牛、行歌、趕集、搖馬郎等,苗族女子都要身着刺繡盛裝,故都必須精心加以製作。

苗繡是苗族文化傳承的載體,兼有文字和圖像的功能。苗家人文化歷史的傳承,主要依靠口口相傳的口頭文學以及他們的衣裝和衣裝上的刺繡。

據介紹,苗繡的內容和繡法都有着嚴格的規定。“繡什麼、怎麼繡、何時繡、繡在哪兒,苗族老祖早已經約定好、規定好,自有他們的體系和講究,”貴州民族民俗博物館館長曾麗說。在傳統的苗族人中,憑着繡衣去認祖認宗,憑着繡衣去決定能否開親,憑着繡衣去了解衣服主人的身家,憑着繡衣去決定要不要把這個繡花的姑娘娶回家,憑着繡衣可以知道主人在族人中的地位,憑着繡衣可以知曉主人家住哪裏,等等。

針法是刺繡的靈魂,針法就像雕刻家手中的刀,一幅幅巧奪天工的畫面由它而來,栩栩如生的效果由它而產生。針法就是針在織物上上下運動所形成的軌跡,各種軌跡的最終組合便形成了賞心悅目的刺繡圖案。苗繡的針法很多,計有平繡、辮繡、縐繡、結繡、纏繡、貼繡、絨繡、堆花、倒針、銻繡等十多種,其中平繡、編卷、纏繡、打籽、堆花、貼花等六種較爲常用。

苗族女人每天都在繡
  愛美是人類的天份,每逢大集會前,苗家父母不惜辛苦,用花衣打扮女兒,希望能在集會上博得衆人羨慕眼光。集會上,一羣羣身着盛裝的苗族少女由父母兄弟陪伴,翻山越嶺,不辭辛勞涌向“場”區,爲的就是在這苗族服飾大彙集的場合展現自己的才藝。

魯廷音說,苗族刺繡針法多,銀飾搭配也很講究。媽媽在家做家務,下雨天她就繡花,我從小就在旁看。在我們苗族這裏,女兒必須繡花,我六七歲起,媽媽就讓拿針、拿線,做些小東西。長到十一二歲,就能給自己繡圍腰。

傳統上,一個苗族女孩子要給自己做嫁衣,從十四歲開始就得不停地繡。只要有空就做。當然,其它刺繡的活也得做。走客的衣服,趕集的衣服都要穿一點新衣服。

十四五歲時,我就能繡完整的衣服。十八九歲,就繡嫁衣。我們苗族的衣服,媽媽做的衣服給孩子的,做嫁衣以後,也是以後的葬衣。

在女孩懂事的時候,就得先拿針拿線繡花。苗族女人每天都在繡,不分什麼季節,也不分老小。現在我們家的姥姥,年紀都七八十歲了,也在繡花,是在爲子孫做。繡得多了,就傳給女兒或兒媳婦。如果媽媽眼睛看不見了,繡不成了,那女兒也要繡,給自己的女兒和兒媳,兒媳婦又繡給孫媳婦。所以苗族有許多老衣服,因爲這就是女人必須做的事。

不同的衣服,繡花都不一樣,都是按照自己想法做。我們苗族繡花,針法多。你慢慢看,會發現有很多不一樣。女人們把自己的寄託、祝福放在裏面了。一個姑娘要把這個花繡得好看,顯示這個女人聰明一點吧,她能繡出來很多的圖案,想出很多的顏色搭配,表明了她的靈氣和靈感。我看一些老繡品的時候,很多圖案裏邊,顏色搭配都很豐富,挺漂亮的,那也是一個人的靈魂。

苗繡面臨失傳危機
  苗族刺繡是一種美化服飾的古老手工藝。苗族婦女使用彩色絲線將獨特、古樸、繁複和美麗的圖樣刺繡在服裝上,其繡品色彩豔麗,對比強烈,設色單純,圖樣取自苗族歷史、神話、自然和生活,寫意誇張,獨具風格。刺繡的紋樣十分豐富,最有代表性的紋樣有:蝴蝶、飛鳥、飛龍、雙身龍、魚、蠶娘、石榴、廟宇、人紋、馬紋、 太陽紋、井型八角紋、水旋紋、角紋、菱形紋、雲雷紋、浮萍紋、蕨紋、楓葉紋等。這些紋樣都經過變形處理,甚至“隨意”組合,形象怪誕,十分傳神。苗族刺繡構圖嚴謹規整,飽滿對稱,主次分明用色大膽,色比強烈。但過渡自然,顯得美觀大方。苗繡和銀飾,共同構成苗族女性盛裝的主體特徵。苗繡具有強烈的表意功能,被譽爲“穿在身上史書和圖騰”。

苗族過去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服飾上的刺繡以它獨特的藝術記錄形式,傳播着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是民族文化史和民族特點的最重要標誌之一,值得人們去品味和解讀。但隨着現代文化的衝擊,苗繡有瀕臨失傳的危機。隨着生產生活方式的進步和觀念的改變,傳統民族文化面臨着現代文化的衝擊,苗族羣體着裝也大有改變。大量的苗族青壯年外出打工、學習和交流,對外界文化發生了廣泛的接觸,自覺接受外界文化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變化,表現在衣着上也改着現代裝。在城裏生活的苗族很難找到一個穿本民族服裝的了;在農村50歲以上的一般多保留穿戴苗族衣服,30歲以下的基本不穿,1980年後出生的很難找到一個穿苗裝的。刺繡是苗族服飾上最閃亮的點綴,穿苗裝的人數在逐漸減少,願學和會刺繡的人更在逐漸減少。

小結: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不怎麼喜歡這些傳統的手工藝,很多的苗族刺繡也都是很多的比較細緻的,很多的年輕人也都是不怎麼愛這些東西。苗族的刺繡確實面臨的着失傳的危險,但是不可否認苗族的刺繡還是在巔峯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