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是什麼人種 北方南方不一樣

  每個人的外貌都是父母給的,除開那種醫生給的,但是這些器官的結構都是有着自己民族的共同點,比如說鼻子都會比較高啊,身高比較魁梧啊,每個民族都是不同的人種特徵,那麼漢族人是什麼人種呢?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這個複雜的人種文化。

漢族是什麼人種 北方南方不一樣

  漢人是什麼人種?
北方漢族種族上屬於遠東人種,南方漢族屬於南亞人種與遠東人種的過度種族。但從一個更大的角度講,東亞各民族,都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既黃種人。亞洲的黃種人,可以大致的分爲北方蒙古利亞人種和南亞蒙古利亞人種兩種。而這裏所說的遠東人種,實際上是兩者的混血人種。但遠東人種也具有一定的獨有特點。如身材比兩者都高,顴骨靠近眼睛,肱骨粗壯,頭髮最粗,最直,最硬等等。

具體的講,北方漢族具有以下特點:
1、身材高大,華北,西北,東北人普遍比南方人高6-10cm、是東亞身高最高種族,也是除巴塔哥尼亞印第安人外,最高的黃種人。

2、皮下脂肪厚,這與氣候寒冷有關。

3、膚色較淺。

4、鼻骨高,鼻翼不發達,鼻指數小。

5、顴骨位置靠近眼眶。

6、眼裂小,既小眼睛。且多單鳳眼,既單眼皮多。

7、內眼角低,外眼角高,既眼睛向上傾斜。

8、眼角內側有蒙古褶,既內側上眼皮在眼角處向下遮蓋淚腺,、而形成的褶。

9面骨寬。

10、第二期被毛(性毛)比南方人少,這是與我們的一貫印象不、同的。

11、頭指數小,所謂頭指數,既頭骨的左右寬佔前後長的比例。北方人頭指數794,屬於中頭型,與北亞和蒙古草原上各族相似。南方人頭指數80以上,與朝鮮81,日本84相似,屬於、短頭型。

12、脣薄。

13、骨骼輪廓模糊。

相應的,南方人具有以下特徵:

1、身材較矮。

2、皮下脂肪薄。

3、膚色深。

4、鼻骨低,鼻翼發達,鼻指數大。

5、顴骨低。

6、眼裂大,既大眼睛,且多雙眼皮。

7、內外眼角在同一水平線上。

8、只有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和少部分人有蒙古褶。

9、面骨窄。

10、性毛比北方人發達。

11、頭指數大。

12、脣薄。

13、骨骼輪廓清晰。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總體上有此趨勢。何況還有“北人而南、相,客籍者”,當然不在此列。南方人與北方人的巨大差異,不僅與氣候有關,還與漢族的歷史發展有關。

六千年前,中國的大地上,人種與現在差別較大。

1、在今天的河西走廊和黃土高原北部,生活着講漢語的部落,、種族上接近遠東人種。

2、河套地區和蒙古草原西部居住着講突厥語的民族,人種上屬、於北亞人種,他們創造了鄂爾多斯文化。

3、蒙古草原東部和遼河流域居住着講蒙古語的民族,人種上也、接近遠東人種,他們創造了夏家店文化。

4、東北地區居住着講通古斯語(滿語)的民族,人種上也接近、遠東人種,他們創造了紅山文化。

5、青海等地居住講藏緬語的各族,人種上與漢語部落最接近。

6、黃河中游生活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文化上非常先進,語言上屬於漢藏語系,並且更接近漢語。但種族上卻或多或少的具有南亞人種的特點。

