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圖講座 第38講 明代的易圖:來集之的《易圖親見》

第38講 明代的易圖:來集之的《易圖親見》

易圖講座 第38講 明代的易圖:來集之的《易圖親見》

來集之,字元成,蕭山(今屬浙江)人。祟禎庚辰(1604年)進士,官安慶府推官。易學著作有《易圖親見》一卷、《讀易隅通》二卷、《卦義一得》(無卷數)。

來氏《易圖親見》作幹甲申(1644年),其時清兵已入關,當愛新覺羅福臨世祖順治元年。來集之已從安徽逃歸家鄉。自序曰:“予李皖之時,寇亂於外,乓譁於內,易之作也,其有憂患,履虎涉川,是不可不取全易而衍亟讀之矣”。

是書本《序卦》作圖二十一幅,本《繫辭》上“七爻”之說作圖四幅,本《繫辭》下“三陳九德”之說作圖二幅,本《雜卦》作圖七幅,本朱熹河洛、先後天之說作圖十一幅,共有易圖四四十五幅。

來氏所出易圖以發明《序卦》爲主。在邵雍、朱熹、吳澄、蕭漢中、鄧潛谷、沈全昌等人推衍《序卦》諸說及圖之基礎上,“至廢寢食,於其先後遠近之位置,微有所窺,筆之爲圖”,連續成圖二十一幅並附以論說。有關《序卦》之說,邵雍有“重卦之象,不易者八,變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變而成六十四”之說(《觀物外篇》),朱熹有“大率上經用乾坤坎離爲始終,下經便當用艮兌震巽爲始終”之說(《朱子語類》卷七十七),吳澄《易纂言外翼》則曰“羲皇卦畫,先後一定,自然而然,文王分八卦爲上下篇,改易其次,八經卦之純體合體者爲之經,四十八卦之雜體者爲之緯”,所出“卦統圖”以“乾坤父母之純統緯卦八”(《屯》至《履》)、“泰否父母之合統緯卦十六”(《同人》至《大過》)、“坎離中男中女之純終上篇”、“鹹恆少男少女長男長女之合統緯卦八”(《遁》至《解》)、“損益少男少女長男長女之合統緯卦八”(《夬》至《鼎》)、“震艮長另少男之純統緯卦四”(《漸》至《旅》)、“巽兌長女少女之純統緯卦四’’(《渙》至《小過》)、“既濟未濟中男中女之合終下篇”,蕭漢中則“先分八卦,次分餘卦”,以三畫八卦爲本體而分上下經,“乾坤坎離四正卦也,當居上經,震巽艮兌四偏卦也,當居下經”,以“其體之分出互合而生五十六卦者”爲“八卦本體之用”,八卦之體各十有六,見於上經“用於內”爲主者,乾之體十二、坤之體十二、坎之體八、離之體六;見於下經“用於內”爲主者,震之體九、巽之體十二、艮之體九、兌之體九。曰:“自六十四卦之體本長八卦而言之,則乾坤坎離爲上篇之主,震巽艮兌爲下篇之主(六畫卦);自八卦之體本於乾坤而言之,則上經乃乾之陽體,下經乃坤之陰體(三畫卦)。”論及“上下經卦序”則曰:“今易經六十四卦,亦兩卦爲一對,是畫卦此法也,重卦亦此法也。因取上下經卦,每兩卦作一對.一直具十二畫而觀其象,頗悟聖人序卦之意。”於是將上下經分爲六節:上經之初《乾》、《坤》之後《屯》至《比》爲一節(“乾爲主,坎用事”,“陽中之陽”);中一節爲《師》、《比》至《謙》、《豫》十卦(“乾坤交而旁生六子之象”);上經之終《隨》、《蠱》至《坎》、《離》十四卦爲一節(“離用事”,“陽中之陰”);下經之初《鹹》、《恆》至《損》、《益》十二卦爲一節(“陰中之陽”);中一節爲《夬》、《姤》至《革》、《鼎》八卦;下經之終《震》、《艮》至《既濟》、《未濟》十四卦(“陰中之陰”)。至方以智《周易時論合編圖象幾表》卷四則列“泰合蕭漢中景元作考原,鄧潛谷、沈全昌、何玄子皆因以發明”之《文王序卦橫圖》,謂“上經乾坤坎離爲主,兌巽震艮爲客,主卦中乾坤爲君”、“下經兌巽震艮爲主,乾坤坎離爲客,主卦中兌巽爲貴”,是圖亦分六十四卦爲六節。

