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爲什麼不是四大節日 有什麼說法

    大家都知道元宵節是在春節之後緊接着的一個節日,而且有的地區以及地方舉辦的還十分盛大和喜慶,甚至動用了舉村上下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而就是這麼一個熱鬧喜慶地節日居然不是中國的四大節日,那麼元宵節爲什麼不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呢?

元宵節爲什麼不是四大節日 有什麼說法

    一、中國的傳統四大節日
    1、春節:於陰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經過除夕、春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其主要節日活動有:操辦年貨、伏、做新衣、撣塵、祭竈、祭祖、吃團圓飯、守歲、貼春聯、掛年畫等;節日期間人們還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餃子、吃元宵、舞獅、扭秧歌、玩花燈等;
    2、清明節:於陰曆三月間,即陽曆四月五日前後;主要節日活動有:主要有掃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風箏、盪鞦韆等;
    3、端午節:於陰曆五月初五;主要有賽龍舟、吃糉子、掛鐘馗像、掛香袋、飲雄黃酒、插菖蒲、採藥等活動;
    4、中秋節:於陰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及舞龍燈等活動

    二、古今元宵放假差異
    元宵節作爲我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不放假表示一下,簡直讓人感覺不到她的存在感。於是我翻閱書籍史料,卻再次受到暴擊:在古代元宵節是放假的,而且古人還玩得非常歡樂。

    漢朝:放假一天
    官方在正月十五這一天,主持祭祀主宰一切的遠古大神“東皇太一”,而且解除部分宵禁,准許百姓夜晚出來遊玩。並且因爲佛教的興起,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於是元宵賞燈的習俗開始形成。

    隋唐:放假三天
    元宵節被正式列爲法定假期,算是有了名分。君王們對元宵狂歡也非常重視,隋煬帝曾兩次在長安主持元宵盛會,還邀請來朝貢的外國友人一起感受節日的氣氛。在民間元宵節則逐漸演變成一場相親大會,男男女女們穿梭在流光溢彩的花燈之間,感受着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樂趣。

    新中國:不放假
    新中國成立後,元宵節一直沒有被列入法定節假日。當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千百年來第一次當家做主的老百姓,積極火熱的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之中,忘我的工作狀態下,“三十不停戰,七年級接着幹!”的口號喊得震天響,元宵節放假自然沒戲。

    三、究其原因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爲了和國際接軌,跟上世界的大步伐,加上方便制定預算等別的考慮,孫中山在民國成立的第二天下令改用西曆(陽曆)。1月1日是陽曆新年,爲元旦。
    爲了讓陽曆新年和舊曆新年能區分開來,袁世凱在1914年批准了北京內務部的呈文,將舊曆新年改爲“春節”:擬請定陰曆元旦爲春節,端午爲夏節,中秋爲秋節,冬至爲冬節。凡我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
    這也有了所謂的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夏節(端午)、秋節(中秋)、冬節(冬至),沒有元宵,也沒有現在的法定假日清明。
    但元宵還是要過,民間繼續沿用舊曆,按照舊曆過元宵傳統節日。與此同時,政府也在按照陽曆設立一套節假日體系,如10月10日設爲國慶、1月1日爲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紀念日,形成二元曆法體系。

    正是因爲舊曆和新曆的區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爲了能夠儘快和世界各國縮小差距,所以需要快馬加鞭趕上,剛好這一天的元宵就被佔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