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未解之謎之中華龍鳥之謎

最早的鳥類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鳥類的祖先又是誰呢?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中華龍鳥的出現帶來了這一系列的問題。那麼,這中華龍鳥它是龍還是鳥呢?他是不是鳥類的鼻祖呢?本期世界未解之謎,小編將帶大家去看看這神祕的中華龍鳥。

世界未解之謎之中華龍鳥之謎


  長羽毛的恐龍身世之謎
  《國家地理》雜誌創刊110週年慶祝大會上,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手持一本《國家地理》雜誌,稱讚“中華龍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第一個向世界公佈“中華龍鳥”的人,是北京的古生物專家季強,但很少人知道,其實“中華龍鳥”化石最先是出現在南京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南京錯失了這個機會?這個引起世界廣泛關注的中華龍鳥,到底是“龍”還是“鳥”呢?圍繞着這塊神奇的化石,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一億年前的一場意外事件
  1.4億到1.2億年前的某一天,天空湛藍,陽光在遼寧北票的樹林裏灑下斑駁的影子,藤藤蔓蔓因此鍍上耀眼的金色,叢林世界流光溢彩。一隻似恐龍又似鳥的動物,正蹦跳着跟在夥伴的後面覓食。流蘇一樣的“毛髮”隨着它的動作在風裏輕輕晃動,圓圓的眼睛骨碌碌地轉動着。很快,一隻蜥蜴進入了視野,它立即加速,輕輕一躍,獵物轉眼成了它腹中之物。

茂密的叢林有取之不竭的食物,它是愜意的。但是,它沒覺着今時與往日有何不同,只是空氣裏有一種灼人的味道,讓它的鼻孔火燒火燎。它望向不遠處高聳的山頭,一股青煙正向上迅速地噴發,剎那間,大量煙塵和火山物質向四周噴發和擴散。除了發出撕心裂肺的尖叫,逃跑已無可能,滾燙的熔岩瞬間吞噬了一切……

滄海桑田,億年的光陰也不過彈指一揮間。時間轉眼到了1995年的一天,遼寧省上園鎮四合屯村的農民李蔭芳,無意間挖掘出了包裹着這個奇特生物的岩石。第二年農閒時候,農民李蔭芳將化石裝在一個錦盒內,長途跋涉到了北京。

它能驗證赫胥黎的“火雞推測”嗎?
  李蔭芳先找到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由於種種原因,該所沒有收購他的化石。幾經輾轉,李蔭芳又找到了時任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的季強博士。季強一看到化石,立即被吸引住了,毫不猶豫地以博物館的名義花費6000元收購下來。“第一眼看到它,我的心那個跳得快喲。”季強笑着對記者說。

季強細細端詳這塊凹下去的化石,看得出來,這個生物體態很小,長大約70釐米,寬大約50釐米,如一隻野雞在奔跑,但形似恐龍,嘴上有粗壯銳利的牙齒,尾椎特別長,共有50多節尾椎骨,後肢長而粗壯。最吸引人之處是它從頭部到尾部都披覆着像羽毛一樣的皮膚衍生物。這種奇特的像羽毛一樣的物質,長度約0.8釐米。季強怎麼看都覺得它像一隻鳥。

靈光一閃,季強突然想到了科學史上的一段公案。早在150年前,英國學者赫胥黎,這位達爾文“進化論”堅定的支持者,就在朋友家的聖誕晚會上,指着盤子裏剩下的火雞骨架提出,地球上的鳥是由恐龍演變而來的。當時的生物界對他的想法嗤之以鼻,認爲是異想天開,甚至嘲笑他。這塊化石會不會真的能驗證赫胥黎的假設呢?

“我和同事們數次往返於此化石的發現地點,經過反覆論證,認爲這可能是一種處於進化過渡時期的鳥,因爲在中國發現,又形似恐龍,所以將它取名‘中華龍鳥’。”季強向記者解釋了“中華龍鳥”名稱的由來。

中華龍鳥的橫空出世,在世界上引起轟動。但令人萬分驚訝的是,就在季強對外公佈發現中華龍鳥幾天之後,又一張帶毛的恐龍化石照片出現在了美國的各大報紙上,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而且,這幅化石照片,也是來自中國!季強將照片與手中的化石做了一個比對,他發現,二者竟然驚人地吻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另一塊化石從何而來?帶毛的恐龍和中華龍鳥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嗎?

