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畲族自治縣簡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景寧這個地方,他是畲族的第一個自治縣,也是畲族人民聚集地最多的地方,素有“中國畲鄉”之稱。接下來,就爲大家詳細的介紹景寧畲族自治縣,瞭解他們的歷史文化,並且可以開開眼界,增長自己的見識。

景寧畲族自治縣簡介

  一、歷史沿革
  明景泰三年(1452年)巡撫孫原員以“山谷險遠,礦徒嘯聚”爲由始置景寧縣,屬處州府。清沿其制。辛亥革命(1911年)後,屬處州軍政分府。1914年屬甌海道。1927年直屬浙江省政府。1935年9月屬浙江省第九行政督察區。1948年4月,屬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區,7月屬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區。1949年5月12日景寧城解放,5月21日建立景寧縣人民政府,屬麗水專區。1952年麗水專區撤銷,改屬溫州專區。1960年併入麗水縣。1962年劃麗水縣原雲和縣、景寧縣轄地置雲和縣,屬溫州專區。1963年5月麗水地區復設,轄雲和縣(含景寧)。

二、行政區劃
  景寧畲族自治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北緯27°58′,東經119°38′。總面積1949.98平方千米。屬麗水市,東鄰青田縣、文成縣,南銜泰順縣和福建省壽寧縣,西接慶元縣、龍泉市,北毗雲和縣,東北連麗水市。
  2000年,景寧畲族自治縣轄5個鎮、19個鄉。

三、地理環境
  1、地形地質
  景寧地處浙南山地中部,洞宮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斜貫,峯巒聳立,千米以上山峯近800座。地形複雜,地勢由西南向東北漸傾。地貌以深切割山地爲主,發源於洞宮山脈的甌江支流小溪,自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境,將縣境分爲南北兩部分,形成兩岸寬約124.6公里的狹長帶,構成了“九山半水半分田”和“兩山夾一水,衆壑鬧飛流”的地貌格局。境內海拔高低懸殊,最高的大漈鄉海拔1020米,最低的陳村鄉海拔80米。

2、氣候特點
  景寧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熱量資源豐富。因地形複雜,海拔高度懸殊,氣候垂直差異明顯。

3、水文狀況
  景寧畲族自治縣內有甌江、飛雲江兩大水系的發源地之一。處於浙南山區,流域範圍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縣植被覆蓋較好,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其水文性質也較好。
  景寧縣水位有以下四個特徵:一是水位漲落迅速。每遇暴雨,水位陡漲陡落。有較大的洪水,自起漲到峯頂不會超過10個小時。但洪峯滯留時間短,甚至轉瞬即退,長則達幾小時。落水1-2天便到常見水位。二是徑流量季節分配不均。雨季4、5、6三個月的徑流量約佔徑流總量的50%。枯水季每年的11、12月至年的1月三個月僅佔年總量的65%左右。三是徑流量年際變化大。豐水年徑流量要比枯水年徑流量大2-3倍。四是含沙量較小,水質好。由於流域內工業經濟欠發達,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人爲工業污染,甌江、飛雲江兩大水系及許多小支流水質均達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小溪、北溪集諸山之水匯入甌江、飛雲江。

