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過小年習俗,小年要吃什麼糖?

中國的領域很廣,南方跟北方的風俗習慣有很多的不同。南方人喜歡吃米飯,北方人喜歡吃麪食;南方人湯圓和豆花喜歡放糖,北方人湯圓包肉餡豆花要吃鹹。除了飲食生活方面的差別,就連節日節氣上都有差別。春節期間我們會過小年,小年在南方是臘月二十四,北方則是二十三。南方過小年的習俗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南方過小年習俗,小年要吃什麼糖?

  南方過小年習俗:
  1、祭竈
  即祭送竈神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竈節。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都要祭竈,竈君神像,貼在鍋竈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爲“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竈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爲坐騎。

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竈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也有意爲讓竈王的嘴甜,光說好話。

2、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3、撣塵
  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爲不讓竈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過小年要吃什麼糖:
  1、麻糖
  據說,小年是竈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竈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竈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2、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竈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纔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竈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竈,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裏,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裏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竈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爲百姓享用。

3、竈糖、糖瓜
  竈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爲長條型的糖棍稱爲“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爲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裏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小結: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環境不同,導致了大家生活習慣的差異,一代傳一代,現在兩個人站在一起大家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南北差別了。但是不管怎樣,北方和南方都屬於同個中國,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