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北京木版年畫發展現狀

北京木版年畫歷史悠久,早在光緒年間就有文獻記載,它屬於民間藝術,在我國各地都有分佈,北京就是其中一個,木版年畫是很好的節日裝飾品,圖案精美,具有一定的藝術和文化價值,那麼接下來爲大家揭祕北京木版年畫發展現狀如何?

揭祕北京木版年畫發展現狀

  根據清乾隆、光緒年間的文獻記載,貼門神和喜慶年畫是北京年俗的主要特點。北京過年時,大街上臨時搭建的畫棚裏售賣木版年畫和紙馬。楊柳青年畫因爲受到宮廷的垂青,挺進北京市場。所以北京的年畫主要來自天津楊柳青,被稱作“衛畫”。

  北京也曾有過自成一派的木版年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搶救辦常務副主任王錦強介紹,最早有崇文門外的“順和王家”、東四北邊的“紙馬汪家”,都有數百年的歷史。而且汪家居住的街道叫“汪紙馬衚衕”,後來改稱汪芝麻胡同。

  此外,北京還出現過一種稱爲“京百份”的紙馬。它裝在一個紙袋子裏,相當於一本畫冊,裏面專門刻畫了五行八作的祖師爺像,供從業者膜拜,約有百餘張。單張的紙馬也有,如“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等,稱爲全神馬。現在已找不到遺存。

  傳統春節,市民都會購置年畫裝飾家居。北京印製木版年畫的作坊,如崇文門外順和王家,東四北紙馬王家,印製年畫多是門畫、立畫、“神馬”畫。門畫就是門神,畫的是神荼、鬱壘、秦叔寶和尉遲敬德。“神馬”畫刻印的多是各行各業傳說中的祖師,如木工供奉的魯班、繅絲業敬祀的軒轅黃帝等。時至今日,許多人以爲年畫已經在市場上絕跡了,然而,北京的年畫師傅們,還在小心翼翼地呵護着老祖宗傳下來的這門手藝,並將年畫陣地轉移至網絡,通過線上銷售和宣傳,讓傳統手工藝與網絡擦出火花。

  尋覓年畫“沒有年畫就不像過年”

  貼年畫,是北京傳統春節的習俗,貼上年畫,祈求一年的平安與順利。如今的北京,年畫越來越少見。

  “一到臘月,老人就給我們下了任務,一定要買到木版年畫,今年家裏的孩子大學聯考,想要買一張鯉魚躍龍門。”北京的李先生表示,家裏的老人已經70多歲了,春節對他們而言,必須有貼在牆上的那一抹紅。

  爲了滿足老人的要求,李先生在北京的多個商場尋找,但都沒有找到傳統的木版年畫。“以前也買過那種印刷的年畫,色彩亮麗,還有撒金粉的,但老人見慣了木版年畫,說那纔有過年的感覺。”李先生說。

  從山東的朋友那裏,李先生得知廊坊的年畫藝人會在北京的廟會上售賣,這才終於在地壇廟會上買到一對門神。“作爲我來說,買到年畫貼在門上,對老人是一種滿足,對孩子是一種傳承教育。”

  年畫製作從刻版到紙張都是純手工

  春節期間,地壇廟會售賣木版年畫的張運祥的店鋪前,掛滿了各式年畫。從人們熟知的門神、鬥神,到裝裱精美的細作年畫,再到張運祥自己創作的年畫工藝品,顏色鮮豔,吸引着遊客的目光。

  張運祥介紹,年畫分細貨、黑貨、粗貨,粗貨是印完以後不再處理了,做工比較粗糙;細貨的線條是木版印的,但所有顏色都是手繪的;而黑貨只需要兩種畫版,一個深色,一個淺色,買回去可以直接掛着,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塗色。

  一張小型年畫的製作,需要近一個月時間,首先是思考創意,想好後定稿,最後再刻版。以“門神”來說,畫面中有六至七種顏色,就需要刻印六至七個木版,隨後按顏色從深到淺來印,首先是墨線(黑色),然後紫色、紅色、綠色、粉色、黃色,隨後印畫才完整結束。

  傳統年畫的製作,同時還包括紙張和顏料的調配。在張運祥店鋪裏,能看到年畫的紙張基本都是泛着黃色的。他介紹,傳統的年畫,紙張也是自己製作的,顏料用過的是礦物色、植物色和自己調配的現代原料。能夠長久保存,不怕水。

