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為什麼吃月餅

中國飲食文化,如果説起這個話題,我們就要從古説到今,從南説到北,連續説上好幾天都説不完。今天,我們要來説的是月餅。月餅也是中國的特色食物,因為只有中國才有中秋節,才有嫦娥奔月的傳説故事。月餅的由來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在中秋節吃月餅呢?

月餅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為什麼吃月餅

  中秋節本源於古人“秋報”、“拜月”的習俗,在民間卻將它的由來取於嫦娥奔月的傳説。在這一天,民間最普遍、最盛行的習俗莫過於祭月、賞月、吃月餅。人在拜月、賞月之餘,總結出與此日有關的天氣變化規律,常以此夜之晴雨,預測來年元宵節的天氣,有民間諺語説:“八月十五雲遮月,來年元宵雪打燈。”又云:“雲罩中秋月,雪打上元燈。”

月餅也叫胡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中秋節吃月餅的歷史非常悠久,據史料記載,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食物,為餅食加入輔料,出現了芝麻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不過,這胡餅與月還沒有聯繫起來,民間自然沒有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傳最早還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貞觀四年時,征討突厥得勝並生擒其頭領,八月十五凱旋迴京。為慶賀勝利,京城長安通宵狂歡。當時有個經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獻餅祝捷。李世民接過華麗的禮盒,拿出胡餅笑指天上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之把胡餅分給羣臣食之,這胡餅就是後來的月餅。

明代起有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這時的月餅已是圓形,而且只在中秋節吃,是明代起民間盛行的中秋節祭月時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

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民間傳説慈禧非常喜歡吃月餅的。不過,因為“月餅”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認為不雅,於是改名為“月菜糕”。中秋節,在慈禧執政時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六是“送月”,這三天都是中秋節。

這在當時還不是普遍習俗,也不叫月餅。月餅作為一種食品的名稱,成為中秋節應節麪食,並同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大約始於南宋。據載,南宋時月餅已有許多花色品種,當時已有月餅面市,吃月餅也漸漸成為民間中秋風俗。到了今天,月餅的種類可謂是五花八門,享有盛名的有:廣式、蘇式、潮式、滇式等。

小結:我們現在吃的很多東西,其實在古代就有了,只不過那時候食物的製作沒有現在這麼精細,也不會有這麼多包裝,味道好不好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