誰“造”出了兩塊一模一樣的化石?
  擁有這張照片的人,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陳丕基研究員,而照片中的化石,同樣是來自於遼寧省四合屯的農民李蔭芳。

“李蔭芳是一個很聰明很有經濟頭腦的農民,他從化石的中間沿着岩層的層理把化石分成了兩塊,形成凸起的正模和凹下去的負模。他首先來到我們所,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以爲是一個普通的小恐龍,便徵集後收入倉庫;接着,他又將負模賣給了季強。這樣,一塊化石他就賺到了兩份錢。你還別說,這個農民的分割技術還真不是一般的好,正負模上的化石几乎沒受傷害,即使是專業人員,想做到這一點也有難度。”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許漢奎說,“雖然是我們所最早得到了中華龍鳥化石,但因我所是研究無脊椎動物的,剛開始時,對這塊化石沒有過多關注。而中國地質博物館對他們手裏的化石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不久,我們所裏的陳丕基研究員到美國參加一個會議,一次休息的時候,他拿出了化石照片,立刻受到有關專家的關注。”

在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博物館館長馮偉民的指引下,記者看到了這隻保持着瞬間奔跑姿勢的“中華龍鳥”化石。從外形上看,化石似一隻鳥卻更像是一隻小恐龍,那它到底是鳥還是龍呢?面對記者的疑問,馮館長笑着說:“是鳥還是龍,這確實是個問題。”

它究竟是鳥還是恐龍?
  讓季強等人堅持化石是鳥的關鍵性證據“羽毛”,成爲爭論的焦點,那些皮膚衍生物到底是毛髮還是羽毛?如果是毛,則這一發現與恐龍變成鳥沒有一點關係。

季強在顯微鏡下對化石進行了仔細觀察,發現那些纖維狀的皮膚衍生物是一簇簇的,只有一個根。他認爲這一特徵與羽毛的關係很密切,這隻帶“羽毛”的化石可能是鳥類的真正始祖,它的特徵明顯,因爲爬行動物身上披有盾甲或鱗片,而絕不會披有羽毛。鳥類身披羽毛,是爲了保持體溫和利於飛行。至於它長得像恐龍,恰恰說明了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

但是,陳丕基和一些專家卻認爲,中華龍鳥應該是一隻小型的獸腳類恐龍。那他們的依據是什麼呢?“龍鳥”之爭的關鍵在於皮膚的衍生物。陳丕基等專家認爲,這種皮膚的衍生物並不具備羽毛的特徵,而類似於某些爬行動物,例如蜥蜴背部具有的表皮衍生物結構——角質剛毛,也可能是纖維組織。

從外形上看,中華龍鳥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後腿較長,適宜奔跑,爪鉤銳利,利於捕食,這比較符合小型肉食恐龍的特徵,其牙齒內側有明顯的鋸齒狀構造,頭部方骨還未癒合,有4節頸椎和13節脊椎,尾巴幾乎是軀幹長度的兩倍半,這樣看來,它屬於獸足類科。

而且,從化石骨骼來看,中華龍鳥還擁有很多典型的恐龍特徵,這些都可以證明,中華龍鳥是恐龍而非鳥。中華龍鳥是龍是鳥?國內的專家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國際古生物界也對此高度關注,並組成一隻專家隊伍來到中國考察,他們又會得出何種觀點呢?

美國“夢之隊”的內訌
  1997年3月下旬,由美國費城自然科學院組織的考察組來到了北京。考察組中有多位國際古生物界的重量級人物,包括德國研究始祖鳥的權威彼得·沃爾霍夫,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鳥類起源的權威約翰·奧斯特羅姆,美國堪薩斯大學研究鳥類演化的權威拉里·馬丁和美國康尼狄克大學研究羽毛的權威阿蘭·布魯斯,堪稱是一支“夢之隊”。

他們首先考察了保存在中國地質博物館的中華龍鳥的化石負模,接着毫不耽擱地到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又研究中華龍鳥正面化石標本,然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化石發現地進行實地考察。回到美國後,他們在費城自然科學院召開了一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研究結論。結果就在新聞發佈會上,發生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約翰·奧斯特羅姆教授說,“我剛從北京考察回來,我觀看了中華龍鳥的正型標本,我認爲中華龍鳥標本身上長的確實是一種原始羽毛。中華龍鳥的發現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有力地支持了鳥類起源於小型獸腳類恐龍的理論。”但是拉里·馬丁教授說,“我也剛從北京回來,我也看到了中華龍鳥的標本,但是,我認爲中華龍鳥的發現,在鳥類起源研究上不具有任何科學意義,因爲中華龍鳥的皮膚,據我觀察是一種皮下的膠源纖維組織,而不是羽毛,也不是毛髮。”

沒想到,“夢之隊”居然“內訌”了。“整個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享譽世界的英國《自然》雜誌也爲此妥協。”一直關注中華龍鳥的許漢奎研究員告訴記者,“通常《自然》雜誌只刊登科學界最新的發現,中華龍鳥爭論兩年之後,顯然已成了舊聞。但是,這個不尋常的動物實在太重要了。所以,1998年1月,《自然》雜誌額外提供了更多的版面,刊登出有關中華龍鳥最新研究成果。”那麼時至今日,中華龍鳥是龍是鳥,古生物界最終的結論是什麼呢?

