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體育文化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運動

柯爾克孜族是中國的傳統少數民族之一,當地主要是生活在中國新疆地區。柯爾克孜族民族的生產活動,以及體育的實踐,所形成了當地的體育活動。那麼柯爾克孜族體育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柯爾克孜族體育文化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運動

射元寶
  射元寶,是柯爾克孜族民間的一種騎射競技活動,源於遠古的狩獵活動及氏族、部落之間的原始征伐戰爭。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射元寶,是訓練和檢查人們射技的一種活動。一般在婚禮、節日祭祀及運動會重大場合中舉行。參加這項活動的人,多爲草原上着名的獵手。由於他們的技術不相上下,爭奪十分激烈,有時比賽進行了幾輪還難以分出勝負。

射元寶比賽形式有三種,一種是把元寶用細繩子吊掛在射程之內的書上或高竿尖端,飛馬射落者即爲贏家;第二種是把元寶豎放在射程之內的平地上,要求射手在規定的橫線處飛馬射倒即算得勝;第三種是首先確定距離100米、150米和200米。然後在放置元寶(或錢幣)的地方豎立一根10~15米高的木杆,頂端架上長2~4米的一根橫木,橫木上分懸5~10枚用細皮條拴着的元寶(或錢幣)。騎手聽到開始口令後,立即策馬向目標奔去,在距元寶30~40米處引弓箭,誰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把懸掛的元寶擊中落地,元寶就獎給誰。也有以命中目標的多少,排定名次進行獎勵的。優勝者可得到一隻山羊或其他獎品。比賽規定騎手引弓箭時不得停騎。

在柯爾克孜族,還有一種與射元寶相類的騎射形式——飛馬射“額克”。這種形式是將牛胃清洗乾淨,裏面裝上金幣或銀元。並向牛胃中吹氣,使之膨脹,後將口紮緊,綁在八十尺長的高竿之上,此物即爲“額克”。騎手在飛馬疾駛中射之,射中者即爲勝家。除此之外,在柯爾克孜族聚居的地區,還有飛馬劈刺、馬背刺殺等一批帶有馬上技巧特色的競技活動。

科力布卡(頸力拔河)
  “科力布卡”,爲柯爾克孜族語,也稱爲“牛式拉力”,意即“頸力拔河”。是流行在柯爾克孜族民間一種以頸部較力傳統體育形式。
  科力布卡比賽所用的器材爲一根5米長的大粗羊毛繩,在繩的兩頭各挽一個死結的圓環。每次上場兩人。比賽前,參與競爭的兩人分站繩子的兩端,臉朝外,把繩子從兩腿中間拉過來,各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其後四肢着地,爬在地上頭向相反方向。當裁判員發出口令後,兩人用手、腳和頸部的力量向自己的方向拉,誰先把對方拉過中心線者爲優勝。
  科力布卡比賽有個人賽和分組賽兩種,分組賽以優勝多者爲勝。

二人秋
  二人秋,爲鞦韆的一種,是在柯爾克孜族中流行的一種民間傳統體育。
  柯爾克孜族的二人秋,有其獨特之處。在兩副約3米高的固定於地上的三角架中間,搭上三股套馬的繮繩,使其下垂離地約二、三十釐米。參與活動的兩人相對而立,各人腰背部搭上一股繮繩,手臂展開扶住繩子,兩人的雙腳一齊踏在另一根繩子上。先由一方用腳蹬地,使繩子悠盪起來,然後輪流使勁蹬地,鞦韆便越蕩越高。比賽過程中,可以在鞦韆下面放上一些手絹等小東西,看誰能拾起,誰就能取勝。還可用來拋打對方,藉以取樂。在柯爾克孜族的姑娘們中間,這種二人秋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娛樂活動。

奧爾達(攻皇宮)
  奧爾達,也成爲“奧爾多阿提樹”,爲柯爾克孜語,意即“攻皇宮”,有的也稱這一活動爲“打皇宮”、“攻宮”等。是在柯爾克孜族地區流行的一項民間傳統項目。
  根據柯爾克孜民間傳說,奧爾達產生於柯爾克孜族人與卡勒瑪克人交戰時期。當時受卡勒瑪克人統治的柯爾克孜族人,不甘心遭受奴役和壓迫,幾次起來反抗都未成功。後來在汗王瑪納斯的率領下,以玩羊拐骨的形式,研究出了一種新的攻城戰術。經過幾年的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反抗異族的勝利,擺脫了卡勒瑪克人的統治,取得了民族的獨立。爲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和民族的勝利,這個遊戲就被譽爲攻皇宮,並作爲一種體育遊戲流傳了下來。

奧爾達遊戲比賽分個人賽和小組賽兩種。
  進行奧爾達遊戲個人比賽時,先在地上劃一個大圓圈,直徑5~7米。在圓圈中間挖一小坑,象徵皇宮,裏面放金幣或鎳幣,象徵汗王。“汗王”周圍擺羊拐骨,按參加遊戲人,每人5個擺成一圓圈,象徵士兵在攻城。用一長約10釐米,寬約5釐米的大牛角或野羊角去打羊拐骨,每人各打一次。若將羊拐骨打出圈外,可繼續再打一次,若接連三次打出羊拐骨,就可用牛角方塊去打中央的“汗王”。若未打出羊拐骨者,換下一個人打。打出的羊拐骨最多,並打出“汗王”者爲勝。
  進行分組比賽時,要按打出的羊拐骨多,並打出了“汗王”的組爲勝。若打出的羊拐骨少,但打出了“汗王”則爲和局。

小結:射元寶是當地民俗傳統的特色競技活動,最開始的時候是部落戰爭,後來就變成了部落運動。二人秋也是當地傳統的民間運動,一般這種運動都是騎馬、套馬之類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