吳澄、蕭漢中乃至來集之爲《序卦》作圖,論其卦序安排有據,則皆因漢魏唐宋以來諸儒有疑《序卦》文字俚淺者,謂其“非聖人之作”而發。如朱熹著《周易本義》,於《序卦》一翼只加“晁氏曰鄭無而泰二字”九字之注,並答黃幹之問《序卦》“或以爲非聖人之書,信乎”曰:“此沙隨程氏之說。先儒以爲非聖人之蘊,某以爲謂之非聖人之精則可。”(《朱子語類》卷七十七)至葉適則直曰:“惟《序卦》最淺鄙,於易有害。按諸卦之名,以象取之,與文字錯行於世者少,聖人重複殷勤其詞以訓釋之,以多至十數百言而未已。蓋其難明如此。今《序卦》不然,以是爲天地萬物之所常有也,鱗次櫛比而言之,以是爲鉛槧篆籀之常文也。嗟乎!使其果若是,則束而聯之,一讀而盡矣。奚以易爲,學者尺寸之不辨,而謂能有見於無窮,吾不知也。”(《習學記言》卷四)又如王申子《大易緝說》則曰:“莫曉其間諸卦次第如何安排耳。若夫經中《序卦》之文,義乖理淺,決非聖人所作。愚正不曉伊川何所取,而卦卦引之以作傳也?”

來集之《易圖親見》推衍《序卦》而作圖,先將“上下經分爲內外兩層而圓之”,作《序卦大圓圖》,曰:“以上經三十卦規之於內,下經三十四卦規之於外,內外符合之情,遠近疏密之勢,提衡比類,而知《序卦》之精微,真有聖而不可知者矣。”又作《序卦大方圖》,曰:“圖有方圓之殊,理無方圓之別。圓之圖可以配天,亦可以配地,則方之圖可以配地,亦可以配天也。”第三圖則是《合上下經卦序分爲三節》之圖,以“乾坤至尊,不在分節之數”。第一節以“泰否兩卦爲中,前列八卦,後列八卦”;第二節“坎離兩卦爲中,前列八卦,後列八卦”;第三節“震艮兩卦爲中,前列十二卦,後列十二卦”。論曰:“泰和蕭氏取序卦上下經,分作六節,各有妙理,初見之,深駭其獨得而服其精至也。及取序卦全圖再三披閱,理之新新不窮,始覺分爲六節未免太碎。夫所爲卦者,乾坤六子而已,乾坤之首無偶,不與諸卦隸,而以其交之泰否者自立疆域,天地開而羲文出,乾坤立而卦爻成,於是分泰否爲一中,而諸卦翼之;分坎離爲一中,而諸卦翼之;分震艮爲一中,而諸卦翼之,而六十四卦之次序,雖有巧手不能爲之上下於其間矣。”又本三節之分作《泰否左右翼卦全圖》、《坎離左右翼卦全圖》、《震艮左右翼卦全圖》、《泰否左右翼全卦細分之圖》、《坎離左右翼全卦細分之圖》、《震艮左右翼全卦細分之圖》,一一附以論說。第十圖則又以“紀綱”分《序卦》,上經“以一陽之卦爲紀綱,前後中間各相去六卦”(《師》前爲《乾》至《訟》六卦,《比》後爲《小畜》至《大有》六卦;《謙》前

爲《小畜》至《大有》六卦,《豫》後爲《隨》至《賁》六卦;《剝》前爲《隨》至《賁》六卦,《復》後爲《無妄》至《離》六卦);下經“以三陽三陰平交之卦爲紀綱,前段相去八卦,後段相去八卦,中間相去十卦”(《鹹》、《恆》之後《遁》至《解》八卦;《損》前《遁》至《解》八卦,《益》後《夬》至《艮》十卦;《漸》前《夬》至《艮》十卦,《歸妹》後《豐》至《小過》八卦;《即濟》、《未濟》前《豐》至《小過》八卦),又因而衍出《周易序卦上經紀綱總圖》和《周易下經紀綱總圖》,曰:“予讀《序卦》,而知坎水離火,各有節次先後,因著其說於《隅通》矣,茲復因其說而詮次爲圖,分爲數節。天地之至理,聖人之妙用,古今相授,祕而不宣,然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聖人既已序之,又安得終祕之乎?”又曰:“愚之爲此圖也,遇圓爲圭,因方成璧,可爲智矣。”又取“序卦乾體次第”十五卦與“序卦坤體次第”十五卦,作《序卦次第乾坤相對全圖》。取“序卦坎水次第’’十五卦與“序卦離火次第”十五卦,作《序卦坎離相對全圖》。列“序卦震雷次第”十五卦、“序卦艮山次第”十五卦、“序卦巽風次第”十五卦、“序卦兌澤次第”十五卦,有“震凡一十五卦,與艮兩兩相對”、“艮凡一十

五卦,與震兩兩相對”、“巽凡一十五卦,與兌兩兩相對”、“兌凡一十五卦,與巽兩兩相對”之說,不更立相對之圖。又取此八純卦次第作《序卦四正次第合爲方圖》、《序卦四偏次第合爲圓圖》及《偏正合外圓內方之圖》。論曰:“先天方圓合圖,六十四卦兩重,共一百二十八卦,此方圓合圖亦各兩重,惟八純卦無重,故止得一百二十卦,於理尤爲精確也。”

