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侗族建築三寶?揭祕侗族建築的特點

什麼是侗族建築三寶?揭祕侗族建築的特點

  問:什麼是侗族建築三寶?
  答:侗族建築有三寶:鼓樓、涼亭、風雨橋。具有鮮明、獨特的民族風格。 

    1、鼓樓,侗族叫做“堂瓦”,是公共場所的意思。侗族的鼓樓,《唐書》有“會聚銅鼓吹角”的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綏寧縣的官府《常民冊示》有“村團或百餘家,或七八十家,三五十家,豎一高樓,上立一鼓,有事擊鼓爲號……”的記載。清嘉靖年間的《夢廣雜若》有“……每寨必設鼓樓,有事則擊鼓聚衆”.現存最早的鼓樓始建於清乾隆初年。侗鄉村寨都有鼓樓,大的村寨有三四座,一般是一姓一座。塞子裏有幾族姓,就建幾座鼓樓。鼓樓富麗堂皇,雄偉壯觀,高聳寨中。低的有三五層,高的達十餘層。它是一種純木結構,不用一鐵一釘,全用卯榫嵌合,飛檐重閣,層疊而上。最上層是在頂,高插入雲。有的尖頂學裝有能迎風鳴叫的銅質飛鳥,頗具匠心。鼓樓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式,像寶塔又似樓閣,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柱頭掛滿金匾,對聯。重檐下的彩繪,有龍、鳳、魚、鳥、葫蘆、花草等圖案,或裝飾有雙龍戲珠,丹鳳朝陽等浮雕,十分精美壯觀。
  鼓樓重檐雖多,但一般實用只有兩層。從前,上層設有牛皮大鼓,一旦有急事商議,便鳴鼓聚衆;下層設有火堂,火堂之火,長久不熄。侗家勞動之餘,喜歡聚集鼓樓,聽歌師彈琵琶唱歌,或談古道今。夏天在這裏乘涼,冬天在這裏取暖。春節時,就有更多的人聚集鼓樓,與外寨青年跳“哆耶”舞。八月中秋,則在鼓樓附近的巖板坪吹蘆笙。鼓樓是侗家集會、議事、休息和進行文娛活動的公共場所,是他們喜愛集體社會生活的最明顯的體現,鼓樓與侗家生活密切相關。在侗族心目中,它的地位很高,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場所。所以,侗家對於建築鼓樓極爲重視。羣衆都自動捐款獻料,出工出力,齊心合力修建鼓樓。

2、涼亭,多建於山坳或路旁,供行人乘涼歇息之用。侗鄉的涼亭熱心公益事業,愛做好事,每三五里即建一亭。所以,侗鄉的涼亭特別多。許多涼亭建於泉水之旁,亭畔多古樹遮陰。沒有泉水的地方,涼亭裏也有人挑去泉水,供人解渴。

3、風雨橋,又稱花橋,亦叫福橋,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又一民族建築物。橋樑由巨大的石墩、木結構的橋身、長廊和亭閣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爲木結構,也是不用一釘一鐵,全由卯榫嵌合。橋身巨木爲樑。從石墩起,用巨木結構倒梯形的橋樑,擡拱橋身,使受力點均衡。橋面遊廊宛如長龍,遊廊上建有三層或五層的四角形或八角形的橋亭三至五座。正樑頂上塑有雙龍搶寶,還配以彩畫,點綴其上。橋的長廊中間爲過道,兩旁鋪設長登,供來往行人休息。熱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常在夏天施茶水於橋上,供行人解渴。長廊兩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種歷史人物,或繪製神話故事彩畫,供行人休息時候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