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陝西風味小吃 陝西小吃做法介紹

陝西位於西北內陸腹地,在古代唐朝都城長安,也就是如今的陝西西安。相傳,在上古時代爲雍州、梁州所在之地,是炎黃祖先的葬地。陝西不僅歷史久遠,還是一個美食之都,以麪食爲主。下面,就一起來中國小吃文化瞭解一下吧!

5大陝西風味小吃 陝西小吃做法介紹

  (一)臊子面
  (1)簡介
  臊子面是中國西北地區特色漢族麪食、着名西府小吃,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面最爲正宗。在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流行。臊子面歷史悠久。其中也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雞蛋等,做法簡單。在《水滸傳》第三回:“奉着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這裏的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

一碗合格的岐山臊子面應該具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特點。麪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在關中地區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喪、逢年過節、孩子滿月、老人過壽、迎接親朋等重要場合都離不開。

(2)做法
  準備工作:
  1、用碗盛些水,裏面在放些鹼粉融化開。〈目的是用來和麪,面煮熟後吃起來筋。〉

2、在盆裏倒些麪粉,用剛化開的鹼水和麪,和出的麪粉溼度用手抓一把面,放開後面粉散開爲宜,但不可太乾,多揉搓些,放置一會兒後,用壓面機壓或用手擀。最好是到市場去買現成的又薄又細又長的機器壓面。

3、切少許薑末。

4、切幾根紅蘿蔔成小四方塊狀,還有木耳成小塊狀,黃花成小段狀。

5、將豆腐切成大片狀,放在熟油鍋裏炸至發黃時撈出,切成小條狀。

6、用雞蛋再攤些雞餅,切成菱形塊狀。

7、切多許蔥花,以備用。

製作步驟:
  1、在鍋裏倒少許菜油後用大火燒,等油熟之後將備好的薑末倒入油中,然後在倒如食鹽、調和麪、在倒入食醋後,用勺子攪直至鹽化開,再倒入開水後,用慢火燒,讓湯繼續翻滾,這樣味道會更好。

2、在往湯裏放少許雞精,可嘗一嘗口味如何,要是味道還是有些淡,可再放些適量的鹽和醋。

3、再往湯裏放切好的雞蛋餅、炒好的底菜、切好的豆塊、豬肉臊子。

4、往湯裏放切姑的蔥花、辣子油。

5、在另一鍋裏下面,等面熟後撈出。

5大陝西風味小吃 陝西小吃做法介紹 第2張

  (二)攪團
  (1)簡介
  攪團是中國西北地區着名的漢族特色小吃,定義爲“用面攪成的漿糊”,陝甘寧尤好吃。根據主要用料不同,分爲蕎麪攪團、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陝北用蕎麪做攪團,更筋道味美。在西北,有一種說法:誰家娶的媳婦兒賢不賢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攪團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攪團的吃法有很多種,有水圍城、漂魚兒,陝北也有燴攪團、炒攪團和涼拌攪團等多種吃法。

攪團做法單一,但吃法衆多,甚至可以花樣翻新。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熱盛一團入碗,加入酸湯,夾一筷子油潑辣子,順湯攪勻,然後從碗邊開始,夾起一塊,湯裏一撩送入口中。那酸湯種類可以很多,地道的要算蘿蔔纓漬成的那種,蘿蔔纓本算不得菜,燒、炒、煸都進不了口,可漬成酸菜,特別是配攪團吃,增色,爽口。攪團軟和。除了煎湯熱吃,還可涼調冷拌:熱攪團出鍋,攤晾於案板,待冷卻定型,用刀切成薄條,像拌涼粉一樣,酸辣鹹淡。這種涼拌攪團,是飯,也可充菜。最相宜的是玉米疹就攪團,稠稠一碗玉米疹上,堆起一堆調滿汪油紅辣子的涼拌攪團。

(2)做法
  1、鍋加水適量,點火燒開,有小米的話可以先將小米下鍋煮成小米粥;

2、用麪粉均勻地攪拌於滾開水或小米粥的鍋中,左手抓玉米麪一邊向鍋中慢慢撒下的同時,右手拿一根棍或勺子在鍋裏用力攪,要一個方向均勻攪,不要讓面打成生面塊,無一點疙瘩方可!玉米麪撒完後,再同樣的方法撒上小麥面,俗話說:攪團要好,攪上百攪,越多攪,做出來的就會越好吃!

3、在攪的過程中,用中火。

4、最後做成的半成品攪拌稀稠可以筷子離鍋約15公分,而慢慢向下流動的攪團不斷線爲宜或是用大鐵勺子插進攪團中間不倒爲決定條件;也可根據自己的喜愛決定。

5、待攪拌的稀稠均勻,沒有疙瘩時,小火燒,時時要去攪或是轉鍋,切記不可粘鍋冒煙。

5大陝西風味小吃 陝西小吃做法介紹 第3張

  (三)餄餎
  (1)簡介
  餄餎也叫河漏、和樂,是將豌豆麪莜麥面、蕎麥麪或其他雜豆麪和軟,用餄餎牀子(一種木製或鐵製的有許多圓眼的工具),把面通過圓眼壓出來,形成小圓條。比一般麪條要粗些,但比麪條堅、軟,食用方式和麪條差不多。豆麪有時候需要加入面丹來調節面的軟硬度和口感。適合應用於那些沒有小麥面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麪條的面類。在北方尤其是山西[1]、石家莊地區無極餄餎最有出名和常見,石家莊趙縣東南和邢臺寧晉縣交界處餄餎也較爲常見。

