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年例的由來,簡述年例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年例都會在廣東地區熱熱鬧鬧舉辦,因爲到了這個時候,到處是人們在慶祝節日,在他們眼中,這個節日比春節還重要。那麼這個節日是怎麼由來呢?爲什麼把這個節日會看的如此重要,我們就通過下文來了解一下。

揭祕年例的由來,簡述年例的由來

  一說:相傳,湛江的“年例”也是由元宵節衍化而來。自漢唐以來,中原文化習俗逐漸滲透粵西大地,過年和元宵節持燈嬉遊的習慣也被接受,與本地習俗慶祝豐收、祈禱祭祀日子結合後,逐步演變成現今隆重熱烈、極受村民重視的民俗節日。

  一說:它實際上是元宵節、廟會、湛江等地方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綜合起來的節日。

  一說:年例和冼太夫人有一定的關聯。年例活動由冼氏家族祭祀祈福而興起,長期演化後成爲今天的年例。

  南朝至隋朝時期,嶺南聖母冼太夫人是當地的一位頗有影響力的人物,她爲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作出了卓越貢獻。可見她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像神一樣崇高。當地人如此敬重一位愛國的巾幗英雄,也多少反映出他們的一種英雄主義情懷及愛國主義思想。或許把冼太夫人尊爲神只是延習了祖先的做法,把拜冼太夫人僅看成是年例的一種形式。但其中所包涵的那種文化內涵,是泯滅不了的。冼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歷史意義,它傳承的不是隻有封建的*信思想,還有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人文精神。

  客觀分析,年例與元宵又有不同,主要區別在於:
  一、年例是沒統一日子,它多集中在農曆臘月至二月間,還有“翻秋”年例(在秋收後的一個月舉行,大都是在農曆三月至十一月)則每個月都有,少數地方一年中還會舉辦兩次年例。年例節一般一個村莊一天,有的地方舉辦兩三天。而元宵則固定在農曆正月十五一天,過了這天不叫元宵。

  二、信仰不同,元宵稱上元節,與道教三元說信仰有關,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爲重大節日。而年例宗教信仰廣泛,它祭祀的神靈有道教的三官大帝,也有佛教的觀音菩薩,本土的冼太夫人,社稷土地,康王以至祖宗、樹神、鬼等等。

  三、元宵節是吃元宵,燃燈等,年例沒有這方面的習慣,在古時,年例注重於鄉儺驅魔逐鬼儀式。

  四、年例盛行地區與古代俚人生活的區域相重疊,具獨特的唯一性,是其它民系所沒有的。元宵則地域廣泛,是多民族的節日。

  所謂“年例”,可解釋爲年年有例,俗語也叫“飯期”。
  過了春節,茂名等地的年例也就陸續開始了。所謂“年例”,可解釋爲年年有例,俗語也叫“飯期”。茂名人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可以說“年例”是茂名農村的第一大節日。實際上“年例”只是具有同一地域特色節日的通稱,並不是所有做年例的地方都習慣把年例叫做年例,茂名、湛江市區和遂溪一般叫年例或“元宵”,其他地方習慣稱謂各不相同,例如,雷州叫遊人或元宵,徐聞叫上軍坡、鬧軍坡或遊神,廉江叫遊神或遊花街等。

  茂名地方的“年例”,可以說來源於“元宵節”。元宵節作爲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指農曆正月十五這一天。這天晚上有觀燈的風俗,“東風夜放花千樹”描寫的正是元宵節觀燈的情景,因此元宵節也稱燈節或上元節。也許是茂名人的創造,把節日時間錯開,便成了以吃喝爲主的“年例”。年例期早的從年初五便開始,直到二月底。茂南有句俗語“最早黃竹,最遲艾屋”,是說高山鎮黃竹村正月初七日便做年例,而公館鎮的艾屋地是2月28日才做年例。各條村莊的年例日期錯開,是便於親戚朋友互相歡聚。

  在改革開放前,農村人做年例沒有現在這樣熱鬧、隆重。那時,生產隊乾魚塘,殺幾頭豬,社員們領回幾斤魚、幾斤肉,再殺一個雞做菜,就算是豐盛了。改革開放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做年例也就越來越隆重、熱鬧。一般人家也擺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則擺十幾二十桌,吃的也不僅僅是雞、鴨、魚、肉,而是“天上飛的,海里遊的”,山珍海味,應有盡有。做年例是誰家客人多,客人級別高,門口停放的小車多,主人的面子就大。探年例不僅親戚朋友來,連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都可以來。親戚朋友見見面,聚聚情誼,交流信息,辛苦一年的農民高興熱鬧幾天,也是一件有益的事。

  小結:通過閱讀上面短文,大家對年例有一個初步瞭解吧!其實在人們慶祝活動時,有一點大家可能沒有想到,那就是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因爲到了這一天,人們往往會置辦各種節日“年貨,”還會請演員來當地表演等,這些都是很好推動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