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圖講座 第51講 清代的易圖——崔述的《易卦圖說》

第51講 清代的易圖——崔述的《易卦圖說》

崔述(1740—1816),字武承,號東壁,直隸大名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舉人,嘉慶元年(1796)任福建羅源知縣,後調上杭縣。《清史稿》有傳。嘉慶六年(1801)十月去官後,矢志著書,以畢生精力著成《考信錄》三十六卷(前錄二種四卷,正錄五種二十卷,後錄五種十二卷),又以與《考信錄》相涉者爲《翼錄》四種十卷,雜著二種四卷,文集題“無聞”四卷,詩集題“知非”,加之“贅編”、“別編”共三十四種八十八卷。嘉慶二十二年,其弟子滇南人陳履和刻《三代考信錄》于山西太谷。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崔東壁遺書》,前有顧頡剛序,後有附錄及索引。易學著作有今見《易卦圖說》一卷。

崔述治《易》主義理,不涉河洛圖書、先天后天之說,一以《易傳》本意出圖。其《易卦圖說》自序曰:“甚矣,易理之難知也。……近世學者,談易者頗多,餘竊怪之。嘗試舉以問人彖爻之詞與十翼,何人所作?則曰彖詞文王作,爻詞周公作,十翼孔子作也。問其何以知之?則曰朱子本義云爾。問朱子何以知之?則瞠目不能對也。此其最淺近者,猶且如是,若欲通於易理,知聖人所以命卦詞之意,吾恐其難也。餘家世傳周易,至餘凡四世矣。然餘獨未敢輕談易,何者?聖人之義蘊宏深,固非後學所能輕窺也。雖然讀易有年矣,於先儒之說,亦間有一二未安者,初不敢自謂是,數十年來,蓋屢思之久而終不能易所見。考信錄既成,乃取平日所見一二,繪爲圖而系以說,以待後世通於易者,正其得失焉。”

是書首“易卦畫圖”,列《奇偶兩畫三重爲八卦圖》、《八卦各重八卦爲六十四卦圖》,圖說曰:“易之卦爻於何起乎?蓋起於一陰一陽也。……聖人觀於天道人事,位有上中下之別,時有始中終之異,於是取畫而三重之,而得八焉,名之爲卦。……六十四卦者,非取陰陽之畫而六重之者也,乃取八卦而再重之者也。故畫之重而三也,有必當三者也,爻之積而六也,有必當六者也。故曰‘有天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又曰‘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昔人說易卦者,乃謂於陰陽畫之上各加一畫而爲四,兩畫之上又各加一畫而爲八卦,又各遞加一畫而爲十六、爲三十二,然後爲六十四卦。然則是累一畫而爲六,非重八卦而爲六十四也,然則是三才不必兼全,剛柔不必迭用也。大傳雖有兩儀、四象之文,然未詳其所指,下文所言之象,乃謂天地、日月,何所見四象之當爲兩畫者?至於四畫、五畫者,言一卦則有餘,言兩卦則不足,內外剛柔之位,既恍惚而難指,天地水火雷風山澤之象,復破碎而不全,而中與不中、應與不應,亦無自而見,於義復何取焉?由是言之,二之分爲八,非期於八也,八之分爲六十四,非期於六十四也。聖人但取一畫而三重之,取一卦而再重之而已。不知者乃謂聖人作易,皆以二相乘,二分爲四,四分爲八,以二迭乘以至於六十四,於是聰明之士、學問之儒,紛然而爭擬易……若卦爻所由起,則大傳言之詳矣,吾不能棄古人之訓,而從後儒之曲說也。”

