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民居特點有哪些?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漢族爲大族,其中少數民族佔有五十五個。每一個民族都在漫長的歲月長河裏慢慢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體現在族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現在民族服飾、民族民居……,你對裕固族瞭解多少?下面,帶着好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裕固族民居特點有哪些?


 民居特色:
  裕固族牧民居住的方形帳房用6根或9根木杆支撐,周圍用褐氈搭蓋而成,別具特色。他們住的是帳篷。這種帳篷是用耗牛毛編織的毛氈做成的。一般長約5米、寬3米、高2米,四周用牛毛繩拉緊固定。坐在帳篷裏似乎能看見星星點點的天空,但卻不漏雨,且能遮風.帳篷內左側是用原木搭成的貼地板牀,大約佔帳篷的一般,上面鋪着厚厚的毛氈,這時全家人安睡、談天、用餐之處,也是會客廳。帳篷的右側就是廚房。他們燒的是幹牛糞,這種燃料火力挺大。既沒有什麼怪味,也沒有那種嗆人的濃煙。

飲食習慣
  裕固族人民的飲食與他們從事的畜牧業相適應,一般一日喝3次加炒麪的奶茶,吃一頓飯。主食是米、面和雜糧,副食是奶、肉。他們還喜歡飲燒酒,抽旱菸。禁吃大雁、魚,忌食尖嘴圓蹄的動物,如馬、驢、騾、狗和雞等。(不吃馬、驢、騾是因爲裕固族人在遊牧時代需要他們來馱運物品,對裕固族人至關重要,你聽過有獵人拿槍當柴火的故事麼?不吃狗肉是因爲狗是裕固族人最得力的幫手。至於雞,裕固族人基本上都在吃,早就不是禁忌了,但切記:裕固族人不吃猛禽,如鷹、雕、隼等。)

奶和茶在裕固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民間有一日三茶一飯或兩茶一飯的習慣,每天早晨起牀後,一般都先將淨水或剛開鍋的茶舀一勺灑在帳篷周圍,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經開始,然後調入酥油、食鹽和鮮奶反覆攪動後即可飲用。如果再加上酥油、奶皮、曲拉(奶疙瘩)、炒麪、紅棗或沙棗就可當早點了。中午也要喝茶,到了晚上,待一切勞動結束後,纔開始正式吃飯。晚上吃的飯一般以米麪爲主,有米飯、麪條、面片等。

裕固族平時喜食牛、羊肉,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羊背子(即把完整的牛、羊臀尖帶骨煮熟上桌)、燜羊肉條、風乾羊肉乾、牛、羊雜碎湯等。除牛、羊肉外,也食豬肉、駱駝肉、雞肉或炒菜。食用牛、羊時常佐以大蒜、醬油、香醋等。

由於自然條件限制,牧民平時很少吃到新鮮蔬菜,只能採集些野蔥、沙蔥、野蒜、野韭菜和地卷皮(類似木耳)等野菜。秋季草原上到處都有鮮蘑,所以鮮蘑是入秋後常食的菜。

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犛牛、黃牛、羊奶爲主製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裕固族還喜歡在大米飯裏、粥里加些蕨麻、葡萄乾、紅棗,拌上白糖和酥油,或在小米、黃米飯內加些羊肉丁、酸奶,作爲主食。

裕固族平時還喜將麪粉做成面片、炸油餅、包子等,最拿手的是吃水餃,到了冬天,家家都要做許多餃子,然後凍起來,現吃現煮,有的人家甚至一直可以存到春天大忙時再吃。

典型食品:裕固族用羊肉製作各種菜餚,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肉腸和支果乾。

剪鬃毛:裕固族的傳統農祀活動,流行於甘肅肅南一帶,一般在每年農曆四月十一日以後的幾天內擇日舉行。裕固族人非常愛護牲畜,當小馬駒長到一週歲時,要舉行隆重的第一次剪鬃儀式。在這一天,要請來親朋鄰友祝賀。剪鬃時,一邊唱《剪鬃歌》,一邊剪。剪下的第一撮鬃毛,拿進帳篷,獻給佛像,以求保佑。剪完後,主人要盛情款待客人。客人借酒祝興,讚美主人有了駿馬。最後,主人要騎上馬駒串帳篷。每到一處,人們要以吉利的話祝賀。

六月大會:俗稱“過會”,是裕固族傳統宗教節日。流行於甘肅肅南縣裕固族居住地,各寺院會期時間不一,多在農曆六月七年級至十五日舉行。屆時,山區牧民要請喇嘛念平安經,並上山祭鄂博。去時人們手拿鄂博杆和清茶,來到規定的祭神地點,邊向山上灑清茶,邊祈求山神保佑。

摔跤,裕固語稱爲“瑪勒啊拉斯”,是裕固族傳統的體育娛樂運動。它既是一種力量的角逐,更重要的是技巧、智慧和毅力的較量。雙方側身抱好對方的腰,可以用腿絆,看誰能先將對方摔倒。獲勝者會受到人們的讚譽,被人們視爲“好漢子”,裕固族稱爲“巴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