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聘禮 古代婚嫁習俗介紹

男婚女嫁,從古至今都是不變的規矩,先成家後立業,只有每個小家庭都和睦,社會才能安定。所以在古代,如果到了年紀還沒有成親,連皇上都會替你着急。古代在宮內確實有專門爲婚姻搭橋牽線的部門存在。本期的結婚大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的聘禮以及婚俗吧。

古代聘禮 古代婚嫁習俗介紹

  古代男女的地位差別比較大,婚姻也很少是自己做主的,所以一開始有的人會把聘禮當作是買賣婚姻,用大量的聘禮來換回一個新娘子,這個說法不是很對,所有的婚姻都應該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

而這一習俗,在整個古代婚姻家庭制度中也不是孤立的,它自然也和其他制度相互影響着,比如說債權轉移問題,“父債子還”,但不會讓女兒和女婿來承擔。同樣,也影響到贍養和繼續制度。嫁出去的女兒,一般情況下,無須再贍養自己的親身父母,同時也再不享有繼續權。假如沒有結婚前的“聘禮”,這些規矩可能都說不過去。

古籍《禮記。昏禮》上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另《儀禮》上說:“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就是創於西周而後爲歷朝所沿襲的“婚姻六禮”傳統習俗。也是“彩禮”習俗的來源。

民間行聘禮前,由媒人先開採帖,書首飾、衣服若干,與女家商議,雙方往往爭執不一,常需媒人往返數次纔可定下。行聘時,男家有禮書,開呈禮物,一併放在紅漆木盤等器皿內,請專人手捧擔挑,排行成隊,鼓樂相隨,送至女家,放在中堂,供女家親友、近鄰觀賞過目。女家收下聘禮後,給男方回執。擇定吉期後,男方宴請媒人,用大紅紙寫上迎娶日期,備上禮品,由媒人送至女家。爲圖吉利,所送時間必須選擇在雙月雙日。

男女雙方達成婚約後,男方須送給女方提供一部分財物,俗稱“下聘禮”,以此表示男方的誠意,同時也是一種預約佔有的意思:“你收了我家的聘禮,就是我家的人”。

聘禮通常在迎娶前一百天或兩個月給女家送去,也叫放大定。具體日期由男女兩家協商確定。送聘禮時還要正式通知女家娶親的吉期,又叫“通信過禮”。財禮的多少因地而異,一般視家境貧富而定。

訂婚儀式上,男方家庭會以訂婚男子的名義送給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錢兩部分構成的“彩禮”,其中錢爲財(聘金),物爲禮(聘禮)。女方收受彩禮後,也會送男方一些物品,稱作“回禮”。彩禮中的物一般都是價高但實用的物品,回禮一般爲女性親手製作的物品。

古代婚禮的聘禮:

聘金﹕這表示着男方承認和感謝女方家長對女兒的養育之恩。聘餅﹕一擔(五十公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與數量視男家的經濟狀況而定。每款通常分兩包。其中髮菜是必須的,以取其發財之意,而其他的海味有鮑魚、蠔豉、元貝、冬菇、蝦米、魷魚、海蔘、魚翅和魚肚等。

三牲﹕兩對雞,兩雄兩雌(如父母不全﹐這則一對已足夠)﹔豬肉三至五斤起雙飛(喜只飛),即一片相連開二,以表示豐碩誠懇的敬意。

魚:大魚或鯪魚;意即腥(聲)氣;也表示有頭有尾年年有餘。椰子:兩對(父母不全可用一對),即有爺(椰)有子的意思。酒:四支,表示愛情濃郁。

四京果:即龍眼乾、荔枝幹、合桃乾和連殼花生,以祝福子孫興旺,亦含圓滿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生果:即生生猛猛的意思

四色糖:即冰糖、桔餅、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頭到老的意思。

茶葉、芝麻:因爲種植茶葉必須用種子、故以茶葉作禮品,暗喻女子一經締結婚約,便要守信不渝,絕無後悔,亦即「油麻茶禮」。

帖盒(禮金盒):內有蓮子、百合、青縷、扁柏、檳椰兩對、芝麻、紅豆、綠豆、紅棗、合桃幹、龍眼乾,還有紅豆繩、利是、聘金、飾金、龍鳳燭和一幅對聯

香炮鐲金:香(無骨透腳青),炮(大鞭炮和大火炮),鐲(龍鳳成對喜鐲)。

鬥二米:男方家裏準備好12斤的糯米,以及3斤2兩的白砂糖,這是用來給女方家裏做湯圓用的,暗意甜蜜圓滿。

小結:古代對婚姻是非常看重的,所以即使生活條件並不是特別好,聘禮還是一樣會準備到位,而女方也會根據家庭情況來準備一份合適的嫁妝給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