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飲食文化 傣族食俗介紹

中國飲食文化如果仔細劃分,可能要分成好幾百個部分了,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民族,都有獨特的飲食文化。傣族,是一個說起來就別有風情的少數民族,傣族舞蹈最為出名,其次,傣族的飲食文化也非常有意思。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傣族的飲食文化吧。

傣族的飲食文化 傣族食俗介紹

  傣族的飲食與飲食結構由其居住的環境決定,因炎熱所致,味喜酸、辣、苦(涼),三者皆可助開胃化食,消暑解毒殺菌。其食物種類極為繁多,除庭園種植和家庭飼養的物產以外,山野河流所產,似乎都可入食,戲言:“凡是綠的都是菜,凡是動的都是肉”。更有一些奇異之物如螞蟻蛋、蟬蛹、花蜘蛛、竹蛆、沙蛆、青苔等成為傣族喜愛的食品,使外人驚異不已。食物的烹製方法主要有烤、蒸、炸、煮、醃、剁、舂,特別講究佐料的配製。

最特別的是昆蟲菜。這一特色符合傣族人的一句話:只要是靜的都是菜,只要是動的都是肉。無論是較小的田鱉、蜘蛛、螞蟻蛋,還是較大的竹蟲、蟬、沙蛆、竹蛆只要一加佐料就能立刻變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

利用酸筍作為配料煮湯是傣族煮類食品中的一大特色,既酸且辣,又不失香甜鮮美。油炸類食品中較特別的是炸幹黃鱔和炸牛皮。元江、新平一帶傣族婦女於每年二三月和六七月間捕捉鱔魚,將新鮮鱔魚置於火上,至半熟取下,洗淨外表後再剔去內臟,內外塗抹花椒麵、辣椒面和食鹽,晒乾儲存備食。傣族愛吃糯食,喜用糯米做各類粑粑。

傣族喜酸,故醃製的鹹菜除了菜類醃得酸辣外,連豬肉、魚、火雀等肉類也具備同樣的味道,食用時味鮮甜帶酸,肉質極有彈性。傣族也喜用蔬菜、魚肉、蟹肉、嫩蟬等配野薑、蒜、蔥、青椒舂成醬泥,作為糯米飯和其他菜的蘸水,主要有番茄醬、花生醬、青菜醬、螃蟹醬、蟬醬、竹筍醬、魚醬、青苔醬等。

傣家的食品以糯米做的種類很多。用糯米泡在香竹筒裡,在火灰中焐熟,劈開後食用,柔軟香甜,是待客佳品。此外還有扁粽,叫“毫多索”,是節日食品,拌紅糖、蛋黃、芝麻做成粑粑,叫“毫崩”;用烘烤做成的“毫吉”;用芭蕉葉包的粽子,叫“毫棟貴”等。在數千年的民族發展程序中,傣族的膳食烹調別具一格並已形成具有食品文化意義的“傣族風味”。

小結:傣族有把昆蟲當菜吃的習慣,一些小昆蟲經過加工,可以變成很美味的食物,不過估計還是有很多人不敢嘗試。如果去傣族做客,就鼓起勇氣試一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