  “程序特別複雜,創作年畫需要的時間更長,製作的人越來越少,年味也越來越淡,這也是在北京的市場上很難買到的原因。”張運祥說。

  年畫現狀瀕臨邊緣化亟待保護
  在北京大柵欄,對於年畫藝人張闊而言,春節前後最爲繁忙。“每年到年底時,才能多賣出一些年畫,但這些年年畫的銷量大體上並無增減。木版年畫確實已屬於較爲邊緣化的民俗藝術形式。”張闊感嘆。他說,北京其實有本地的木版年畫。“北京年畫多以紙馬、供神、各行業祖師爺等爲主要內容,不像地方上的其他年畫鄉土氣息那麼重。畫面則力求精細,更符合城市居民的審美特點,有的甚至用到金色,帶有皇家氣息。這是其他年畫種類所沒有的。”

  張闊用“瀕危”來形容北京木版年畫的現狀。在他看來,年畫這一農耕文明的產物似乎已與時代不相適應。“時代的進步難免會淘汰掉一些東西,如今沒有那麼多人來從事這個行當了,但我覺得老祖宗傳下來的這門手藝仍應代代傳承下去。”

  年畫傳承藝人進高校“收徒”、申遺

  爲了傳承和推廣木版年畫,年畫師傅們想了各種辦法。

  張運祥說,他來地壇廟會快7年了,不只是爲了賺錢,也是覺得北京會聚集全國各地的人,希望在這裏對木版年畫進行推廣。

  相對於年畫宣傳,後繼無人是年畫師傅們更大的困擾。一張年畫的製作工藝複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很難賺錢,“養家餬口也都勉勉強強。”張運祥表達心中的無奈,他從事年畫創作30多年,還是希望將傳統文化保留下來。

  爲了傳授技藝,張運祥走進高校,在中央美院給學生講課。“一開始我信心不大,但學生的熱情很高,最多一個班能報八十多人,學生們總有新想法,再融合我的傳統方法,更能促進年畫創作。”另一方面,張運祥也準備在家裏辦一個小型的傳習所,讓傳統的工藝走進學校從娃娃抓起,一步步推廣和傳承。

  除了動手刻印,張闊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收集、整理北京木版年畫的相關資料,並準備申請非遺項目。“很多圖樣都已散失,找起來存在很大困難。”但爲了將北京木版年畫成體系地展現出來,他一直在加快收集的步伐。

  年畫市場試水互聯網顧客找上門

  作爲新年、節日期間的傳統裝飾,喜歡木版年畫的人發現,年畫銷售的地方越來越少。在地壇廟會上,張運祥的年畫店鋪,是集中銷售木版年畫的少有地點之一,最好賣的是財神、鍾馗、門神這些人們比較常見的年畫。一對夫婦經過張運祥的年畫攤兒時說,“今年又是這個人,就他們一家年年都來賣年畫。”

  作爲依靠年畫生活的商家,張運祥不停去嘗試新的方法去銷售。“除了春節期間,在北京的廟會擺攤,平時我會接受各種客戶的定製需求,來集中製作年畫。

  面對網絡銷售的逐漸興起,張運祥也開起了網店。”我聽說微信交友量廣,朋友圈強大,兩三個月前,就開了一家微店。一方面可以銷售年畫,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微信進行推廣,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到木版年畫。“

  除了張運祥所開的微店,網絡上也有很多銷售木版年畫的店鋪,價格也從幾元到幾千元不等。這種傳統手工藝,在互聯網大熱下,正重現生機。

  支招
  如何辨別木版年畫
  1、傳統的年畫是水色,透明的,膠版年畫是油墨色,看起來很均勻、光滑。
  2、傳統的年畫是手工製作,每次刷色、壓得力度都不一樣,看起來斑斑駁駁,每一張在局部看都是不一樣的。膠版年畫每一張都是一樣的。
  3、紙張不同,原始的紙張沒有白色,紙張看起來很薄,但韌性大,顏料是以礦物色和植物色爲主,不怕水,可以長久保留。膠版年畫的紙張很白,裏面有很多化學物、工業澱粉等填充料,時間久了褪色。

  小結:由於年畫製作起來非常複雜,對工藝要求極高,發展到現在,幾乎很少人會學木版畫,也就是大家對這門藝術熱情不高,木版畫就瀕臨失傳風險。所以現在相關人士準備申遺,希望得到大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