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節日在中國盛行的原因,要如何對待呢?

馬上就是母親節了,以前沒有這種感覺,現在發現身邊的人都開始注重這個節日,都準備好了禮物準備向母親“示愛”。從這個現象我們就能看出,西方節日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了。爲什麼西方節日在中國會盛行,我們要怎麼對待這種現象呢?一起往下看看吧。

西方節日在中國盛行的原因,要如何對待呢?

  西方節日盛行的原因:
  1、 媒體和商業的炒作
  媒體對西方節日過度關注。每逢西方重大節日,如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許多報紙雜誌往往大量登載有關西方節日的報道,從其背景知識到其特殊的慶祝方式,從國外的歡慶場面到國內的熱鬧追捧,無疑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宣傳作用。  更有甚者,某報在愚人節當天發佈了一則雷人消息,引起公衆的議論與猜測,而在傍晚時又宣佈其爲愚人節玩笑,這更是以犧牲報刊的嚴肅性來強化公衆對愚人節的關注。西方節日不斷升溫的背後是巨大的商業利潤。年輕人追求時尚,熱衷國外的節日,玩得開心就行,而商家正是發現並利用了這個相當龐大的消費羣體,極力宣傳包裝。

2、西方節日的優勢
  我國傳統節日,運作形式單一,主要以走親戚、聚餐爲主,春節吃餃子,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糉子,中秋吃月餅,而走親戚花費又很大,對於很多青年人來說過節反倒是一種負擔,缺少浪漫色彩。而西方節日在進入中國後,其本身具有的宗教色彩淡化,成爲朋友相聚的美好日子,大多帶有狂歡色彩,比較輕鬆浪漫,又注重情調,適合年輕人求新求變的心理,容易爲年輕人所喜愛並接受。

3、全球化的發展,不同的文化之間交融
  節日作爲一種文化載體,在現代社會裏,其意義和內涵很大程度上並不完全取決於它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底蘊,而取決於當代人對其理解和使用的方式。正如英國學者斯圖亞特·廷爾的意義製造理論認爲的那樣,公衆對節日的意義進行再製造,並賦予它新的用途和理解,或許這比歷史傳統對節日的意義本身來得更爲重要。

如何對待西方節日:

西方節日受歷史宗教文化的影響,大都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如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等。儘管宗教大都是勸人向善的,但畢竟在我們這個國度裏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好對這些節日做出什麼硬性規定。對於那些帶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節日如情人節、愚人節等,則完全可以隨興所至,“悉聽尊便”,畢竟它可以給我們緊張、枯燥的生活帶來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絲活力。而對於那些既帶有西方濃郁的浪漫情調又符合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的節日如母親節、父親節等,我們則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廣,以不斷提高民族素質,加快社會文明進程!

小結:我們最需要記住和慶祝的是中國傳統節日,在這個基礎上,有選擇性地接受西方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猜你喜歡:
  保加利亞國慶節的由來介紹
  聖誕節的由來繪本故事,聖誕節相關故事有哪些?
  聖誕節的由來兒童版,聖誕節的睡前小故事
  聖誕節的由來100字,聖誕節傳說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