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蟹座科學家:亨德里克·安東·洛倫茲

巨蟹座科學家:亨德里克·安東·洛倫茲

亨德里克·安東·洛倫茲(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年7月18日-1928年2月4日),荷蘭物理學家,他以與彼得·塞曼發現與解釋的“塞曼效應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他也推知變換(質量與速度)方程,後來被用在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來描述空間與時間。

中文名: 亨德里克·安東·洛倫茲
外文名: Hendrik Antoon Lorentz
別名: 亨德里克·洛倫茲
國籍: 荷蘭
出生地: 荷蘭阿納姆
出生日期: 1853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 1928年2月4日
職業: 物理學家
畢業院校: 萊頓大學
信仰: 自由思想家
主要成就: 諾貝爾物理學獎
代表作品: 塞曼效應、洛倫茲變換和質量與速度關係式等

科學成就

創立電子論

洛倫茲認爲一切物質分子都含有電子,陰極射線的粒子就是電子。把以太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歸結爲以太與電子的相互作用。這一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塞曼效應,與塞曼一起獲19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洛倫茲是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他認爲電具有“原子性”,電的本身是由微小的實體組成的.後來這些微小實體被稱爲電子.洛倫茲以電子概念爲基礎來解釋物質的電性質.從電子論推導出運動電荷在磁場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即洛倫茲力.他把物體的發光解釋爲原子內部電子的振動產生的.這樣當光源放在磁場中時,光源的原子內電子的振動將發生改變,使電子的振動頻率增大或減小,導致光譜線的增寬或分裂.1896年10月,洛倫茲的學生塞曼發現,在強磁場中鈉光譜的D線有明顯的增寬,即產生塞曼效應,證實了洛倫茲的預言.塞曼和洛倫茲共同獲得19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4年,洛倫茲證明,當把麥克斯韋的電磁場方程組用伽利略變換從一個參考系變換到另一個參考系時,真空中的光速將不是一個不變的量,從而導致對不同慣性系的觀察者來說,麥克斯韋方程及各種電磁效應可能是不同的.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洛倫茲提出了另一種變換公式,即洛倫茲變換。後來,愛因斯坦把洛倫茲變換用於力學關係式,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提出洛倫茲公式

1892年他研究過地球穿過靜止以太所產生的效應,爲了說明邁克孫-莫雷實驗的結果,他獨立地提出了長度收縮的假說,認爲相對以太運動的物體,其運動方向上的長度縮短了。1895年,他發表了長度收縮的準確公式,即在運動方向上,長度收縮因子爲(1-v2/c2)1/2。1899年,他在發表的論文裏,計論了慣性系之間座標和時間的變換問題,並得出電子與速度有關的結論。1904年,他發表了著名的變換公式(J.-H.龐加萊首先稱之爲洛倫茲變換)和質量與速度的關係式,並指出光速是物體相對於以太運動速度的極限。

出色的教育家

他在萊頓大學從事普通物理和理論物理教學多年,寫過微積分和普通物理等教科書。在哈勒姆他曾致力於通俗物理講演。他一生中花了很大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審查別人的理論並給予幫助。他爲人熱誠、謙虛,受到愛因斯坦、薛定諤和其他青年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們的尊敬,他們多次到萊頓大學向他請教,愛因斯坦曾說過,他一生中受洛倫茲的影響最大。

1896年,洛倫茲用電子論成功地解釋了由萊頓大學的塞曼新近發現的原子光譜磁致分裂現象。洛倫茲斷定該現象是由原子中負電子的振動引起的。他從理論上導出的負電子的荷質比,與湯姆遜翌年從陰極射線實驗得到的結果相一致。由於塞曼效應的發現和解釋,洛倫茲和塞曼分享了1902年度的諾貝爾獎。

當新物理學開始崛起的時候,洛倫茲也推導過黑體輻射能量分佈公式。他只能用自己的理論計算能譜的長波極限。他了解普朗克1900年的黑體輻射量子理論包含整個光譜,也瞭解普朗克的量子假設與他自己的電子論基礎完全不同。但1908年洛倫茲以有利於普朗克量子論的口吻說,普朗克理論是唯一能解釋黑體輻射整個光譜的。洛倫茲是最早能這樣指出並強調量子假說和電子論假說之間存在深刻對立的人之一。

除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洛倫茲還獲得過英國皇家學會的倫福特和科普利獎章,並且接受了巴黎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德國物理學會和英國皇家學會國外會員的光榮稱號。

巨蟹座科學家:亨德里克·安東·洛倫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