7、黃河下游,淮河流域,長江下游居住着馬來人,種族上是南、亞人種。

8、漢江流域居住着講泰語的民族,人種上是南亞人種。

9、廣闊的南方居住着南亞人種,他們的語言除南亞語系的柬埔、寨語河和孟語外,幾乎都沒流傳下來。

10、蒙古草原北部,貝加爾湖南岸生活着北亞人種,他們的語言、除古亞西亞語系的勘察加語,都沒流傳下來。

11、以上各地的居民都是黃種人,而在中國的新疆地區,居住着、講原始利雅安語的白種人,具體的講,屬於北歐人種波羅的海類型。

從那時起,講漢語的各部開始向西,東,南各地遷徙。除向西的一支被同化外,到距今兩千年前,講漢語的民族已經遍佈黃河流域。他們種族上是遠東人種。而原來的部落,多遷徙到南方。於是形成了北方遠東人種,南方南亞人種的局面。漢族在這一時期,被秦帝國統一。從此後的上千年中,漢族不斷南遷,形成了南方人是遠東人種與南亞人種的過度人種的特點。而北方漢族也發生了變化,主要是由於同化了大量的異族所至。但種族上任屬遠東人種。漢族這一歷史被漢族的血型分佈誠實的記錄了下來。在20多種血型劃分方法中,從MN血型系統來看,北方是M型,南方是N型。從ABO系統來看,比較混雜,尤其是城市。但由於該系統大家比較熟悉,就以此分析吧。從大範圍講,長江以北各地A型血爲多,大概傳統漢族的大部分人血型既是如此吧。長江以南B型血佔多數,主要是漢化的南方各族因素。而南方的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等省,O型血比例則最高,而這幾省也最俱南亞人種特點。在北方,也不是、A型血一統天下,在長城兩側,O型血和B型血的比例非常高。而且具有越往東,B型血越多。而延長城向西,則B型血比例逐漸減少,O型血比例逐漸增多。這是北方各族大量漢化的結果。據說,民族學家已經找到達斡爾族是契丹人後代的證據,其中一個竟是和華北北部漢族血型相近。可見這種、同化的劇烈。

北方漢族和南方漢族的種族雖然不同,但共同點遠多於不同點。這裏告訴你兩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個是鏟型門齒,既門齒斷面呈‘[“”“”型;另一個是哺乳期長奶蘚,又叫胎跡,學名蒙古斑。這兩個形狀漢族中98%的人都有。當然,和漢族相近的藏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回族中90-95%的人也都有。畢竟我們都是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嗎。

劉邦和李世民,兩個世界聞名的漢族人。我們可以以此爲例進行說明,劉邦是典型的江淮人,但他更接近今天的西南,江浙一帶的漢族人。李世民這個有3/4鮮卑族血統的明君,種族上是典型的遠東人種,更象一個西北人。不用說,如果你長的想他們的話,你可是典型的漢族人了

日本人:在沒有研究以前估計所有的人種學家都會把日本人歸到蒙古利亞人種的範疇裏,實際上這是完全錯誤的,所謂的大和族是一個由通古斯人種和蒙古人種混雜起來的民族,在對日本人的骨骼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還發現其中有蒙古利亞人種南支的成分攙雜。總的來說日本人是一種具有島民特徵的黃種人分支,其體格特徵是:東亞通古斯人種和蒙古人種的雜合體,具體的體貌特徵是:身材矮小,肩窄,雙腿短小呈紡錘型,X或O型腿很多,臀部寬大,面部比一般黃種人更加的扁平(黃種人已經很扁平了),鼻樑不明顯,有特殊的臀斑。成年男子的身高一般在1公尺55公釐左右,成年女子身高150公釐左右(1878年)《人種衛生學》(【德】摩爾根)

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總人口約爲13億。根據統計,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在囼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但是,中國是否存在真正的漢族人?他們應該長什麼樣子?現在住在哪裏?

現在的漢族人,除了擁有血統外,還有什麼“根基”?

