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日本是禮儀之邦?你贊同嗎?

禮儀之邦一直以來都是用來形容中國的一個名稱,而說起禮儀,日本和韓國這兩個與中國有著一衣帶水關係的國家可以說把中國禮儀之邦的名稱已經漸漸的人被大家張冠李戴到了他們頭上,那麼,這樣錯誤都戴法是歪打正著呢?還是錯得離譜?一起去看看中國禮儀文化去看看吧。

為什麼說日本是禮儀之邦?你贊同嗎?

  中國儒學仁重於禮,所以“對內在心性的主動塑造和追求遠重於對外在規範的嚴格遵循和順應。日本則不然……所致力的是外在理性的建立,即對行為規範、姿態儀容等禮文細節的堅決確立和嚴厲執行,而並未去著重內在心性的塑造……”看了這段有種很釋懷和恍然的感覺,也許這有點半自我辯解,但是這好像沒什麼錯。

日本有位翻譯五明小姐說:“日本可以說什麼都沒有,也可以說什麼都有。”讓我覺得意味深長。

日本現在什麼都有了,從國際地位,到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到國民素質,到社會福利,醫療,教育,文化,基本都到位了,在外國人看來,是一個禮儀之邦。

每次去日本都覺得他們實在太有禮貌,無比熱情的打招呼,鞠躬,不像我們,經常獨來獨往,酷酷的不苟言笑,人情淡漠。

日本人與人交往奉行的原則是“不影響別人,別打擾別人”,甚至他們的手機鈴聲,都永遠是放在“震動”位置,不像我們這裡,經常有些巨刺耳的手機在響,還唱著“我在遙望,月亮之上”之類的雷人歌曲。

記得第一次去日本的時候,是和一些旅遊界的前輩們同行,在東京他們帶著我穿梭在地鐵,輕軌等複雜的交通網裡,並且和我說,在地鐵裡日本人也不隨便接電話的,怕影響別人。我當時覺得好詫異,為什麼地鐵裡接電話就很失禮?

他們還說,東京地鐵裡的老弱病殘孕專座永遠是留給那些人的,普通日本人累死了也不會去坐,如果發現有個壯年人坐在那裡,肯定不是日本人,話音剛落就有人坐了過去,沒一會兒接了個電話,一聽,中國東北口音。

記得第二次去日本,和表妹去九州,去看火山口,那天,颳著很大的風,還下雨,表妹是個攝影發燒友,非要跑去危險的火山口附近拍照,我非常緊張的跟隨其後,忽然一陣風過來,把她的帽子吹的落進了火山口,我一看,完了,給吹走了十幾米,撿不回來了,算了。

忽然一個日本中學生,縱身越過火山口的柵欄,追著那帽子跑,硬是把帽子撿回來了,還給了我表妹。我和表妹驚恐不已,連聲道謝。

這個舉動給我們震撼很大,因為實在是太危險了,並且這個孩子的反應幾乎是沒有任何考慮的,瞬間就跳過去了,中國的孩子絕對不會有如此舉動,家長也不會贊同。不知道這個孩子的父母或老師是否會贊同他這種舉動,不論怎樣,我們都很感激這個孩子,那帽子不算什麼,實在是被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感動。

之後,表妹的手動照相機的膠捲卡在裡面了,她無比煩躁和著急的要找地方修理,我陪她走街串巷的找到了一家相機器材店,由於語言不通,日本人的英文比我們還差,幾乎無法交流,後來表妹用圖畫和漢字,居然清楚的讓日本人瞭解了她要表達的意思,從那個商店的辦公室裡出來一位年長的女士,會說英文,並且用一個黑色不透光的袋子,把表妹的相機裝起來,兩手在袋子裡摸索那相機,很快就弄好了。表妹總算開心起來,那個日本人還簡單的比劃了一下應該如何操作,聰明的表妹心領神會。當我詢問修理價格的時候(因為之前看到價目表,修理相機的價格很高,我基本已經將信用卡準備好了),他們居然說不需要錢,只是幫了小忙。我們很驚奇,再次被日本人的友善感動。

這次去日本,日本方面各地都派出了工作人員接待,雖然遇到了颱風過境,我們的行程也基本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不論走到哪個景點,我們的司機都拿著很多雨傘,準備隨時發給我們。

坐在旅遊巴士上的時候,我們幾個團友會聊天,看著久違的藍天白雲,會不滿國內的空氣汙濁,物價飛漲,國民素質差,貪官汙吏多,看到日本的乾淨,文明,唏噓不已。

更加有趣的是,反而是日本人來安慰我們,說中國其實這些年真的很有進步,之前很多人會吐痰,亂扔垃圾,現在真的少多了;之前人和人發生不小心的碰撞後,會氣氛的吵架,現在會說“不好意思”;之前人民有什麼不滿,都不可以說,現在政府的人也要向人民鞠躬,這些都是進步。

我們想了想,的確也是,或許我們對於不足之處更加關注吧。年輕人對於自己國家的以及自身的不足之處開始關注,是否也是一種進步呢?只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自省,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國家才能進步。

禮儀廉恥,是中國文化裡的東西,可是日本學去用了。日本是個善於學習的民族,他們把別人的東西引進過來,最終能做到比別人還好。曾經在戰爭中他們是那樣殘暴,然而現在卻成了禮儀之邦,真是有些讓人不可思議。

小結:小編認為在禮儀學習上日本人確實是比中國人稍微講究看了些,但禮儀之邦是中國的古制,辯證的接受古代禮儀文明,讓中國成為真正的禮儀之邦才是我們該做的事情,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