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知識:傣族的標誌

每個國家還是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標誌,可能就像每個人的名字一樣,它是代表着自己的一件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能觸碰的一個底線,而且會是大家所保護的。那你知道我國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的標誌是做什麼嗎?接下來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傣族的標誌。

文化小知識:傣族的標誌

  傣族的標誌:孔雀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豔,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爲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着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節日。

禁忌: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着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裏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不能隨便大聲喧譁。

節慶、禮儀、祭祀、食俗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種餈粑是用糯米飯舂成團,包蘇子糖餡做成的圓餅,用抹上臘油的芭蕉葉包好,食時可用火烘軟或炸後蘸蜂蜜吃。粑絲是用水把米粉攪成顆粒,蒸熟後舂成團,擀成薄而大的圓餅,冷後疊成疊,食時燙軟入碗,撒各種調料。潑水餈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團,包紅糖蒸熟,再裹上一層炒香的碗豆麪,用芭蕉葉包好可作待客點心。還有把糯米飯泥炸後做成的麻脆等。較重要的節日還有關門節(傣歷7月15日)、開門節(傣歷12月15日),均爲南傳上座部佛教節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內容與活動大體與當地漢族一樣,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乾巴、醃蛋、幹黃鱔等。

人們對於美好的生活嚮往一直是沒變的,就算行動上是無法完成的,但是也會寄託在一件東西上,傣族人民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