最近,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中國實際上並不存在純種的漢族人,甚至連漢族的概念,在DNA檢測下都已經不復存在。

漢族:曾經生活在中原地區
“我們一般認爲漢族人屬於中原人”,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謝小東告訴記者,最近,他剛剛完成了西北地區少數民族變遷的DNA研究。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這個範圍主要是現在的河南,還包括山西南部,江蘇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數地方,也就是說,只有居住在這裏的人才算是中原人,也就是比較純粹的漢族人。

“但這個說法又不對了,在商周時期,建都於今天西安的西周肯定屬於漢族,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同樣誕生於陝西的秦則直接被定義爲戎,成了少數民族。”謝小東說。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人一般認爲自己是“炎黃子孫”,但根據研究,黃帝發源於今天的甘肅沁陽到天水一帶,炎帝發源於隴東到陝西的黃土高原地區,這些地區實際上都不屬於中原。“這些地方曾長期被成爲北狄。”

“因此,漢族只是某一時期人爲的地區性劃分,這個民族並不具有其特定的定義,只是爲了於周邊相區分而建立的。”謝小東告訴記者。

而隨着中國歷史的變遷,即使曾經被確切定義爲漢族地區的居民,也發生了大規模遷移。由於服兵役、逃避戰亂、因罪流放等因素,漢族一直在從中原地區向南遷移。

“根據研究,現在的客家人倒是很純粹的繼承了當時中原人的文化傳統,比如他們說古語,風俗習慣也有歷史痕跡,他們纔是真正的中原人,但他們現在只能以少數族羣的形式存在了。”

“中國不存在純種漢族人與長期的大規模人種遷移也有關係,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周邊少數民族甚至周邊國家都在不斷與漢族融合。”

經過大規模血樣檢測,現在,大多數內遷少數民族的來源及走向已經得到了確定。

回族:一度隨成吉思汗遠征
“回族是除漢族外,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謝小東說,回族的名字來自成吉思汗的一支部隊:回回探馬赤軍。是成吉思汗在向西拓展疆土的過程中,沿途徵發而來的一支特種部隊,這支部隊驍勇善戰,是成吉思汗部隊的主力。

成吉思汗平定西部後,便把這支特種部隊向東調度,“今天的回族涮羊肉都叫’東來順‘,就是取了那個意思。”於是,隨着成吉思汗的戰略部署,回回探馬赤軍便分散在各個角落,隨後成爲回族,按照當初的部署分佈在中國各地。

“成吉思汗曾在甘肅一帶駐紮了大量的回回探馬赤軍,於是現今甘肅省境內回民人數比較多。”

更多的回回探馬赤軍隨成吉思汗進攻南宋,隨地駐紮,“其中在攻打南宋咸陽城一戰中,回回探馬赤軍利用阿拉伯的火炮,把三年沒有攻下的咸陽城城牆打出缺口。”

而謝小東對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回族進行大規模DNA檢測後確定,這裏的回族來源於今天的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

越族:隨海平面上漲而遷徙
“越人,也就是河姆渡人,是曾經在中國南方比較興旺的民族。”謝小東說。

根據考古發現,越人隨着海平面上漲逐漸向內陸退縮,最後向湖北,江西,廣西遷徙,並最終在廣西消失。

“這種消失並不是人種的滅絕,而是完全與當地民族融合,最終自身民族徹底消失,包括語言和文字,但他們的遺傳基因卻依然頑強的存在,這也是科學家能夠發現越人遷徙路線的依據。”

但謝小東說,這種文化上的消失也不完全,比如江南女人過去經常穿着的蘭褂子和頭上戴的蘭帕子,都有越人的痕跡。

西夏:種族滅絕後的徹底消亡
在中原地區周邊的國家中,西夏無疑是最爲慘烈的一個,“成吉思汗在進攻西夏時,遭到了空前的抵抗,最終連成吉思汗本人也死在了西夏,這讓成吉思汗的軍隊非常惱火。”謝小東說,在這樣的前提下,蒙古軍隊對西夏進行了種族滅絕政策。

“西夏人基本上被消滅光了,他們的文化、歷史也全部損失殆盡。”這種損失徹底到,即使現代的人種學家刻意去尋找西夏人的基因,也完全找不到範本。

當然,一小部分西夏人也融入了中原,但這些有代表性的基因已無法找到了。(李寧源)

最佳答案、人類根據不同膚色被劃分爲三大人種,中國人屬於什麼人種呢?