四、自然資源
  土地類型豐富。根據2000年土地變更調查結果,全縣土地總面積193859.47公頃,其中已利用的土地面積爲179076.14公頃,土地利用率爲92.37%。其中:耕地14577.28公頃,佔7.52%,人均0.084公頃。園地:2177.77公頃,佔1.12%;林地:156788.58公頃,佔80.88%;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357.74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0.7%;交通用地:674.48公頃,佔0.35%;水域3415.82公頃,佔1.76%;未利用土地14783.33刀公頃,佔7.63%。耕地土質條件優越,利用價值較高,土壤結構好。全縣土壤種類有紅壤、黃壤、潮土、水稻土四個土類,十個亞類,二十七個土屬,五十二個土種。其分佈比例是:紅壤分佈在海拔75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含3個亞類,10個土種,佔42.21%;潮土分佈在小溪兩岸的灘地,佔0.38%;水稻土分佈在溪澗峽谷兩側不同海拔的山壟梯地上,佔11.82%。
  動植物資源豐富,以上標望東洋溼地保護區最爲突出,全縣有植物178多科,691多屬,1552餘種。植被以馬尾松、杉木等會葉林爲主,夾雜着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竹林,灌叢、草甸等。林相多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伯樂樹、南方紅豆杉、鵝掌楸、福建柏、香果樹、銀杏、厚朴等30多種。野生動物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麂、白頸長尾雉、雲豹、金雕、短尾猴等44種。全縣共有脊椎動物31目,78科,272種。其中:獸類8目,20科48種;鳥類15目40科162種;爬行類3目9科30種;兩棲類2目5科18種;魚類3目4科40多種。
  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縣域內已發現或探明的礦種有:鐵、錳、鉛、鋒、銅、鉬、鎢、金、銀、葉臘石、瑩石、硫鐵、高嶺土、石英、紫砂、大理石、花崗岩等20餘種,產地100多處。其中:鉬礦的儲藏量佔全省的首位,爲本縣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保證。
  溼地資源豐富。全縣境內有三個較爲集中的高山溼地羣,望東洋高山溼地、大仰湖溼地、仰天湖溼地,總共溼地面積約1200多畝。最爲突出的望東洋高山溼地,海拔1230米,面積達600多畝,溼地內的江南愷木林屬省內罕見,絕無僅有,國內也屬鳳毛麟角。而以高山地溼地羣爲保護對象的保護區在省內至今仍是空白。

五、人口民族
  景寧人口沿小溪地帶稠密,南部山區相對較稀。民國5年(1916),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2人;21年增至61人,35年減爲48人。1953、1964、1982年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分別爲48、54、82人。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查,每平方公里增至89人。其中:縣城鶴溪鎮每平方公里659人,其他鄉鎮以英川鎮最高,每平方公里278人;北溪鄉最低,每平方公里37人。1949年城鎮人口2555人,佔總人口2.7%。1984設縣時,城鎮人口增至9930人;1992年達到72578人,佔總人口42%。
  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景寧159914人口中,漢族人口143890人,佔總人口89.98%;畲族人口16020人,佔總人口10.02%,另有苗族4人。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景寧有漢、畲、苗、藏、彝、回、侗、黎8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155648人,佔總人口89.95%;少數民族共17387人,佔總人口10.05%,其中畲族人口17378人,佔總人口10.04%。
  民國29年(1940),景寧人口118204人,識字8814人,佔總人口7.46%。其中:在校生5320,佔總人口4.5%;各種程度畢業生:國小1563人,中學218人,大專11人,其他1702人,依次佔總人口1.32%,0.18%,0.01%,82.51%。不識字者109390人,佔總人口92.54%,其中文盲97528人,佔總人口82.51%。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和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相比,景寧每萬人擁有各種文化程度人數:大專以上由9人增至43人;高中由290人增爲470人;國中由1126人增至1807人,國小由3973人增至4880人,文盲、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由26.39%降至16.66%。
  2000年11月1日全縣常住人口爲10.71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5.30萬人相比,十年共減少4.59萬人,下降30.0%。平均每年減少0.46萬人,年平均下降3.50%。
  2000年11月1日全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爲9.19萬人,佔85.81%;各少數民族人口爲1.52萬人,佔14.19%;其中,畲族人口爲1.45萬人,佔13.54%。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4.47萬人,下降32.72%;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0.12萬人,下降7.32%;各少數民族人口的比重上升3.48個百分點。其中,畲族人口減少0.16萬人,下降9.94%;畲族人口的比重上升3.02個百分點。

