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素食文化的源流與發展

調查顯示,50%以上的西方人認爲素食主義起源於印度;約佔8%的受調查者認爲素食主義的起源在日本或者中國。其實,西方人將素食主義與日本或中國聯繫起來是因爲佛教的緣故。事實上,日本是一個素食文化深厚的的國度。

日本素食文化的源流與發展


  公元前三世紀左右,一本中國人寫的有關日本的歷史書籍《魏志倭人伝》中寫到“在那塊土地上沒有家畜,沒有馬匹,沒有老虎,沒有豹,沒有山羊和喜鵲。那裏的氣候溫和。無論在夏季或冬季,人們都食用新鮮的蔬菜”。書中同樣寫到“人們在水中捕捉魚類和貝殼類動物”。顯然,古代日本人以新鮮蔬菜以及大米和其它的穀類植物作爲他們的主要食物。他們同樣食用一些魚類和貝類,但是幾乎不吃獸肉。

幾百年後,佛教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開始接受佛教中對狩獵和捕魚的禁忌。公元676年,當時的日本天武天皇宣佈一項法令,在禁止食用獸肉和家禽肉的同時,還禁止食用魚類和貝類。隨後,在奈良時代的公元737年,成務天皇認可了食用魚類和貝類。從奈良時期到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明治維新間的1200年間,日本人民的膳食一直是素食類型的。他們通常以大米爲主食,同時吃豆類和蔬菜。只有在很特殊的場合或者是慶典日,他們才食用魚類。在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下,日本人發展了一種素食烹飪法——精進料理,一種日本本土的烹飪法。

“精進”二字,是梵文中“VYRIA”一詞的日文翻譯,意思是“存善遠惡”。日本佛教的天台宗和真言宗的創始人在創建各自的宗派前曾於公元九世紀在中國學習。這兩個宗派的佛教弟子們將從中國寺廟中學來的素食烹飪傳承了下來。這種素食烹飪是和佛陀的教導保持嚴格一致的。公元十三世紀,禪宗中曹洞宗派的創始人道元禪師正式確立了日本素食烹飪——精進料理。宋朝的時候,道元禪師在中國修習了禪宗。他制定了一套規則,目的在於建立純素食生活的飲食習慣,同時也作爲一種訓練心靈的方法。

禪宗在日本人飲食習慣上的另一個影響體現於日本茶道。人們普遍認爲是臨濟宗派的創始人榮西禪師將茶引進到日本,喝茶是禪宗修習者的一種習慣。這種保存在禪宗教義中的習慣形成了一種系統的規矩,即SADO。信不信由你,日本茶道房的房間格局是仿造寺院住持的房間格局而建的。茶道儀式中的食品,被日本人稱做“懷石”,該詞的字面意義是:胸口裏的一塊石頭。堅持實行禁慾主義的和尚們曾經在胸口上壓上熾熱的石頭,以抑制他們的飢餓感。後來“懷石”的意義逐漸演變爲“精進料理”上的便餐,並且“懷石”對日本的飲食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舉一個現代佛教素食者的例子。宮澤賢治,二十世紀早期的一個日本作家兼詩人。他寫了一部名爲《素食者》的小說,作者在小說中描繪的一個虛構的素食議會使我想到了IVU自其建立以來所舉辦的各種會議。他的作品在現代素食主義的推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佛教教義並不是唯一一個爲日本素食主義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因素。在十九世紀末,GENSAI ISHIZUKA醫生出版了一部關於飲食療法的理論書籍。在此書中,他提倡以糙米和蔬菜爲重點的素食烹飪。他的方法被稱做“食事”,即長壽法。這種方法是建立在古代中國哲學如“陰陽”原理和道教的學說的基礎之上的。現在的一些人支持這種方法則是希望從中獲得預防醫學上的益處。日本的這種長壽法建議糙米的食用量應占膳食總量的一半,同時搭配蔬菜、豆類、海藻以及少量的魚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國傳來的各種營養學觀點給日本帶來巨大影響。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歷了同美國一樣的嚴重的社會問題——營養過剩引起的老年疾病高發病率。因此,由各種科學證據所支持的宗教安息日的素食烹飪法此時開始吸引日本人的興趣。日本人採用了這種美國式的烹飪方法後,又在原有基礎上發展出了一種新的日本風格的“奶蛋素”烹飪。這種日式烹飪法在原有的玉米片和牛奶的基礎上還加入了糙米。

因此,對日本素食料理造成影響的主要三個因素是:佛教、“食事”(長壽法)和他再臨論者。

日本人在大約130年前開始吃肉,而現在由於攝入過多脂肪和肉類,以及可能存在的農藥危險及添加劑的使用,使得日本人遭受着各種複雜的疾病。這種情況正在使人們尋求自然安全的食品,並且重拾日本傳統的烹飪。1993年,出於對動物權利、全球環境問題、第三世界饑荒和人類健康等問題的關心,在日本成立了日本素食者協會(NPO)。素食者協會的成員們熱心於面對這些問題,並且正在日本本國以及全球範圍內努力地爲這些問題而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