按照人類學家研究,全世界的各種人種都屬於同一物種,有着共同的起源,大約在距今5萬年前,人類體質發展到晚期智人階段。與此同時,世界上的三大人種也基本形成。

按照人類學家分類,當代中國人屬於蒙古人種的東亞類型和南亞類型。蒙古人種的主要特徵是:體形膚色中等,頭髮直而硬,體毛和鬚髮較少,臉扁平,鼻寬度中等,鼻樑較低,脣厚中等,眼瞼大多有內眥褶且眼角有角度(俗稱蒙古眼),高眼眶,顴骨突出,多鏟形門齒,面骨平扁,少體味。

中國文明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在中國境內發現的人骨化石全都屬於原始蒙古人種,屬於晚期智人,因此可以說中國的晚期智人是我們的直系祖先。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頂,緊靠發現北京直立人的第一地點,曾發現了山頂洞人化石,其中有三個比較完整的頭骨。經着名人類學家魏敦瑞觀察,其中一個男性頭骨在測量上很像某些西歐智人化石,從外形觀察卻應確定爲原始蒙古人種;另一個女性頭骨很像美拉尼西亞類型;還有一個女性頭骨則像愛斯基摩人類型。因此,他得出了一個奇怪的推測:這些山頂洞人是由外地遷來的居民,因受到原住當地的蒙古人種的攻擊而絕了種,所以後來的中國人的體質特徵同他們沒有直接的繼承關係。後來的學者重新研究了山頂洞人的三個頭骨,認爲魏敦瑞過分地強調了三者的差異而對其共***估計不足,實際上三者都應代表原始蒙古人種,與中國人、愛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特別相近,是上述幾種人的共同祖先,並不是幾種人聚集到了一個山頂裏。

山頂洞人就屬於中國的晚期智人,他們的腦量爲1300-1500毫升,在現代人腦量的變異範圍內,腦內動脈支也同現代人接近,說明其智力發達程度已與現代人接近了。

到了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中期,中國的北方出現了仰韶文化,它主要分佈在陝西關中、河南大部、山西南部、河北北部和甘肅、青海河套地區,至今已有1000多處遺址被發現,覆蓋了中國文明早期的核心地帶,影響中原大部分後來文化,是中國文明的主幹。仰韶文化的居民以蒙古人種的東亞類型爲主體,包含一些中亞、南亞因素,是東亞蒙古人種的主體文化。這個時期的古人已開始大規模的村落定居生活。

在仰韶文化的各遺址中,村落遺址尤以姜寨最爲完整。姜寨遺址建立於公元前4600年-公元前3690年,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北的姜寨,面積爲5500平方米,呈圓形,村周圍有寬深都爲2米的護村濠,村中央居住區是一個廣場。村落以氏族爲組,有5組建築羣共100多座房屋,每個氏族有一個大型公房,爲中小型房屋所環繞。房屋有地穴、半地穴、平地起建三種,多間房也逐漸流行。房屋多用三合泥鋪地,木骨泥牆。全家以老母親爲中心,全家居於中房中,育齡婦女在小房中接待男友,而成年男子平時則住在大公房中,是典型的母系氏族。這時的農業已高度發展。仰韶文化主要分佈在黃河流域,雖然這裏的氣候乾旱,年降水量較少,但雨水多集中在夏季,有利於抗旱作物的生長。加之這裏的黃土由於風成起因,土壤結構均勻,鬆散,具有良好的保水和供水性能,而且土壤中蘊含着較高的自然肥力。這些條件,就使得這裏種植穀物極易獲得較高的收成。原始農業的出現,是人類改造自然所取得的一個巨大成功。文明的產生是與農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的。所以說,仰韶文化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生活在仰韶文化時期的古人,無疑是中國人的祖先。

