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樂器歌舞介紹,這些你都瞭解嗎?

高山族的分佈主要是在臺灣地區分佈的比較的多,這也是臺灣的土着民之一。和很多的少數民族一樣,他們也是非常的能夠善舞的類型。那麼關於高山族的樂器和歌舞你具體瞭解多少呢?哪些是你不怎麼了解的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高山族樂器歌舞介紹,這些你都瞭解嗎?

豐富多彩的高山族歌舞及樂器
  歌舞之神彷彿特鍾情於臺灣寶島的雄奇靈秀,歷史文獻這樣讚譽高山族歌舞盛況:“老少男女皆喜歌唱,宴會既闌,開口而謳,一唱百和,反覆不倦,舞時必和以歌。”清康熙年間的《臺海使槎錄》一書採錄了34首“番歌番曲”,很快,這些歌謠即被翻譯介紹到歐洲。

高山族歌謠從內容上說,主要反映農耕、捕魚、狩獵、採薪等生產活動,歌有獨唱和羣唱之別,或者一人領唱,衆人和聲響應。多數是觸景生情,即時編詞,歌詞自然質樸,是現實勞動生活的直接反映。

高山族情歌感情真摯,純真率直,委婉自然,饒有韻味。
  高山族能歌也善舞。早期的舞蹈,以反映狩獵和捕魚活動爲主。後期的舞蹈,多數表現農耕兼漁獵爲主要內容的農業勞動舞,具有鮮明的原始舞蹈的色彩。歌舞盛會時,“聚薪燃火,光可燭天,”人們一邊舉樽豪飲,一邊引吭高歌,先由十幾個健美的小夥子款款起舞,兼領唱序歌,傳呼大家乘興歌舞。即時,人們“挽手合圍”,“連臂踏歌”,環繞着熊熊篝火向右轉動,輕歌曼舞。

所謂“挽手合圍”,是指人人伸展雙手,越過第一鄰伴而與第二鄰伴相接,舞態忽俯忽仰,雙腳伸屈進退,先是“逐隊踏地”,繼則“踊躍直前,齊聲歌呼”。起初,隨低吟淺唱的歌聲翩躚而舞,動作紆徐,聲微韻遠;緊接着,歌聲激揚、高昂,舞蹈的旋律隨之急速,而且富有感情,及至酣暢處,人們放聲高歌。

高山族舞蹈矯健、優美,富有節奏和激情,表現了高山族人民銳勁豪邁、奮發樂觀的精神氣質。

樂器常見的有口琴、弓琴、杵、臀板、腰鈴、腳鈴、笛子、葉琴等。口琴主體爲一竹管,長約8釐米,直徑約2.4釐米,竹管上面穿鑿4個洞眼,分別斜嵌4片銅製或竹製的簧舌。弓琴形狀如弓,長約2尺,寬約4釐米,用竹子削制而成,弦用月桃草纖維或金屬絲編成。彈奏時,弓的兩端分別用嘴咬住和左手握住,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撥絃。

笛子有鼻笛與橫笛兩種。葉琴即擷取新鮮的闊葉樹葉一枚,銜吹於嘴脣。杵樂流行於日月潭邵人,杵長約2米,是婦女舂米工具,用長短粗細的杵,用以撞擊石或木,以發出不同的音響。臀板盛行於賽夏,由竹管和青銅殼組合,用帶子串連起來,垂懸於臀部。

起舞時,竹管與銅殼撞擊有聲,音色清脆、激越。腰鈴繫於腰部,舞蹈時運用腰部的扭動和搖擺,使之發出清亮悅耳的響聲。腳鈴種類比較多,通常繫於腳上、腿部。

小結:高山族是非常的喜歡唱歌和跳舞的,他們也有着特有的民族歌舞和民族服飾,這些都是非常的能夠代表高山族文化的東西。所以在很多時候很多的相關想要了解高山族的人,對於他們民族的歌舞樂器都是非常的想要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