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鄂爾多斯那達慕大會起源文化

鄂爾多斯是中國內蒙古的一個市,也是在當地非常的受歡迎的一個市。在鄂爾多斯市把平時非常的受歡迎的那達慕文化成為了非物質文化,所以在每年這個地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都非常的隆重。那麼關於鄂爾多斯的那達慕起源文化你瞭解多少呢?和小編一起來民族節日中看看吧!

解析:鄂爾多斯那達慕大會起源文化

那達慕在蒙古語中是“娛樂、聚會”的意思,是草原人民喜慶豐收、隆重聚會的節慶活動,於2006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那達慕都要舉行被稱為男子“三藝”的摔跤、賽馬和射箭比賽;如今隨着草原文明傳承和發展,那達慕逐漸從競技性較強的體育活動演變為更突出藝術性、娛樂性的旅遊節慶活動 。

那達慕的原型,是草原先民在向天地祖神祭祀、祝福過程中的一項活動;成吉思汗時期,其騎馬、摔跤、射箭好漢三項技藝,成為蒙古大軍必須具備的技藝。蒙古族作為馬背民族,檢閲馬力,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項活動。摔跤,也就成為蒙古人平時相互角逐的一種形式。古時,為了保護和拓展生存空間,要求先民具有與野獸、與敵人搏殺的強壯的體魄和技巧,因而摔跤這種有助於訓練體魄和技巧的活動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他們的生活中。從圍獵到戰場,射箭成為蒙古人的擅長。蒙古族的歷史上,成吉思汗祖先阿闌豁阿夫人“五箭訓子”的典故,成為蒙古族團結凝聚的典型事例和教育子孫後代的佳話,代代相傳; 1225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大軍返回草原的途中,在布嘎蘇其蓋舉行盛大的慶典。成吉思汗弟弟、着名神箭手哈撒兒的兒子也孫格,一箭射中三百三十五庹距離的靶。成吉思汗讚揚也孫格不愧為神箭手,高興之際立了一仗高的石碑作了紀念。後來,人們把這塊石碑稱為“成吉思汗石碑”。碑文用回紇蒙古文雕刻,其內容為:“成吉思汗 征討花剌子模迴歸時 全蒙古國民眾 聚集在布嘎蘇其蓋 也孫格射中三百三十五仗距離的靶”。不難看出,當時的慶典中,射箭已是一項娛樂項目。

據文獻記載,當年成吉思汗在客魯倫河畔拉起萬羣牲畜的練繩,用九十九匹白騍馬鮮乳長生天,舉行“查幹蘇魯克大典”,祈求草原人畜興旺,大地平安。這一慶典活動,在鄂爾多斯以“查幹蘇魯克大典”和“珠拉格”(馬奶節)節慶形式一直在傳承。在這一節慶活動中除舉行鮮奶祭天儀式外,還要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好漢三項那達慕”。元朝時期,政局穩定,好漢三項那達慕以娛樂形式已在蒙古草原上廣泛開展起來。到了清代,蒙古各旗扎薩克王爺,為了顯赫自己地位,選定自己的快馬以及摔跤、射箭能手,冊封摔跤稱號,並舉行盛大的全旗乃日(節)盛會。同時在敖包祭祀、廟會期間各地舉行固定的乃日,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草原那達慕盛會,顯示蒙古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小結:在鄂爾多斯那達慕大會是非常的隆重也是非常的受歡迎的,這個大會也在06年的時候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那達慕的最初是祭祀祖先,之後的歷史演變,才成為了今天特別受歡迎的那達慕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