人類學家的研究還表明:中國人的人種特徵很大程度上是適應東亞中緯度的地理環境的,中等身材,中等膚色與中緯度的日照、溫度相應,“蒙古眼”、平鼻可能與中亞寒冷的多風沙氣候有關。

但是,中國人的人種構成也不是單一的,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居民可能有波利尼西亞的因素,河姆渡文化和廣東發現的一些人骨化石則有明顯的澳大利亞-尼格羅成分,商代殷墟發現的人頭骨也包含了幾種不同種族的人。因爲,在石器時代以前,人類處於長期和大幅度的遷徙中,只有人類進入了有史時代,形成了地域性民族,人類的生活才相對穩定。因而,在中華民族形成一個獨立整體和中國文明的形成過程中,總是要融匯衆多的要素,即使在中華民族形成之後,也在不斷地吸收着新的成分。

現在地球上所有的民族,血緣上都是雜種,沒有純種

六千年前,中國的大地上,人種與現在差別較大。

1、在今天的河西走廊和黃土高原北部,生活着講漢語的部落,種族上接近遠東人種。

2、河套地區和蒙古草原西部居住着講突厥語的民族,人種上屬於北亞人種,他們創造了鄂爾多斯文化。

3、蒙古草原東部和遼河流域居住着講蒙古語的民族,人種上也接近遠東人種,他們創造了夏家店文化。

4、東北地區居住着講通古斯語(滿語)的民族,人種上也接近遠東人種,他們創造了紅山文化。

5、青海等地居住講藏緬語的各族,人種上與漢語部落最接近。

6、黃河中游生活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文化上非常先進,語言上屬於漢藏語系,並且更接近漢語。但種族上卻或多或少的具有南亞人種的特點。

7、黃河下游,淮河流域,長江下游居住着馬來人,種族上是南亞人種。

8、漢江流域居住着講泰語的民族,人種上是南亞人種。

9、廣闊的南方居住着南亞人種,他們的語言除南亞語系的柬埔寨語河和孟語外,幾乎都沒流傳下來。

10、蒙古草原北部,貝加爾湖南岸生活着北亞人種,他們的語言除古亞西亞語系的勘察加語,都沒流傳下來。

11、以上各地的居民都是黃種人,而在我國的新疆地區,居住着講原始利雅安語的白種人,具體的講,屬於北歐人種波羅的海類型。從那時起,講漢語的各部開始向西,東,南各地遷徙。除向西的一支被同化外,到距今兩千年前,講漢語的民族已經遍佈黃河流域。他們種族上是遠東人種。而原來的部落,多遷徙到南方。於是形成了北方遠東人種,南方南亞人種的局面。

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漢族人的民族起源和基因結構

今天的漢族人,佔壓倒性主體的是O-M175.、具體分析,在M175下還可以細分爲最大三個子支系(其他N多小類型都不算):O1-M119、O2-M95、O3-M122.

這三個子類型地理分佈很有意思:

O1-M119廣泛分佈在從北亞到東南亞,但在最中央的黃河流域竟幾乎找不到!在貝加爾湖畔的布里亞特人,其O1-M119的比例最高,達34%,另外,北亞地區的外蒙、滿州、朝鮮、日本、堪察加人等民族也有O1-M119類型,但一般比例不超過10%,中國南方,浙江、上海、福建等省份,O1-M119比例也較高。而在黃河流域的山東、河北地區的漢族人中,O1-M119類型的比例都小於0.5%,在陝西、山西、湖北等省,沒有發現這種類型,出現頻率爲零,M119的分佈呈現的是兩頭大中間少的格局。

O2-M95類型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地區,在泰國高達55%,從泰國向北在遞減,從泰國向南也在遞減,可以推論O2-M95變異最初出現在東南亞地區,並向西周擴散。在東亞地區,只在朝鮮人、日本人、阿穆爾人中有一定分佈,在山東、河北、甘肅的漢族人羣中,出現頻率全部爲零,找不到這種類型,在南方漢族人中,能找到出現概率非常低的M95.