餄餎是漢族民間傳統麪食小吃,作爲中國北方最常見的麪食吃法之一。傳統的做法是用一種木頭做的“牀子”,架在鍋臺上,把和好的面(經常餄餎用的是蕎麪)塞入餄餎牀子帶眼兒的空腔裏,人坐在餄餎牀子的木柄上使勁壓,將餄餎直接壓入燒沸的鍋內,等水燒滾了,一邊用筷子攪,一邊加入冷水,滾過兩次,就可以撈出來,澆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紅白蘿蔔等做好的“臊子”,就可以吃了。餄餎廣泛的流傳在山西,陝西的寶雞、渭南、銅川等關中地區,河北,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河南一帶。由於其美味可口,香氣逸鼻,在中國北方地區頗爲時尚。

(2)做法
  材料:土豆,西紅柿,帶皮豬肉,茼蒿,金針菇,黃花菜,香蔥,香菜,大蒜,紅椒,白麪、油,鹽,醬油,老抽,水,紅辣椒油,花椒麪。
  製作步驟:
  1、土豆去皮,茼蒿,香蔥,香蔥,紅椒洗淨。

2、西紅柿洗淨,金針菇去根洗淨,黃花菜提早泡發洗淨。

3、豆,西紅柿切塊,黃花菜切末,香蔥香菜切碎,蒜切片,帶皮豬後座切絲。

4、金針菇撕開,紅椒切丁,茼蒿切丁。

5、鍋燒熱後放入適量冷榨花生油,放入肉絲,蒜片,蔥段花椒麪煸香,再放入醬油和老抽翻炒。

6、放入土豆西紅柿黃花菜翻炒均勻。

7、放入適量水,大火燒開後加鹽,小火燉煮。

8、待土豆熟後,放入金針菇和茼蒿再煮2分鐘即可,滷子就做好了。

9、白麪加入少許鹽和麪鹼,放入適量水。

10、揉成柔軟的麪糰(9-10其實在準備滷子食材之前最好活好,多讓面醒好)。

11、醒發好後將麪糰揉至光滑,反覆醒揉三次。

12、取一小長條面,放入餄餎牀中。

13、利用槓桿原理擠壓出麪條,麪條下入開水鍋中。

14、煮熟後澆上滷子,撒上香蔥香菜紅椒丁,澆上紅辣椒油。

5大陝西風味小吃 陝西小吃做法介紹 第4張

  (四)漢中麪皮
  (1)簡介
  漢中麪皮是陝西南部漢中地區着名特色小吃。相傳始於秦漢,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依個人口味調入油辣子、味精、精鹽、醋、醬油、蒜泥水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當地多熱食,稱熱麪皮),亦可置於通風處降溫後涼拌(當地稱冷麪皮或涼麪皮)。配菜(底墊子)主要有黃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等時令小蔬,口感軟糯,香辣。不需即時食用時還可以晾乾後油炸食用。也有燴,炒等吃法。

在漢中,城固麪皮、勉縣麪皮、西鄉面皮、洋縣麪皮、鎮巴麪皮等各縣區各有自己的特色,分別代表了漢中麪皮的不同流派,極大豐富了麪皮的風味。

(2)做法
  材料:大米(浸泡後磨製成濃稠合適的米漿,上籠蒸成麪皮)、黃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胡蘿蔔絲、黃瓜絲、油辣子、味精、精鹽,調料水(包含醋醬油等)、蒜泥汁。
  製作步驟:
  1、將菜籽油燒至沸騰冒煙,稍涼。

2、無煙後將油倒入容器內。

3、向熱油中加入麪皮特製調味料和辣椒麪攪拌均勻即可。

5大陝西風味小吃 陝西小吃做法介紹 第5張

  (五)菜豆腐
  (1)簡介
  菜豆腐是漢中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絕。它最早由誰發明的已經無從考證,但坊間流傳的說法是與漢高祖劉邦有關,當年劉邦被封爲漢中王時就有此吃法,由此可見其歷史悠久。不管它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現如今菜豆腐儼然就是漢中美食的代表。

菜豆腐稀飯是漢中菜豆腐地區一種民間家常飯,雖然做的方法不復雜,但因取料方便,做工較細,好吃且富有營養,所以已成了當地待客的佳餚了。這種家常飯之所以被民間奉爲待客上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飲食極富營養,即使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豆漿、豆腐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且易於消化,有利體內吸收,也不失爲一種配方科學,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美味佳餚。

(2)做法
  材料:黃豆、醋、豆粉、石膏、肉末、辣椒麪、醬油、精鹽、蔥花、大頭菜、大米、小白菜。
  製作步驟:
  1、將黃豆、大米淘洗乾淨,分別用水浸泡,待其泡漲後,混合磨漿,裝盆備用。

2、石膏置火上,般至不明亮時,取出眷細,用絲羅篩出細粉,加少量水與豆粉混合調勻備用。

3、倒漿入鍋,燒開後撇去浮沫,用勺不斷攪動,以免巴鍋,煮漿熟透至元生豆味爲止。加入剁細的小白菜,沸一兩沸,加鹽,加石膏豆粉液,攪拌均勻,即可離火,此即“菜豆腐。”

4、鍋置旺火上,燒熱,注入菜油後,冒清煙時,加入肉末煸炒,水去油吐,加入大頭萊(剁細)、豆鼓、蔥花、辣椒麪、花椒麪、醬油、醋等調料,烹料酒,加味精少許起鍋裝碗。

5、大碗盛菜豆腐,另碗盛炒好的餡料,平盤盛碎饊子,一併上桌,客人自行分食(菜豆腐盛小碗中,加1~2勺餡料,上面撒上碎饊子,用湯勺食用)。

小結:陝西可是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如果有機會到陝西玩的話,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也好好的遊覽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