六、經濟發展
  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從2006年的15.6億元增加到32.17億元,年均增長10.8%;人均生產總值從11796元增加到27345元;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9.78億元;據初步統計,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在全國120個民族自治縣中排名從28位上升到2010年的11位。
  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獲得新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1798元提高到2031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3632元提高到7412元,年均實際增長7.5%和11.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從8.5億元增加到19.1億元,人均儲蓄存款餘額增長124.2%。

第一產業
  2011年農業總產值從4.82億元增加到8.12億元,年均增長11%。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鶴澄、大東景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建設全面啓動。新建惠明茶基地1.26萬畝、高山蔬菜基地1.5萬畝、高效筍竹兩用林基地3.5萬畝,新開竹林道330公里。新增農業龍頭企業50家、省名牌農產品4個。惠明茶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蟬聯“浙江省十大名茶”稱號並在上海世博會再獲金獎。

第二產業
  工業總產值從12.44億元增加到28.14億元,年均增長17.7%。在麗水經濟開發區內爭取設立了4平方公里的麗景民族工業園並全面啓動建設。城北110千伏變電所工業區塊、外舍王金垟複合產業區塊已向企業供地。澄照佃源區塊列入浙江省低丘緩坡重點區塊開發規劃。

第三產業
  2011年旅遊總收入從2.73億元增加到10.01億元,年均增長30%。成功創建“中國畲鄉之窗”、“雲中大漈”兩個國家AAAA景區,景寧畲族風情旅遊度假區通過省政府批覆。總部經濟、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健康發展。

七、交通運輸
  2011年景寧縣內52省道雲壽線景泰公路景寧段,三梅公路王木坑至梅歧段續建工程18.3公里,鄭坑鄉道拓寬改建16.5公里,葛山鄉道油路面工程13公里,52省道雲景一級公路建設工程13.887公里,其中景寧境內6.6公里,慶景青公路灘坑庫區復建工程。景寧段(大均至青田縣界白銀隧道)61.46公里,連同九龍鎮支線3.6公里,共計需建二級公路65公里。

八、風景名勝
  2003年旅遊資源普查報批旅遊資源單體212個。有五級單體2個:景寧畲鄉風情、時思寺;四級單體8個:畲族婚俗表演、望東洋高山溼地、魚漈坑原始森林、惠明茶、金獎黑木耳、大漈柳杉王、大均漂流、九龍灣陰陽界穹狀火山熔岩;三級單體21個:畲族茶道表演、中國畲鄉風情節、四幕風情歌舞劇《畲山風》、畲族服飾、畲族山歌、山哈寨、畲族祭祖表演、上標百丈漈、飛雲峽、大仰湖、惠明寺、封金山、草魚塘森林公園、上標漈雲海、龍門峽、雪花漈、石將軍、烏陰漈、羣獅戲水、標溪小三峽、大赤坑廊橋。另有普通級旅遊資源二級單體89個、一級單體90個。

九、畲鄉風情
  畲族是鳳凰山的土着居民。“畲”字來歷甚古,原義火耕。南宋末年,史書出現畲民(she)人(she與畲同音,意在山間搭棚居住)的族稱。《宋季三朝政要》稱閩、粵、贛交界地域的畲民武裝爲(畲軍)。元代以後,(she民)、(畲徭)、(she徭)同時使用。清康熙、乾隆、同治《景寧縣誌》均設(畲民)一目。民國18年(1929)夏,德國學者史圖博和上海同濟大學教師李化民到景寧畲鄉考察,撰寫了《浙江景寧縣敕木山畲民調查記》,對景寧畲族的族稱、姓氏、風土人情等作了介紹,也是研究民族學的史料。畲民自稱“山哈”,表明是外地遷往山裏的客戶。景寧漢族稱以畲客,畲族稱漢族爲“民家人”。解放前,由於民族歧視、壓迫,“畲客”二字常被用作侮辱性稱呼,有的畲民被迫更改、隱瞞自己的民族成份,畲族家譜有“徭人”或“徭家”的別稱。
  1951年貫徹中央人民政府《關於處理帶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的稱謂、地名、碑碣、匾聯的指示》後,畲民要求確定族稱。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於1953年8月派出以民族學專家施聯珠爲組長的畲族民族識別調查研究小組,在浙江省景寧縣東弄村、福建省羅源縣八井村、漳平縣山羊隔村作了爲期3個月的畲民識別調查,寫出《浙江景寧縣東弄村畲民情況調查》等資料。
  1984年8月省第一次畲族文化工作會議在景寧舉行。1987年6月,景寧畲族自治縣政府與省博物館聯合在杭州舉辦畲族文物展覽。1987、1990年,麗水電視臺先後攝製畲鄉專題片《畲鄉風情》、《畲鄉風》,在中央電視臺、浙江電視臺播放。1992年12月,首屆景寧畲鄉文化節在鶴溪鎮舉行,展現了豐富的畲族文化。
  2009年3月28日,國家文化部授予浙江景寧爲中華民族藝術之鄉。

