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民居特點,毛南族民居圖片

五十六個民族各有各的民族文化,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這些民族特色都是在歲月的的長河裏慢慢沖刷出來的,具有自己專屬的民族風格。毛南族是一個存在已久的古老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境內。你對毛南族瞭解多少?你清楚他們的民居特色嗎?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民居特色:
  毛南族人民祖祖輩輩生活在羣山懷抱,與山中的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住的幹欄樓,底層的幹欄柱下半截是石柱;由院子進入樓內的臺階是石條;幹欄樓的房基和山牆是整齊的石塊;甚至門坎、曬臺、牛欄、豬欄、桌子、凳子、水缸、水盆都是石料壘砌或雕鑿的。
毛南族人民以同姓同族聚居,村落依山而建,多爲1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最大的也不超過百戶。住房一般是瓦頂泥牆,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並於前面建有曬臺,下層關養牲畜和堆放雜物,保持“幹欄”建築的特點。

毛南族民居特點,毛南族民居圖片

毛南族民歌:
  毛南族民歌也別具有一格,內容豐富。男女青年在室外唱的情歌,七字一句,八句一首,叫做“比”,因兩句之後有一尾音“羅海”,故又叫“羅海”歌。在喜慶嫁娶節日對唱的五字一句、八句一首的祝賀歌,謂之“歡”。由一人獨唱、敘述歷史故事和祖先來源的敘事歌,則以七字爲一句,四句爲一首,合若干首爲一組,叫做“排見”。同時還流行“毛南戲”,多是一些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的鬥爭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愛情等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傳統劇目。

毛南族文學:
  毛南族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少數散居河池、南丹等縣,有38000餘人(1982)。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無文字。多通漢語和壯語,通用漢文。

毛南族文學主要是口頭文學,有民歌、神話、傳說、故事、童話等。民歌以體裁分,有比、歡、排見、耍、朗5種,曲調28種。兼用毛南語、壯語歌唱。5種民歌體裁中,以比、歡爲主,均爲同聲二人重唱的二聲部山歌,且多爲短歌。“比”帶有“羅海”襯音,也稱“羅海歌”,有“比條”(七言比)、“比單”(五言比)、“比早”(急唱的比)、“比三紐”(三、七言)4種,多爲情歌、苦歌;“歡”帶有“羅喂”襯音,也稱“羅喂歌”,有“歡條”(五言歡)、“歡早”(急唱的歡)兩種,多爲禮俗歌。“排見”(七言排句)爲敘事長歌,但敘事長歌也有用比、歡體的。“耍”是一種輕鬆活潑的小調,五言或雜以七言,唱腔近於比的稱“比耍”,近於歡的稱“歡耍”,多爲祝賀歌,也用以唱兒歌。“朗”也是一種小調,五言,唱時戴假面具,多爲主家舉行婚禮、壽禮時請歌師演唱,內容多猥褻話,如今一般不再唱。

民歌的格律,以“七言比”(即“比條”)爲代表,每章四句,第二、三句末字押腳韻,上句(單句)末字與下句(雙句)中字或首字押腰韻或頭韻。每篇三章,第一章爲“母”,第二、三章爲“子”,第一章四句於第二、三章中分別各重複其兩句,八句唱成三章十二句(即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七、八、三、四),這種重複唱法稱爲“勒腳”。

毛南族散文體的口頭文學有反映本民族的歷史生活和現實生活的作品,如與石山、洪水、乾旱、土司、盜匪、財主等作鬥爭的故事;有遠祖神話《盤古的傳說》;風物傳說《花竹帽的傳說》、《菜牛的傳說》;山水傳說《甘泉》、《七女峯》;武士故事《盧道一拔樹驅敵》;童話《蜈蚣與鼻涕蟲》等。還有一些故事,如《孟姜女送衣》、《龍女與漢鵬》(即螺螄姑娘)、《董永》(即天仙配)等雖然來源於漢族,但在毛南地區流傳後已經帶上了濃郁的毛南族的民族色彩,是毛南人民的再創作,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結果。

毛南族民族民居欣賞:
圖片一:

圖片二:

圖片三:

圖片四:

圖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