O3-M122類型是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一種。從北亞向南到爪哇、新西蘭,從日本向西到西藏、哈薩克人,全部能找到O3-M122的分佈。

從出現頻率上看,O3-M122的出現頻率最高地區爲中國的雲南地區、印度的那加邦土着民族上,很多民族中出現頻率爲100%,如獨龍族等。在黃河流域的河北、陝西、山東,長江流域的湖北、安徽、四川、江西等地區的漢族人中,O3-M122都超過了80%.在北亞地區,O3-M122數量比較少,外蒙人中超過了30%,阿穆爾人也超過了40%,以及朝鮮人,除這三個人羣外其他都比較少,在艾溫基人出現頻率爲零,在布里亞特人也爲零,在日本人中爲22%.在東南亞地區,M122數量比較多,只有泰國、柬埔寨等地區略少,其他地區一般超過50%,出現頻率從中國向南逐漸遞減,到了爪哇人中出現頻率只有20%,在湯加、新西蘭的毛利人人也有出現,但比例都不大。

M175這三個子類型的地理分佈告訴我們一個信息,我們可以推論出東亞各民族的發展史。

東亞黃種人開始可能分爲四個大集團:北亞人羣、黃河上游人羣、黃河下游人羣、中南半島人羣。

北亞人羣代表了阿爾泰語系的民族,由於生活在氣候寒冷地區,無法種植農作物,其他人羣都無法涉足,所以很難取代他們。

黃河上游集團代表了古代漢藏語系民族(先羌,標誌性基因O3-M122),黃河下游集團也是一個古老人羣,他們特有的是O1-M119.大約在6~5千年前,古代漢藏語系先民開始分化,一支向西、向南發展,成爲了藏緬語族、另一支向東發展,就是漢語族。漢語族部落並擊敗了黃河下游的古老居民,這些具有M119的民族失敗後開始分化爲兩支,北支M119進入了遼河流域,並深深影響了西伯利亞和北亞居民的基因構成,成爲阿爾泰語系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基因,南支M119向南發展,成爲後來的“百越”.從此,M119基因從黃河流域消失,取代他的是帶有M122的先羌人(漢語族部落)。、這段部族遷徙史,也許就是我們民間口口相傳的着名的黃帝戰勝蚩尤的歷史傳說!雖然我們找不到當年的戰爭遺蹟,但我們完全可以找到吻合的考古和基因的證據:考古上,山東的大汶口文化從此消失了,取代它的正是從陝西河南來的龍山文化,此後山東存在的文化就是山東龍山文化!在基因上,證據更加明顯,山東、河北兩省的漢族人中M122和M119的比例接近200:1,超過99%人以上都是隨黃帝東來者(先羌部落,M122類型)的後代,而陝西、湖北的漢族人中乾脆找不到M119的類型。

經過這次原始的部落戰爭,漢語族的各部族控制了整個黃河流域,他們建立了數量衆多的方國,這種狀態持續了大約近2000年。大概在距今3100年前,一支小部落從甘肅天水遷徙到了陝西周原,就是周族人。他們在周武王的帶領下,周族人消滅了商朝。滅商後,周武王率領300輛戰車和5000虎賁,用了三年時間,消滅了99個方國,征服了652個方國,俘虜了410萬戰俘《逸周書·世俘解第四十》。在此後的一百多年間,西周分封了大量諸侯國,周族也隨着分封擴散到了全國。

