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服飾簡介:納西族服飾介紹

納西族服飾在藝術方面的造詣很深,即使一件普通的納西族服飾,都具有自己的特點,與其他從工廠裏大批量生產的服裝有着明顯的差異。今天,就讓小編簡單地介紹一下納西族服飾,看一看納西族服飾的傳說,探討一下納西族服飾的傳承問題。

納西族服飾簡介:納西族服飾介紹

納西族服飾的簡介
  “披星戴月”的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幹,賢德善良而著稱。她們的傳統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各地的服飾也有着差異: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婦女上穿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長褲,腰繫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製的圍腰,上打百褶,下鑲天藍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裝飾作用,又可暖身護體,以防風雨及勞作時對肩背的損傷。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標誌。它一般用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爲上方下圓,上部縫着6釐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象徵納西族婦女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爲,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爲“巴妙”,意爲“青蛙的眼睛”,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納西族服飾的傳說
  關於納西族的羊皮披肩,在民間和學術界有着多種推測和解釋,關於它的神話傳說也很多。相傳在很久以前,納西族居住在湖畔的大山上,過着寧靜的生活。不料有一年出現了一個兇狠的旱魔,他放出八個太陽與原有的太陽一起,輪番烤灼大地,人間沒有黑夜,大地處處焦黃。有個叫英姑的納西族姑娘,立志要到東海請龍王。她用鳥的羽毛編織成了一件五光十色的“頂陽衫”,披在背上向東方奔去。英姑到了東海邊,恰巧遇上龍三太子,兩人相愛。龍王派龍三太子陪她回家鄉解除旱情。可惡的旱魔施記將龍三太子陷入深潭,讓大象和獅子把守潭口,可憐的英姑與旱魔一連搏鬥了九天,終因氣衰力竭,倒在了地上,從此,這地方就叫“英姑墩”(即麗江)。龍三太子拼死衝出深潭,呼叫着撲向英姑倒下的地方,變成縱橫麗江壩子的泉水。白沙三多神見狀造了一條雪龍,一連吞下了七個太陽,並把變冷後的太陽又吐到地上,只留下一個太陽將之變成了月亮。三多神把七個冷太陽捏成了七個閃光的星星,鑲在英姑的頂陽衫,以資表彰。爲了紀念英姑,納西族姑娘依照英姑的頂陽衫做成了精美的羊皮披肩,象徵勤勞勇敢,世代相傳,沿襲至今,因而羊皮披肩含有“披星戴月”之意,寓意納西族勤勞辛苦。

納西族服飾的歷史傳承
  納西族居住在我國雲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和川滇交界的瀘沽湖地區是納西族的兩個主要聚居地,其餘散居於中甸、維西、永勝、鹽邊、鹽源、木裏和西藏芒康等縣。這裏是屬橫斷山脈地區,背靠青藏高原,面向雲貴高原,境內山川壯麗,河流縱橫,景色秀美,民風古樸,文化底蘊深厚,被視爲是美麗、神祕而又富足的“香格里拉”。今天,納西族聚居的麗江古城已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受到海內外的關注。
  古代的納西人,男穿短衣、長褲,女穿短衣、長裙。維西一帶,男子的褲子不過膝蓋,女裙以蓋膝爲度。他們不論男女,大都不穿鞋襪,婦女則束花布腰帶,外披一塊羊皮或毛氈。清代以前,納西族民間衣服的顏色以黑白爲主,青壯年多着白色,而老年人穿黑色,因黑色表示尊貴。土司們則有朝廷賜給的華貴官服和官帽,在見官、迎賓、拜客時穿用,平時很少穿戴,在家時他們多穿黑錦緞做的長袍馬褂,戴瓜瓣式小帽。土司妻女穿的裙子,長及足背,以示高貴。
  雍正初年以來,受“改土歸流”的政策的影響,清代歷任官吏曾多次明令納西族移風易俗,因而納西族的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麗江一帶男子服飾與臨近漢族已基本相同,穿長袍馬褂或對襟短衫,下着長褲。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