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飲食文化 東北人都吃些啥?

中國分為很多地區,各個地區特色都不一樣。東北,就是大。東北人個子大,嗓門大,做起事情來風風火火。東北不僅人長得高大,吃飯的盤碗也很大,酒杯也大,這就是東北人豪邁性格的體現。東北的飲食文化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關於東北飲食文化的事情吧。

東北飲食文化 東北人都吃些啥?

  東北菜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蒙東五盟市的菜餚。它亦是我國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地方風味菜餚,自古就聞名全國,在“八大”菜系裏面,東北菜是沒有排上號的,但這並沒有妨礙它的生意。即使在遠離其發源地的廣州,東北菜也能像木棉花一樣,開得熱烈、豪邁。在廣州、深圳等城市,東北菜絕對是有羣眾基礎的一種菜系。辣是一種硬約束,粵人多不吃辣,勺有功力,使菜餚保持形態完美;口味注重鹹辣,以鹹為主,重油膩,重色調;取料着重選用本地的着名特產。

東北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狹義的東北包括遼吉黑,而實際上東北菜的影響則還包括內蒙古東部,因為歷史上這些地方是隸屬東北範圍的,另外影響到的地方還包括原熱河省,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山海關外的地域。北魏賈思勰所着的《齊民要術》一書中,曾記述了北方少數民族的“胡燴肉”、“胡羹法”、“胡飯法”等餚饌的烹調方法,説明其烹調技術很早就具有較高的水平。遼寧的瀋陽又是清朝故都,宮廷菜、王府菜眾多,東北菜受其影響,製作方法和用料更加考究,又兼收了京、魯、川、蘇等地烹調方法之精華,形成了富有地方風味的東北菜。東北菜的特點是:烹調方法長於扒、烤、烹、爆;講究勺工,特別是大翻。

東北菜是在滿族菜餚的基礎上,吸收各地菜系特別是魯菜、京菜的長處,不斷形成和發展出來的。隨着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宮,長春便成了八方轄管的政治中心。御膳房中不僅有從北京帶來的宮中御廚,許多山東名廚也聚集到北方來並結合了當地其他民族的飲食精華(例如鮮族,蒙族等)。逐漸地,魯菜等各種外來菜與地方民間菜相融,形成了今天的東北菜。

東北主要名菜:“紅扒熊掌”、“飛龍湯”、“三鮮鹿茸羹”、“美味鼻”、“白松大馬哈魚”、“白扒猴頭”、“什錦蛤蟆油”等。

東北地區飲食文化圈,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中華民族飲食文化圈中的風格特異性極強的子文化區位類型。作為歷史上客觀存在的飲食文化區位類型,東北地區飲食文化圈包括今日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東部等的廣大地區。一般來説,某種風格或類型的飲食文化都有相應的文化原生地域屬性。

這種文化的原生或地域附着是深深植根於自然生態土壤、文化生態系統土壤中的,而作為傳統、嗜尚、心理層面的精神性飲食文化要素,它們又具有明顯的超時空屬性。飲食文化的這種超時空屬性與行政區劃更易等政治因素的變化往往是不同步的。

肉食為主,應當説是東北民眾在數千年甚至更長久歷史上的飲食生活基本特點之一。這種特點最少是維持到了19世紀末葉,這裏的土着居民,如滿族、蒙族、達翰爾族、鄂倫春族、鄂温克族、錫伯族、赫哲族、吉里族、苦夷等基本如此。只有朝鮮族、部分盛京滿族、相繼出關的漢人例外(這還主要是17世紀中葉以後的事)。他們的肉食主要來自畜牧的羊、牛、馬、駱駝等大畜牲和射獵的禽獸、漁撈的魚類,當然也包括飼養的豬、鵝、鴨、雞等,但以畜牧、射獵、漁撈三大項為主。這種生活,即便到現在的草地牧點及黑龍江、烏蘇里江邊,那些少數民族的食物結構也基本如此。五穀作為副食,是肉食為主的伴存特點。

冷凍食品是東北地區人民的典型食俗之一。漫長的寒冷冬季,給人們的飲食生活帶來了許多困難,但也因此決定了特異的文化風格。嚴冬是大自然賜予的得天獨厚的大冷庫。可以無限量、無代價的儲存各種食品和原料、滅菌防腐保鮮、獨具風味。肉類可以埋在雪下或淋水掛上冰衣長久保鮮,蔬菜也可以埋在雪下保鮮保色。可以凍豆腐、凍奶、凍乾糧(饅頭、豆包、餃子、年糕)、凍水果。

小結:東北的冬天這麼冷,一些菜都不需要放冰箱,直接擺桌子上就可以冷凍了。東北菜的一大特點就是分量足,如果朋友多,就去吃東北菜吧,管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