周族人稱自己國家是“有夏”,此後各諸侯國都自稱“有夏”,對外統稱自己“諸夏”,夏者,本意是區域廣大。周族自稱自己的本民族爲“華”,稱外族爲“夷”(異),此後凡是與周族有同源關係的血親部族都開始自稱“華胄”,稱外族爲“非類”“夷(異)人”,意思是非華族類,華者,本意就是高貴壯麗。從此,“華夏”也就成了這些諸侯國的統稱,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中華”兩字的來歷。周族人的語言叫“雅語”(夏語),在全國通行,孔子講學,學生來自不同的諸侯國,但孔子的話他們都聽得懂,因爲孔子說的是當時的普通話--“雅語”,這在《論語》裏有:“子所雅言”的話,不說“雅語”就是被稱爲“野言”“非文”,由於有着交流需要和文學推進,“雅語”最終成爲了全國通用的語言,也就是後來我們說的漢語。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終將這些互相強烈認同的割據國家統一起來,後來又經過漢朝的統一和強盛,華夏族終於發展成爲漢族。

先秦的發展,使得漢語族各支系語言全部統一到周族的“雅語”下,經過長期的融合,不斷的人口遷徙,到今天,長江以北的漢族人,各地之間差異已經非常小了,從山東到甘肅,都沒什麼差異。

秦漢以後,中原王朝開始了對長江以南地區的軍事和政治控制,大量的漢族移民開始遷往南方,今天,南北漢族在Y染色體上差異很小,90%的相似性,也就是南北方漢族父系都是同源的。南北漢族的差異主要體現在mtDNA上,也就是母系來源上。

簡單的說,南方漢族基本可以表示爲=父系(北方漢族Y染色體)+母系(北方漢族線粒體mtDNA+溶入的南方很多的民族的線粒體mtDNA),南方漢族不但和北方漢族在mtDNA上有差異,其實他們之間也不同,湖南的漢族和福建的漢族mtDNA就不同,甚至同是廣東人,廣府人和客家人在mtDNA上也不同。

怎麼解釋11億南北漢族人在父系上全部同源而母系上差異明顯呢?其實也很簡單,看看50年代時內地人遷往拉薩的情況,當時的規定,進藏只有部隊團級以上幹部、地方處級以上幹部纔可以帶家屬,那些年青戰士和青年工人由於無法帶家屬,他們娶的都是當地的藏族女青年,今天拉薩、日喀則等地有大量漢藏混血兒,他們青一色都是父漢母藏,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這在漢族南遷的歷史也是類似的,遷往南方的漢族主要是由於服兵役、逃避戰亂、因罪流放等因素,這些人基本都是男性,帶家屬的情況不多,所以他們肯定是娶了當地的女性,就造成了南方漢族有着和北方漢族相同的父系祖先,卻有不同的母系祖先。(其實總體來看,在南方,來自北方漢族母系的mtDNA還是佔多數,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南方漢族其母系祖先也是來自中原地區的,但個別地區這個比例很少,而南方當地女性的mtDNA部分地區卻可以達到85%,如廣東的一些地區)。

金力李輝(復旦大學)等人的論文

一:匈奴部分:以匈奴爲代表

二:東胡部分:以鮮卑、契丹、蒙古爲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爲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滿洲爲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少數民族都是由這五部分演化而來的

匈奴:主體在東漢時期被漢人消滅,剩餘部分西逃至歐洲,與馬扎爾人融化,構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東胡:秦時被匈奴滅亡,之後分成兩大部分--烏桓和鮮卑。

烏桓:被曹魏消滅。

鮮卑: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的演化爲柔然。

柔然:被突厥擊敗,分化爲室韋(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剩餘的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爲中亞人的一部分。

