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吃年糕湯糰 元宵吃湯圓習俗

對中國人來說,春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也是舉家團圓的好日子,就算是相隔千山萬水,人們也排除萬難在這一天相守相聚。品嚐美食,收壓歲錢,放鞭炮等等已經成爲春節的習俗和說法,一直沿用至今,那麼,春節吃年糕和湯糰好嗎?

春節吃年糕湯糰 元宵吃湯圓習俗

春節吃年糕湯糰好嗎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頗多,但一般變爲在漢代就初具雛形。史載漢武帝的時候,漢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據稱泰一是當時相當顯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並有恩於漢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較隆盛。相傳另一位漢室皇帝漢文帝也和元宵節有關。

元宵又叫湯圓,歷史上還有許多別稱,“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樂年間才被正式定名爲“元宵”。元宵分有餡,無餡兩種。無餡的個小,味甜,以白糖、桂圓、桂花、藕丁、蜜餞爲佐料,又稱“珍珠湯圓”,有餡的個大,狀如核桃。

北方元宵多爲甜餡,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類,南方的則甜、鹹、葷、素皆有,尤以寧波湯圓,貴陽吳家湯圓著稱。“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詞》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節吃湯圓的習慣,並且當時已有以出售湯圓著稱的字號。

正月十五元宵節將至。元宵是燈節。在中國,唐朝遺留下來燈節觀燈的習慣一直在民間流傳着。另外,元宵節吃湯圓的風俗也一直保留到現在,因爲在上元節的晚上——元宵吃湯圓,人們也就習慣地把湯圓叫做“元宵”。

擺3寶:蘋果、桔子、火龍果
  蘋果
  大年七年級家裏的桌子上也會擺放一些吉祥水果,不管吃不吃,就是圖個吉祥的寓意。蘋果就是其中之一,蘋的諧音“平”,因此過年吃蘋果也有“平平安安”的吉祥寓意。過年家裏必備的水果,大年七年級也要擺出來,寓意好。

桔子
  桔子酸甜開胃,也是過年必備的水果之一,桔子諧音“吉”,大年七年級家裏擺上它,有大吉大利的吉祥寓意,而且過年吃過了油膩的食物,多吃一些桔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美白肌膚,豐富的膳食纖維還能促進腸道的消化。

火龍果
  大年七年級的餐桌上也要擺放一些火龍果,火龍果是熱帶水果,表皮紅彤彤的,有“紅紅火火”的吉祥寓意,大年七年級就來擺上幾個在桌子上,寓意特別好。

擺3寶:不能洗頭、不能拿剪刀、不說不吉利的話
  不能洗頭
  大年七年級這天家裏的長輩會說不要洗頭,老一輩的人認爲七年級、八年級是水神的生日

,這天在頭上衝水,犯了忌諱觸了“黴頭”,進而導致自己一整年都不順利。所以這天除了不洗頭之外,也不洗衣服,更不要在戶外晾曬衣物。都容易帶來不吉利的說法。

不能拿剪刀
  大年七年級也不能動剪刀,剪刀、小刀等刀具都屬於利器,大年七年級在我們老家當地是吃齋菜的,這天不“殺生”,吃的肉菜都是除夕剩下的,或者除夕提前準備好的。間有俗語云:“七年級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所以能避免就儘量避免。

不說不吉利的話
  另外大年七年級這天,家裏的長輩也會讓我們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所以不小心說錯了,或者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說一些吉利的話來蓋住不好的影響。過年就要圖吉利,不能瞎說八道,除了讓人不舒服之外,寓意也不太好,像一些“破”、“死”、“病”、“輸”、“敗”等字眼儘量不要出現,如果小孩說了,就要再說上一句“童言無忌”把它化解掉,如果打破碗了,就要說“碎碎平安”來化解。

當然了,具體的講究和說法,還是需要根據當地的文化特點來決定,這樣才能讓好的當地的風土人情的優勢達到最大化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