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達慕的起源與發展 大草原的幻想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人引以爲豪的節日,這個民族節日的開展,吸引了很多的外來人,跟當地的文化交融在一起。草原人的節日,永遠是那麼熱情,招待遠方來的客人,一刻都不會疏忽,讓人感受到溫暖。那達慕大開展草原人精神文化的展現,突顯了地域文化的特色。那麼你知道那達慕的來歷嗎?都有些什麼故事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那達慕的起源與發展 大草原的幻想

  “那達慕”是蒙古族自然信仰、競技、娛樂、商貿爲一體的綜合性節日活動,其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洗禮與積澱。“那達慕”構築的節日文化源遠流長,是遊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遺產之一。以搏克、賽馬、射箭爲核心內容的“男兒三藝”,是蒙古族民族節日的象徵符號,代表了遊牧蒙古人的精神世界與文化生活諸多領域。目前,“那達慕”已被世人所矚目,儼然成爲國內外蒙古學學者從多視角研究的課題之一。遊牧蒙古族的“那達慕”從遠古走來,以活態文化形態保留至今。今天我們來審視“那達慕”,雖然也發生了諸多變化,加入了這樣或那樣的附加文化因子,但仍不失爲一扇瞭解傳統遊牧文化的窗口,值得去認真研究並加以宣傳和保護。

關於“那達慕”的起源問題,多數學者認爲“那達慕”的起源與敖包祭祀有關。敖包是指在遊牧地區用石塊堆起的圓形體,上面插有柳樹枝,石頭與樹木組成的二元結構有它的象徵意義,被認爲是多種神靈聚居的地方。祭祀敖包是蒙古人對自然、祖先、生殖以及對生命崇拜的象徵。“那達慕”是蒙古人的一個習慣用語,現代人在“遊藝或娛樂”的意義上使用該詞,而牧民不用“那達慕”這個詞,他們對“那達慕”的習慣用語是“乃日”或者“乃日·那達慕”。“那達慕”這個詞出現比較晚,牧民習慣上用的“乃日”是聚會的意思,“乃日”所包涵的文化意義比起“遊戲”、“娛樂”的容量要大得多。舉行“乃日”的場合纔有“那達慕”,這是一個民間的節日時間,不是日常的隨意性的時間活動。“乃日”有時也具有泛指的意義,形式各異的聚會都叫“乃日”,而在傳統的蒙古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乃日”就是舉行敖包祭祀,祭祀之後就要舉辦“那達慕”。

遊牧生產是一種人、牲畜和自然環境三要素構成的生產方式,在這種生產方式中,牲畜既是生產資料,也是生活資料,人對牲畜的駕馭和控制能力就成爲人獲取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關鍵。加之嚴酷的高原草場自然生存環境的影響下,受生存的必然性使然,蒙古人不得不強健其體魄,熟練於騎馬而又精通於弓箭。有着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做基礎,就會產生出與之相應的社會文化形態。搏克、賽馬、射箭爲內容的蒙古族“男兒三藝”,再次印證了這一不變的真理。“男兒三藝”各自的產生時間不盡相同,歷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也有所區分,在分散的遊牧蒙古人建立自己的政治共同體——蒙古帝國的時候,男兒三項技藝終究匯聚成一個共同的文化體系——“那達慕”。

“那達慕”在發展過程中,從傳統三項競技,加入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智力類項目,蒙古象棋、鹿棋、沙嘎遊戲比賽等。步入21世紀,在多民族共同繁榮昌盛的中華大地上,“那達慕”這一具有蒙古民族文化特色的盛會,融體育競技、文化娛樂、經濟貿易爲一體,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以嶄新的面貌迎接着新時代,呈現出風光這邊獨好的醉人景色。

該書是一部從蒙古歷史文化淵源與現代田野作業相融合的視角對“那達慕”進行概括展現的編著作品,也是一部傳統與現代“那達慕”相結合的社科普及性讀物。縱觀整部作品,內容通俗易懂,圖文並茂,能夠使讀者以便捷的方式掌握蒙古族“那達慕”文化之概貌,對傳承、弘揚、發展那達慕文化有着積極作用。

瞭解了這麼多關於那達慕的內容,你應該已經基本瞭解了,可以向你的朋友們介紹一下,以後去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小白了。大草原的文化,永遠那麼吸引人,勾勒起了人們對大草原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