蒙古:爲先秦時東胡的一部分,由鮮卑演化而來,一直生存到現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滅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族人所滅,剩餘的向西逃竄,逐漸白人化,攻克了拜占庭,佔據東羅馬,建立突厥(土耳其)蘇丹國,與佔絕對多數的部分西亞人融合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PS:奧斯曼突厥滅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並遷入其境內定居、統治,這就類似於滿洲人滅掉明帝國(當時在中國/中華沒有帝國這種叫法,而是自感高人一等,爲了與周邊小國區別開來而妄自聲稱是天下,“帝國”這個詞語是被後人頻繁使用的對君主國家的稱呼),佔據中國/中華,新興的帝制國家--清得以壯大。

回鶻:主體由丁零人構成,融入了鐵勒和高車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時期,將突厥主體滅亡。回鶻生存到現在,即使今天的維吾爾族。

女真:來自肅慎,後爲女真,爲滿洲,一直生存到現在,即如今的滿族人。

党項:羌族的一部分,後被蒙古人滅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後被漢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紀被漢人冉閔一次性屠殺20萬人,導致羯族滅種。

關於漢人的由來,漢人的前身是華夏人,“漢人”的概念就類似於現在被廣泛宣揚的“中華民族”一詞之概念。漢人一直都是一個人文概念,而非自然概念。由於其開放性和包容性,漢族的發展歷史中,一直在和其他民族融合。其血緣穩定下來其實僅僅是最近四五百年的事!當時有點象現在的美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麼我們是古代不同族羣(以華夏人那一支爲主)相互交融產生出來的混血族。

不同的民族(人文概念、但是卻有着很重的血緣因素)可以屬於同一種族(自然概念),不同種族的人也可以形成一個民族(極個別的情況)

漢族屬遠東人種(北方蒙古利亞人種和南亞蒙古利亞人種的混血人種)。漢人以黃種人血統爲主,同時兼有白人血統,甚至黑人血統。

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同爲姬漢苗裔,雖都是早期漢人的正統後裔,但其體貌特徵相差懸殊,在遺傳基因上的差別程度甚至超過當地的漢人和當地的少數民族----比如說,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普通人難以區分北方漢人和滿洲人、蒙古人,但我們能很容易區分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基因學的研究結果發現漢人與當地少數民族融合程度之高超乎想象,也就是說,如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大民族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些親緣。

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其體貌特徵相差懸殊,不僅與氣候有關,還與漢族的歷史發展有關。現在的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都不同於早期的漢人,但都是早期漢人的正統後裔。-------姓氏基因學爲此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由於Y染色體在男性遺傳中的穩定性,男性的Y染色體必然和其祖先的相同,也就是說,同一姓氏的男性應該有相同的Y染色體。在我國的漢族中同姓氏的男性Y染色體的吻合得非常好,超過95%同姓人是相同的。這裏我主要是想從側面反駁一下那些聲稱客家人和漢人無關的傢伙之無理論述。

正是由於漢文化的包容性才造就了我中華數千年的輝煌!!!

北方與南方漢族的區別
從外觀上,能很明顯的分辨出兩者的區別。、北方漢族種族上屬於遠東人種,南方漢族屬於南亞人種與遠東人種的過度種族。

但從一個更大的角度講,東亞各民族,都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既黃種人。亞洲的黃種人,可以大致的分爲北方蒙古利亞人種和南亞蒙古利亞人種兩種。而這裏所說的遠東人種,實際上是兩者的混血人種。

但遠東人種也具有一定的獨有特點。如身材比兩者都高,顴骨靠近眼睛,肱骨粗壯,頭髮最粗,最直,最硬等等。

  關於漢族人種的文化確實讓我們很吃驚,漢族的人口是最多的一個民族,但是每個人都長着不一樣的臉,這讓我們根本無法與人種聯繫在一起,沒想到人種的特徵都是大家擁有的。

你可能會喜歡
壯族婚服怎麼樣_壯族婚服圖片欣賞
壯族分佈地方_壯族人口有多少?
壯族姓氏起源發展的歷史
雲南壯族的飲食特點是什麼?
壯族有什麼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