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飲食文化有哪些特點

羌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佈在我國的四川省,在那裏有着濃厚地民族文化氣息。說到飲食文化,這也是瞭解一個民族的方法之一。那麼在羌族,他們的飲食文化有什麼獨特之處能?下面這篇文章,就解答了這個疑問。

羌族飲食文化有哪些特點

  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後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玉米麪饃),中午就在地裏吃,稱爲“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用小麥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饃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許多地區的羌族還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連(米+查)漿水發酵,蒸成豆泡子饃饃,或將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饃饃。用麥面片加肉片煮熟稱爲“燴麪”;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狀,稱爲“麪湯”,繼續加玉米粉攪稠,以筷子可拈起爲度,稱爲“攪團”,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攪團時,要同時吃用白菜、圓根(蕪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湯,能開胃。常用玉米、小麥、豆類先炒熟,再磨製成炒麪,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時食用。在食用馬鈴薯時,羌族民間喜將馬鈴薯整個煮熟,然後去皮,再舂成泥狀,做成餈粑,稱爲洋芋餈粑,用油煎或炸後,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餈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湯吃。

因吃鮮菜的時間只有幾個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蘿蔔葉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醃菜。肉食以牛、羊、豬、雞肉爲主,兼食魚和狩獵獸肉。散居在山區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鮮豬肉,都是將豬宰殺後去毛,剖成兩半或切成幾大塊,吊在房樑上燻烤製成“豬膘”,存放時間一般爲一年,食用時一是與蔬菜同煮,熟後撈起豬膘,切成長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將生醃豬膘切成小塊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豬膘代油,還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殺年豬時,羌族喜將豬血等充填到豬大腸內,煮熟後稱爲血腸。血腸也是宴客吃酒時的一種上餚。有的還將豬血與蕎麥和在一起做成血饃饃食用。羌族還常把新鮮的豬肉放在新宰的豬肚子里加鹽、花椒等紮緊、風乾,作成“瓤肚”久存不壞。

羌族一般飲用的酒稱爲咂酒,茂縣羌語稱“日麥希”,意爲羌人酒。咂酒的製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麴,封入壇內,發酵7—8天后即可飲用。羌族飲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將酒罈開封,用一根細竹管咂吸,咂飲時以長幼爲序,輪流咂飲,並不斷地注入涼開水,直到味淡爲止。

小結:看完些上面這,就拿我們南方人來比,飲食文化差異非常大,南方人一般吃米飯,菜品也比較豐富,營養也比較均勻。但考慮到他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就了他們非常有特色的飲食文化,其實也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