十、歷史名人
  從歷代看,宋明年代,景寧地域有進士22人,曾有巨卿名臣、儒林學士。景寧畲族自治縣誌記載入的人物有52人,其中清代以前16人,如:北宋潘特竦,任尚書右司員外郎,縣人曾爲潘特竦建三世科名坊。北宋後期潘翼,精通經史及天文地理,着《九域賦》、《星圖證驗》等,南宋名宦王十朋曾蒐集其着作。明代潘琴殿試賜進士出身,爲官29年,作《招鶴辭》,着《竹軒集》、《山居錄詠》,終年90歲,齒德俱尊,爲東南重望,嘉靖年間,縣人建亞魁坊、進士坊、達尊坊紀念。宋紹興十五年進士湯思退,在同榜復中“博學宏詞”第一名,任參知政事,掌管軍機,官至巖僕射。曾罷相位,隆興元年(1163年),孝宗複用爲相,九月,晉封岐國公。南宋名醫陳言,創立“三困極一”學說,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一作《三因極一病源論粹》),載入《宋史》。解放戰爭時期葉仰高、梅師俞、嚴品端等。解放初期,有雷景三、潘仲俊以及現代葉桐、吳正等。

十一、名優特產
  1、特產
  景寧特產豐富,歷史悠久。惠明茶,唐大中年間鹹通二年(861)惠明和尚在惠明寺周圍栽植茶樹,明成化十八年(1482),惠明茶列爲貢品,年貢芽茶二斤。迄今已有1100年的種植歷史。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爲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臺同時獲得金獎。香菇,據食用菌專家張壽橙、賴敏易編着的《中國香菇載培歷史與文化》記載,香菇栽培源自中國浙江龍泉、慶元、景寧三縣連成一片的以創始人吳三公住地龍巖村爲中心的1300平方公里的菇民區。龍、慶、景三縣還世代傳頌香菇是皇封專利。清道光19年(1839年),在景寧包坑口,建菇神廟,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日起連續十天爲菇神香期,延續至今。黑木耳、厚朴、茯苓等三種爲浙江省的重點基地之一。

2、美食
  龍風呈樣是景寧縣畲族一道別具風格的傳統名菜。“龍風呈樣”是一種象徵性的菜名,畲族人民的祖先創造這道菜時,取閤家平安,吉祥如意的意思。畲族糉子,民間稱牯角。用箬葉將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龍草捆紮,十個一串,有的人家還要在包糉子時加菜、肉、紅棗等做餡。煮糉常用灰鹼水,糉子煮好後,色黃氣香,可存放半月。烏米飯農曆三月三是畲族的烏飯節。每逢節日,福建十邑地區畲民便出門踏青,採集烏稔葉,蒸煮烏米飯,祭祀祖先。

小結:通過對上面的瞭解,我們能大致的瞭解景寧畲族自治縣的各項情況。總的來說,當地的經濟發展穩定增長,不管是在第一產業,還是在第二、第三產業上,都有明顯的增長。並且當地的旅遊業,也特別發達,景點也較多,值得旅遊愛好者前去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