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刺繡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柯爾克孜族刺繡文化也是擁有着悠久的歷史,具體是從哪一個年代開始起源的,這一點無法考證。但是當地的刺繡技巧,刺繡的圖案,都是被流傳了下來。那麼柯爾克孜族刺繡代表着什麼呢?一起和小編來本文中瞭解一下看看吧!

柯爾克孜族刺繡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柯爾克孜族刺繡自沙俄時期傳入
  日前,在新疆縣溫宿縣文化館工作人員阿布都·沙拉木帶領下,我們驅車前往博孜墩鄉博孜墩村,探尋柯爾克孜族刺繡的歷史足跡。

路途中,阿布都·沙拉木爲我們講述了柯爾克孜族歷史。他說,居住在博孜墩柯爾克孜民族鄉的柯爾克孜族人,並不是這裏最早的土著。

“聽老人講,沙皇俄國時期,一部分富足的柯爾克孜族人遷移到新疆等地,其他邊境省份也有,後來被遣送回去一部分,最後剩下的就居住在新疆了。”阿布都·沙拉木告訴記者。

目前,新疆阿克蘇地區共有柯爾克孜族8011人,主要分佈在烏什縣、溫宿縣北部。溫宿縣有3595人,這些柯爾克孜族人主要居住在博孜墩柯爾克孜民族鄉。

柯爾克孜族刺繡與中原文化密切相關
  歷史記載,在中國葉尼塞河流域的柯爾克孜族生活區域,有專門織造綾羅錦緞的工匠。考古專家在此發掘的西漢時期的古墓中,發現印有極其精美的鳥獸及植物花紋圖案的毛織品。

《元史·世祖本紀》記載,1286年(至元23年),元政府“賜欠州諸局工匠紗五萬六千一百三十九綻十三兩”。在長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高高的帕米爾從未失去和祖國內地的聯繫。

“這說明,柯爾克孜族的刺繡歷史由來已久,且和中原文化密切相關。”阿布都·沙拉木說。

柯爾克孜族刺繡第四代傳人祖輩居住溫宿山村
  來到博孜墩村村頭路左邊的牧民家裏,我們看到大門右邊有兩間門面房,分別是商店和榨油坊,大門左邊也有兩間門面房,門口掛着“溫宿縣寶美特柯爾克孜女子手工繡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牌子。

這就是柯爾克孜族刺繡第四代傳承人布茹麗·斯開克祖輩居住的地方。“我的手藝是跟母親學的。從13歲起,至今已有30年。”布茹麗·斯開克說,母親已去世3年,她也不知道村裏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刺繡,只知道已流傳了很多年。

柯爾克孜族婦女人人擅長刺繡
  據介紹,在漫長的遊牧生活中,柯爾克孜族人長期以羊毛、羊絨爲原料製作生活用品,創造出的色彩斑斕的紡織、刺繡等民間工藝品,已成爲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布茹麗·斯開克告訴記者,柯爾克孜族婦女擅長刺繡,幾乎人人都會。姑娘的嫁妝和家中用品主要爲刺繡品。“從小時候起,我們就學習刺繡,從簡單的輪廓勾勒,到層疊的填色創作。”

“長大以後,繡藝在日復一日的飛針走線中漸漸嫺熟,結繡、鉤繡、扎繡、刺繡、串珠片繡、格子架繡、十字繡。”布茹麗·斯開克說,每一個柯爾克孜族女性都是在母親、姐妹們的繡品中薰陶長大的。

在合作社刺繡展廳裏,記者看到,頭巾、枕頭、被面、衣袖邊、馬衣以及懸掛的各種布面裝飾品上繡着的各種精緻花紋,其中有花卉、飛禽、走獸和各種幾何圖案,色彩鮮豔,形象生動。

小結:柯爾克孜族的刺繡文化從白沙俄時期,就已經傳入了中國。但是也是柯爾克孜族最早的一批,土著們在當地開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