次“易卦次圖”,列《純卦交卦綱領之圖》、《乾坤共統八卦》、《泰否共統十有六卦》、《鹹恆損益分統十有六卦》、《震艮巽兌分統八卦》等圖。圖說則論“上經何以三十卦”、“下經何以三十四卦”之由。曰:“先儒之說者多矣,然皆未有以見其必然而不可易。何者?先儒之說,多以卦義言之,而不及象與數。易雖以義爲歸,然義皆由象數而起,遺象數而言義,故未有以見其必然而不可易也。蓋易有純卦有交卦,而卦有平對有反對。純卦人皆知之,而交卦則罕有言者,反對人多言之,而平對則罕有及者。何謂純卦?兩卦同體六爻皆不相應者也,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是也。何謂交卦?兩卦敵體六爻皆相應者也,泰否、鹹恆、損益、既濟未濟是也。此十六卦者,易之綱領也。其餘四十八卦,則兩卦皆異體而六爻或應或不應,皆散卦也。故上經以乾坤、泰否爲綱,而統二十四卦,下經以此鹹恆、損益、震艮、巽兌爲綱,亦統二十四卦,而以坎離、既濟未濟終之。故曰純卦、交卦者易之綱領也。何謂平對?陰陽之爻互易者也,何謂反對?上下之爻互易者也。乾坤有平對無反對,乾之平對坤,而反對仍乾也,坤之平對乾,而反對仍坤也。震艮、巽兌有平對有反對,震與巽平對,而反對則艮也,兌與艮平對,而反對則巽也,兩體而四卦具焉。故四卦乃當乾坤之兩卦。泰否則平對即反對,泰之平對否,而反對亦否也,否之平對泰,而反對亦泰也,鹹恆、損益有平對有反對,鹹與損平對,而反對則恆也,益與恆平對,而反對則損也,亦兩體而四卦具焉,故四卦乃當泰否之兩卦。坎離有平對無反對,與乾坤同,既濟未濟則平對即反對,與泰否同,故以下經之既濟未濟當上經之坎離也。上經以純卦爲主,故首乾坤,而後以泰否之後卦繼之,其末也仍以純卦終焉。下經以交卦爲主,故首鹹恆、損益,而後以震艮、巽兌之卦繼之,其末也仍以交卦終焉。純卦統八卦,故乾坤之後繼以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交卦統十六卦,故泰否之後繼以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也。鹹恆、損益以四卦乃當泰否之兩卦,故泰否其統十六卦,鹹恆、損益則分統十六卦,故鹹恆之後繼以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之後繼以夬姤萃升、困井、革鼎也。震艮、巽兌四卦乃當乾坤之兩卦,故乾坤其統八卦,震艮、巽兌則分統八卦,故震艮之後繼以漸歸妹、豐旅,巽兌之後繼以渙節、中孚小過也。由是言之,純卦交卦綱領也,四十八卦條目也。凡易之次序,皆由象數而起,但易主於交易,故多錯落相對,乍觀之若參差不齊,然細玩之則參差錯落之中,具有條理,均平而不偏,分明而不紊,惟在讀者心體會之耳。”

次列《易十二卦應十二月圖》,其圖說主要辯證“舊說易十二卦應一歲十二月,夏正之十一月爲復”之誤,曰:“十一月尚爲純陰之坤,至十二月乃爲復耳”。

最後爲“附讀易瑣說”、“附論易舉正”。其論卦變之說曰:“卦變之說,世多疑之。餘謂朱子卦變之圖,所推或不盡合,則有之矣。若謂無卦變之說,則誤也。大抵卦之取義於變,三陰三陽爲最,非但卦義採之也,即卦名亦往往因之,如損益、漸歸妹,其最著者也。”其論郭京《易舉正》曰:“餘細玩之,頗似後人揣度文義,而以己意增減移易之者。且此二十處,乃一百三十節中之最明白者,不及十之三,其餘多無足取,甚至有乖謬於文義者。則其不明白者,大概可知,必非古本果如是也。”

崔述主八卦由一陰一陽之畫三重之而得,不以“聖人則河圖畫卦說”爲是,又主六十四卦乃八卦相重而得,不以朱熹一陰一陽之畫疊加而成六十四卦說爲是,此皆爲有見。是繼袁樞之後不多見之學《易》得其本旨者。所謂“易卦次序皆由象數而起”之論,以所發明“交卦”、“平對”之說論《序卦》六十四卦上下篇所以安排之理。其“先儒之說多以卦義言之”之說,則指先儒多以《易傳》之辭以求《序卦》卦序之理,而以“純卦”、“交卦”、“反對”、“平對”之例論上下經卦序安排,則是由六十四卦本身卦象立論,其論亦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易經》上下篇卦序之安排遠在《易傳》成書之前,本來同《易傳》之說毫無關係。如探討其上下經卦序所以安排之意,當從《易經》刻簡“韋編”而又分“編”爲兩“篇”的過程中去探討。或從占筮取用方便的實際情況予以探討,或從六十四卦本身的卦象特點予以探討,都將有益於得到正確答案。崔述的此種探討,較之前人可謂高出一籌。

雖《易卦圖說》一書主要有“易卦畫圖”、“易卦次圖”和“易十二卦應十二月圖”三部分,然其出圖與論說,大都富有至理,可謂入清以來難得的一部易圖學要著。

下面列出崔述所畫《易十二卦應十二月圖》。

易圖講座 第51講 清代的易圖——崔述的《易卦圖說》

注:《易卦圖說》今見《續修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