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茶大全之九華毛峯

九華毛峯茶是中國傳統綠茶,產於安徽省佛教聖地九華山。九華山產茶歷史悠久,九華毛峯又叫九華佛茶,是歷史名茶,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聞名全國,想了解更多關於九華毛峯的知識嗎?那就快和小編一起去中國茶文化中看看吧。

中國綠茶大全之九華毛峯


  概述
  爲了加快池州市茶葉經濟的發展,擴大池州茶葉知名度,提高池州茶葉市場競爭力。2003年成立了池州市茶業協會,對池州市的茶葉進行品牌整合,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註冊了“九華佛茶”證明商標,制定了“九華佛茶”的質量標準和生產加工技術規程。九華佛茶外形扁直呈佛手狀,色澤翠綠,內質香高味醇。

產地
  九華佛茶就產於九華山及其周邊地區,它是以地方茶樹良種優質鮮葉爲原料,按照特定工藝加工而成的,其外形扁直呈佛手狀。九華山位於長江下游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薩道場,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一座以佛教與茶文化爲特色的風景名勝區。九華山山勢雄峻,九座主峯均在海撥千米以上,秀出雲表,清奇多姿。山中雨量充沛,清溪細流,涌泉飛瀑。林木蔥籠,雜花生樹。生態環境良好,茶樹資源豐富。

據明代嘉清《池州府志》和《九華山志》記載,相傳東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來九華山創建茅庵。隋文帝楊堅統一南北朝以後,九華山佛教開始興起。把唐隱士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所載,九華山佛教聖地的開創者爲新羅僧人金喬覺,世稱“金地藏”。他於唐開元末(約719)渡海來華,至九子山(今九華山)中,宴然獨坐,苦行

修持,一方善信,悉皆宗仰。並且,他還從新羅帶來茶種,在九華山種植、繁衍。據《九華山志》記載,九華山茶中的“金地茶”即金地藏“自西域(誤,應爲新羅)攜來”之種。隨着九華山佛教文化的發展,山上各大叢林寺院都有各自的莊田,寺院的僧尼過着農禪結合的生活,他們在佛事之餘,從事農業生產,如種茶、種稻、種菜。

其中,種茶是他們不可或缺的工作,所產茶葉用於供佛、自用、和待客,除精心招待飲食外,每日還提供“三茶兩點”。茶與佛事互相促進,香客品茶能領悟禪機、參悟佛理,僧尼參禪可飲茶以提神,藉茶以清修。

建國以後,經過土地革命,九華山寺院莊田絕大部分被分給農民,僧尼仍按農民標準分得土地和山林,他們依舊繼續着傳統的種茶飲的生活。1962年統計,全山寺院有茶地40畝,1997年,前山寺院有茶地56畝,後山有茶地、山場近400畝。至今,九華山各大叢林寺院仍保留有自己的茶園。故而,九華山茶事始於佛教,在九華山茶文化與佛教文化有着不可割捨的淵緣。九華山茶事後漸發展爲僧俗共事茶業的局面。

相關故事
  傳說,唐末時,有一僧一道因慕地藏菩薩之名從四川來九華山修行,修行期間不食米糧,僅以野草、野果等爲食,日子一久,出現了頭暈身腫的病症,無奈,二人只好自尋草藥醫治,結果發現將採回的茶葉煮飲後,病症有逐漸減輕的趨向,一段時間後居然“藥”到病除。此種茶葉即是九華毛峯。

話說金喬覺——金地藏的化身,從新羅國渡海來,入唐求法,吃盡千辛萬苦,才找到這仙氣悠悠的九華山。“袈裟借地”,得山主閔公讓和的施捨,將這九華九十九峯做了他的道場。那年春天,春雨連綿,一連半個多月,九華山沉浸在濃霧細雨之中。金地藏坐巖洞中,誦經不歇。

忽兒,隱隱聽到耳邊聽見起“闢叭、闢叭”的聲音,原來是茶籽,是新羅國王子金地藏來唐的前一天深夜,遭父王廢棄的母后,含淚將她親手採來的王家香茶籽,縫在金地藏的衣襟裏的。來之不易,後來,金地藏將發了芽的茶籽取出,種在他禪修的南臺(神光嶺)向陽的山坡上。茶籽入土,日日見長。不出三月,竟長成一片鬱鬱蔥蔥的茶園,滿山飄香。

這裏所產的九華佛茶朝夕吸納高山霧露之滋潤,獨吮奇花異草之靈氣,條索勻整緊細,色澤嫩綠微黃,滿披白毫,湯色碧綠,回味甘爽,葉底勻嫩。同時由於高山氣候之緣故,晝夜溫差大,而方圓百里人煙稀少,茶園無病蟲害,無農藥和工業污染,是天然有機生態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