來氏又以其法施於《雜卦》,作《合雜卦傳次序分爲三節》、《萃升左右翼卦全圖》、《鹹恆左右翼卦全圖》、《豐旅左右翼卦全圖》、《雜卦次序萃升左右翼卦細分之圖》、《雜卦次序鹹恆左右翼卦細分之圖》、《雜卦次序豐旅左右翼卦細分之圖》,各附以論說。又本朱熹《易學啓蒙》“八卦橫圖”作《先後兩圖同取橫圖之圖》,本“先後天八卦圖”作《兩圖險阻之圖》、《先後天卦義合一圖》、《先天卦陰陽橫圖》、《先天卦陰陽縱圖》、《後天卦陰陽橫圖》、《後天卦陰陽縱圖》、《先後天卦數相加東南皆陰西北皆陽之圖》,又參以“河洛圖”作《圖書內外相加兩奇成偶之圖》、《先天卦數加河圖東南皆陰西北皆陽之圖》,亦各附以論說。

縱觀來集之所作易圖,以自《序卦》推衍而出之諸圖爲新穎。實則,依其法本朱熹大橫圖之序亦可推衍出類似之分節、分層、方圓或方圓合一諸圖。可見,所用推法乃是人爲私立,並非《序卦》上下經六十四卦之序所固有。至於《序卦》六十四卦排序之理,吳澄“卦統”之說“通之”,蕭漢中“分爲六節”之說“通之”,來氏分爲三節之說亦“通之”,孰說爲是?“聖人序卦”之精,焉有以三種不同解說皆可“通之”之理?如來氏以三陰三陽之卦爲“紀綱”而分下經,因不合其相去八卦或十卦之說,即棄《困》、《井》、《渙》、《節》而不用,辯之曰:“困、井、渙、節何以不爲下經紀綱乎?蓋邪正互爭則力衰,狐裘蒙茸之嘆,誰復爲之稟令哉!”則不知其爲何解?《困》以致命遂志,《井》以芳民勸相,《渙》發以會王道,《節》以制數度議德行,《損》懲忿窒欲及《益》有過則改,尚可爲之“紀綱”,奈何獨此四卦不可爲之?

爲《序卦》作圖,先見於南宋初楊甲《六經圖·大易象數鉤深圖》中。《易經》六十四卦“兩兩相偶,非覆即變”,依邵雍“以三十六變而成六十四”之說,上經十八卦,下經亦十八卦,楊甲《序卦圖》即本此而出。其後朱熹、葉適、王申子等人不以十翼中之《序卦》爲然,遂引出吳澄、蕭漢中等人反對之說。至明末來集之著《易圖親見》,則集“序卦”有理說之大成,一推再推而衍出“序卦”諸圖,並謂“序卦之精微,真有聖而不可知者“、“萬物不出天地之範圍,天地不出序卦之範圍”,似乎可謂“無復遺蘊”。然而,秦火不焚《易經》,乃因其本是卜筮之書。揲蓍十有八變隨機而得本卦與之卦,以“七佔”之法參卦爻辭而斷之,則說明卦與卦之間並無義理上的必然聯繫,所以六十四卦之排序亦不止今見通行本《周易》一種形式(帛書《易經》六十四卦之序即是一證)。今見通行本《周易·序卦》乃是本《易經》六十四卦起《乾》終《未濟》固有次序而系以文字,排列《易經》六十四卦之序者與爲之立傳者,並非一人,後者是否合於前者本意,不可得而知之(諸儒所以謂其文字淺鄙之理由即在於此)。入元至明兩朝,自吳澄始而至來集之終,則又起爲《序卦》作圖以辨其有理之風,究其實則皆多“分節”圖之而以《說卦》乾坤六子說闡明其理,然而《說卦》亦爲後於《易經》之文字,是否合於排《易經》六十四卦序者本意,亦不可得而知之。

易圖學史上,爲《序卦》作圖而論其排序有理,則突出於元明兩代,其後李光地《周易折中·啓蒙附論》則從而有論,曰“卦之所以序者,必自有故”、“先天圖者,序卦之根也”。江永《河洛精蘊》則又從李光地之說,更進而謂《序卦》爲“宇宙始終之理”。《先天圖》出於宋代邵雍,謂其爲《序卦》之根,則是本末倒置之言。

來集之的《易圖親見》可作爲今日研究《序卦》之參考。《易圖親見》爲易圖學史上一部總總結前人有關《序卦》、《雜卦》之圖而又有所發揮演變之書,足可成爲一本研究《序卦》、《雜卦》易圖者的參考書,讀之可避免重蹈其舊轍。因此,是書在易圖學史中應占有一席之地。

注:《易圖親見》今見於《續修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