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

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每況愈下,在西方洋節的衝擊下愈加淡化。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精萃、民族靈魂的外現。一個民族的節日就是這個民族的象徵,節日文化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理念和價值觀,反映了民衆的文化情趣和文化情感。2008年,我國宣佈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定爲法定假日,力圖保護和弘揚傳統節日文化,這樣,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無聲的博弈開始了。

  一、“土節”和“洋節”此消彼長的原因我國傳統節日傳承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如今卻隨着西方舶來的種種“洋節”日受到人們的歡迎而被國人淡化,這並非偶然事件,存在一些內在原因。

  1、我國傳統節日受冷落原因南師大教授常國武先生提出,傳統的民族節日被冷落和西方的洋節被追捧並非偶然事件,這說明我們對自己傳統的節日保護得不夠,宣傳得不夠,尤其是對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繼承和弘揚得不夠。除此原因之外,筆者認爲我國傳統節日遭到人們冷落的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1)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是傳統節日遭受冷落的間接原因。我們知道,有許多節日是人們爲“吃”而設計、創造出來的,春節恐怕也是如此。古時候,生產力十分低下,所能生產出來的生活資料十分有限,我們的祖先生活異常艱苦,平日裏沒有什麼好吃的(也吃不飽),便希望找個節日來慶祝一番以便藉機打打牙祭吃飽一些、吃好一些。由此,春節之類的大小節日便應運而生。但是如今人們生活富足,吃穿用都可以隨時購買,因此人們不再對節日有更多的渴望和期待了,而是讓人感覺過不過節都“無所謂”;而交通和通訊發達,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便省去了登門拜訪,少了很多繁瑣的禮節,因此看來傳統節日比之從前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冷落。

  (2)新一代年輕人尤其是80後、90後成長環境跟冷落傳統節日有着密切聯繫。80後、90後成長在改革開放的初期,西方各種各樣的文化進入,得到這些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人的認同並效仿,加之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對傳統節日的宣傳和教育不夠,而商界利用“洋節”進行牟利和媒體的推波助瀾,這些青年一代更傾向於接受西方節日的狂歡,而對傳統節日卻沒有多大的認同和興趣。很多孩子只知道公曆,對我國傳統的農曆時間很是模糊,更不要說建立在農曆基礎之上的各種節日了。

  (3)傳統節日本身的欠缺是其受到冷落的內在原因。我國一些傳統節日創新不夠,缺乏新意,內容陳舊,形式單一,如春節無非就是吃餃子放鞭炮;中秋節無非就是吃月餅賞月亮,這對追求新鮮刺激的現代人而言實在缺乏吸引力,而“洋節”則不同,人們不分等級、輩分可以盡情狂歡,追求無拘無束的快樂,更能吸引所謂的現代達人。着名作家馮驥才認爲,人們對節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價值是節日裏最主要的核心。一些傳統節日之所以中斷乃至消亡,實際上是它的精神內涵被人們忘記了,它的精神載體不復存在了。

  2、西方節日在我國日益流行的原因西方節日的流行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與交流的體現。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節日快速進入中國市場並日益流行,我們不得不認真分析其原因。

  (1)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強勢文化對外輸出的優越性是西方節日在我國日益流行的主要原因。人類社會已經逐漸步入信息時代,各個國家、地區與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並在相互滲透。在多元文化相互交流與滲透的現實生活中,西方文明無疑顯示出了強勁的輸出優勢。有人認爲,這種文化強勢姿態的影響與滲透,是以西方的經濟霸權作爲支撐力量來實現的,也就是說,經濟霸權支撐了文化霸權,從而導致了文化的侵入與滲透。如今,西方個別別有用心的大國利用西方文化削弱甚至取代其他民族的文化,進而削弱這個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實現其稱霸世界的野心。

  (2)西方節日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得到人們的歡迎和認同。無論是聖誕節還是愚人節,“洋節”更多地是表現出人們的互動性、衆人蔘與性、狂歡性、熱烈情緒的發泄性。這與中國節的封閉性、家族性恰好相反。而這些,正體現了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前進的必然,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羣體性、衆人共同參與性,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渴望互相交流、羣體參與、共同發泄情緒的願望。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閉形式,沒有了上下級、老人與青年之間的等級束縛,體現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現自我的特點。

  (3)很多年輕人追求時尚,盲目跟風,也是西方節日在年輕人中流行的原因之一。一些年輕人盲目地認爲外來的文化就是好的,就是前衛的,不假思索地加入到西方節日的狂歡隊伍中去,而絲毫不注重西方文化帶來的諸如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等消極方面。這種不加選擇的全盤接受,正中了某些西方國家給我們設置的“文化陷阱”,即在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侵略和滲透,達到文化同質化的目的,削弱我們的民族凝聚力。

  因此,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和廣大民衆的共同參與。但應以政府爲主導,應該充分發揮其文化管理與服務功能,提供節日文化資源,創造環境,積極引導大學生們建立正確的節日觀和行爲參與方式。在時代變遷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西方節日文化對中國大學校園的衝擊的確已經成爲事實,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出於各種原因而對西方節日表現出較大的興趣,大大超出了對待本國傳統節日的熱情。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更好的繼承和創新我國傳統節日文化和吸取西方節日文化中有益的部分。要使大學生樹立起一種健康的節日文化觀和消費觀,使他們既能夠理性的對待各種西方節日,又能夠充分享受到西方節日給校園生活所帶來的歡樂。

如何正確看待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