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遊牧文化

草原文化是中國地勢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和海洋文化、高原文化等文化形式之間時相互區別,相信說到草原文化的一個著名人物——成吉思汗鐵木真,大家應該都認識,那麼,成吉思汗和草原文化有哪些關係呢?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成吉思汗: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遊牧文化

  成吉思汗和草原文化
  “成吉思汗文化”的內涵有兩方面:一是成吉思汗時代巨大的歷史變革所產生的各種文化現象,包括思想觀念、社會制度、科學技術、宗教藝術、典籍文字、民俗習慣等;二是對這些文化現象的傳承、研究以及由此而對成吉思汗的崇拜和祭祀等。

陳育寧等學者認爲,孔子文化、老子文化、周易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以哲學思想見長,是偉大思想家的產品,而“成吉思汗文化”是成吉思汗的哲學、政治、軍事、法制、宗教、文化、禮俗思想等爲一體的綜合產品,是在繼承和超越了蒙古族傳統遊牧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中原封建文化和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

從成吉思汗時代開始,世界上對這位歷史偉人的關注和研究始終不斷,產生了諸如《蒙古祕史》《世界征服者》等影響世界的重要着作。

國學者稱,“成吉思汗文化”這一命題將有助於加深世人對草原文化深刻內涵的理解,有助於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全面研究。

附:洪燭《成吉思汗的草原》

成吉思汗,一個古老民族的領頭羊啊,他的權威,他的尊嚴,似乎至今也不曾消失。哪怕他本人的葬身之地都是個迷。

據說他在出徵西夏途中,發現了一塊風景優美的寶地,就拋下了馬鞭作爲記號——以圖來日掩埋屍骨。他的子孫後來也確實執行了他的遺願,只不過未留下任何痕跡,並且守口如瓶。這自然很令後世的盜墓者技窮。沒有哪位帝王,能比他更純粹地迴歸泥土了,而不用顧忌身後的譭譽。他像影子一樣消失了,但又像影子一樣存在。

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的一生都在營造一項巨大的工程:使整個蒙古大草原都成爲自己的陵園。他也確實做到了。

我更願意在草原上信馬由繮(而不是在紙上),體驗一番作爲天地之子的自由感覺。在成吉思汗眼中,國界、種族、方言乃至時間——都是沒有意義的,江山大一統,自己纔是主人,世界永遠擺脫不了他箭的射程。現代人變得越來越謙卑、膽怯了,何時才能恢復他的膽量?可以說,巨人首先是靠膽量成爲巨人的,然後才靠#力。

我面對的是一片鬆弛而緘默的草原。我與草原之間,隔着一個人的影子。

按道理說,草原是最容易埋沒記憶的,用野火、用流沙、用風暴……遊牧民族的生活區域,幾乎找不到看與時光抗衡的永久性建築,連蒙古包都是可以拆卸的。跟西藏、青海等少數民族聚居地相比,內蒙古的寺廟也算是最少的吧。當然,這不妨礙它擁有自己的神,自己的神話。蒙古族人把成吉思汗的名字,供奉在內心的殿堂。他們懷揣着精神上的火種四處流浪,甚至流浪都是一種驕傲。

世界曾經因爲他而顫慄。這個最偉大的流浪漢,一隻腳站在亞洲,一隻腳跨向歐洲。他僅僅跨了一步,就在地圖上留下巨大的足跡。可以說,他的步伐,他的身影,改變了人類的進程,以及我們的生活。

草原既是他的誕生地,又是他的安葬地。他甚至沒有在草原上留下一塊明確的墓碑,卻讓整整一個喧囂的時代爲自己殉葬。這是最#同時也是最#的葬禮

直至今天我都能感受到那種折戟沉沙的神祕與悲哀,那種血腥的氣氛。一個人,是一座草原成爲傳奇。

草原彷彿有兩個,一個是屬於現實的,一個是屬於亡靈的。我熱愛它的真實,又癡迷於它的虛幻。就後者而言,我僅僅是在成吉思汗的領地上做客。我沒法不激動,沒法不緊張。

在內蒙古,必須先學會和幻影交往。

因爲成吉思汗的影響無所不在。

他與其說是一個人、一段歷史,莫如說是一種延續至今的血統。

小結:其實元朝和清朝都是草原文化中的一個縮影,在這兩個朝代中都有幾個草原勇士值得大家去了解的,其中小編最爲佩服的就是鐵木真和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