是鳥的鼻祖但確實還不是鳥
  “十多年過去了,隨着越來越多的發現,我們的研究和認識也在不停地進步。現在,古生物界對中華龍鳥的鑑定是世界上第一隻‘長羽毛的恐龍’。”季強向記者解釋說,“隨後幾年,從同地區的化石層發現,它確實是由恐龍在向鳥過渡的最初的形態,屬於生物轉型的臨界點。”

化石層是鑑別化石所處年代的最好見證。1997年左右,在四合屯又發現了中華龍鳥後代的化石,該化石的產出層位在中華龍鳥化石層之上的5.5米、孔子鳥化石層之下的8.5米處,被稱爲原始祖鳥,其尾部的羽毛完全符合現代鳥類羽毛的概念。1998年,在四合屯又發現尾羽鳥化石,經專家研究確認,尾羽鳥與原始祖鳥相似,而比原始祖鳥又進化了一步,其尾羽和“飛羽”與現代鳥類羽毛的概念完全一致,但仍比德國始祖鳥原始。

國內外著名古鳥類專家對四合屯出現的各種鳥化石進行了深入研究,多數專家認爲,中華龍鳥雖然不會飛行,卻是鳥類的鼻祖;原始祖鳥和尾羽鳥是具有很低飛行能力的初鳥類;孔子鳥是具有短距離飛行能力的鳥類。

1999年2月,在美國耶魯大學召開了“奧斯特隆鳥類起源和早期演化國際學術討論會”。參加會議的500多位科學家以絕對優勢接受了“鳥類是由小型食肉性恐龍演變而來”的觀點,中華龍鳥、原始祖鳥和尾羽鳥等化石的發現,以確鑿的證據將赫胥黎提出的“假說”變爲“學說”,基本解決了國際上一百多年未能解決的鳥類起源問題。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卻出了一件令人震驚的假化石事件,險些連累了中華龍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假化石差點連累了中華龍鳥
  “這塊化石被稱爲古盜鳥,由三部分拼接而成:一個孔子鳥的身體、一個爬行類的頭部和一條恐龍的尾巴。”季強爲記者介紹了假化石事件的來龍去脈。

化石最初是在遼寧朝陽發現的,被化石販子販到錦州,最後竟走私到了美國,在圖桑的一個化石、礦物交易會上,化石被一個美國古生物學家購買。美國古生物界如獲至寶,認爲找到了一個恐龍與鳥的中間環節,邀請了許多專家包括中國專家共同研究。

很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爲《霸王龍長羽毛了嗎?》的文章,認爲“古盜鳥”是連接恐龍和鳥類的“缺失環節”,爲鳥類恐龍起源說提供了最爲直接的依據。但隨即又有報道說,從事古生物研究的某青年科學家指出了“古盜鳥”爲假化石,糾正了《國家地理》雜誌的錯誤。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青年科學家正是參與了“古盜鳥”化石的中美合作項目研究,那篇文章的發表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剛剛平靜的古生物界立即風生水起,一家媒體竟刊登消息說,遼西的一塊假化石,被中國地質博物館的資深研究員當成了鳥類起源的證據。“這分明就是指向我了,含沙射影,我冤啦,我甚至都沒見過這塊假化石。同時,他們又似乎指向了中華龍鳥,甚至有懷疑中華龍鳥的意思了。因爲,關於鳥類起源的證據,我研究的就是中華龍鳥。”季強苦笑着搖搖頭。

中華龍鳥絕非孤本
  “中華龍鳥的化石絕非這兩塊。”季強告訴記者,“李蔭芳告訴過我,在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一個工作人員曾對他說,在他來的前一年,有個名叫李成民的四合屯人,送來過一個非常類似的化石,也被放在庫房裏了。我們甚至可以設想,也許在李成民之前,還有人發現類似化石。”後來,在遼寧四合屯中華龍鳥化石層中也有零星發現。但由於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國地質博物館這兩塊是模式標本,因此被認爲是世界上第一隻中華龍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