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的聚居地區在哪兒

保安族的聚居地區在哪兒

問:保安族的聚居地區在哪兒?
  答:保安族聚居區位於甘肅、青海交界的積石山下,北臨黃河。保安族作爲人數較少的民族,其聚居地區相對來說比較狹小,不像其他人口衆多的民族那樣分佈廣泛。

保安族聚居區位於甘肅、青海交界的積石山下,北臨黃河。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境內,少數散居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各縣和青海省的循化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保安族人口數爲16505.聚居區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語,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大多數人兼通漢語,通用漢文。“保安”系本族自稱。舊時因信仰伊斯蘭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而被稱爲“保安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根據本族自願,定名爲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以打刀爲主,“保安刀”十分着名

保安族人民以村落聚居,住房多爲土木結構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連結,坐落有序,頗具特色。 保安族以農業生產爲主,部分人兼營手工業和副業。他們的農業生產在東遷前已見諸記載,至清雍正初年,保安、撒拉地區,凡有成熟之地,久爲恆產。東遷後學習漢、回等族生產技術,耕作採用豆、麥倒茬輪歇制,使用先進的生產工具等,開始大量種植小麥。1949年前,保安族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豆類、洋芋、蕎麥、胡麥、大黃芥和小辣蘆等。手工業以打刀爲主,被稱爲“保安刀”,約有100多年的歷史。保安刀的生產以一家一戶爲生產單位,製作技藝高超,鋒利耐用,精緻美觀。着名的“雙刀”和“雙壘刀”的刀把,多用黃銅或紅銅、牛骨壘疊而成,圖案清雅美麗,享有“十樣景”的讚語,譽滿甘肅、青海、西藏等省、區。

保安族的家庭,過去多爲爲家長制的大家庭。現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爲絕對權威,對子女婚姻實行父母包辦。解放前,保安族不與非伊斯蘭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派之間通婚情況也罕見。習慣早婚。還要取得主的許可。不過,這種情況現在已有所改變。男方從說婚到結婚,至少要送兩次彩禮,禮金很重。第一次說親時,稱“定茶”;第二次在舉行婚禮前,稱爲“乾禮”.結婚選在“主麻日”.新娘過門後,三天不吃夫家飯菜,而是由孃家送來。 保安族的的飲食多以小麥、青稞和玉米爲主,一般做成饅頭、麪條、油香、饊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豬、馬、驢等非反芻動物的肉和血以及兇禽猛獸。

保安族服飾有特殊的地方。男子喜戴號帽(白布圓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節日時戴小禮帽,穿翻領大襟藏式長袍,束腰帶,繫腰刀,足登長筒馬靴。婦女多喜穿紫紅、綠色等色彩鮮豔的燈芯絨衣褲。現在,也有許多婦女仿效漢族婦女,頭上系各色紗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