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纔是真正的刀工!淮揚菜以前是怎樣的

在我國的八大菜系之中,淮揚菜文化無疑是最注重刀工的那幾個菜系之一,不說別的,單單是看着淮揚菜廚師那令人眼花繚亂,快若閃電的刀工,都會讓人激動不已,忍不住想要大吃特吃一番,而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淮揚菜以前究竟是怎麼樣的吧。

這纔是真正的刀工!淮揚菜以前是怎樣的

  上古時期
  古之中國,分九州,揚州爲其一。惟與維通用,所以古人愛稱揚州爲維揚,而維揚也是揚州別稱之一,所以,“揚州廚刀”下的菜點喜得兩個雅號:淮揚菜或維揚菜。揚州的先民早在約4000年前,就已經掙脫茹毛飲血的矇昧狀態,超越伏羲火上燔肉、神農石上燔谷的原始萌芽時代,使用陶質炊器,火烹熟食了!

  陶器時代,不妨看作揚州烹飪的形成期。揚州進入古邗國時代,即中原夏商周時期,在儀徵破山口出土了屬於這一時期的青銅鼎、鬲(炊器),鼎煮肉,鬲炒菜,而且還有尊、滷(酒器)、鍾(宴享樂器)以及盛具祭祀牛、羊、豬的四鳳盤(食器),據此猜測揚州先民可吃肉、可喝酒、可聽樂、可行禮,瀟灑走一回,古揚州人便曉得善待生活。

  《尚書》錄:夏代有“淮夷貢魚”,這似應爲淮揚菜系最初的文獻記載;《周禮·職方氏》有“東南曰揚州……其谷宜稻”的記載,可見揚州是天生的魚米之鄉。這些足以證明,距今3000年左右的揚州烹飪已經進入青銅文化時代了。

  公元前468年,吳王夫差滅古邗國、鑿邗溝、築邗城,不僅對揚州城建,也對揚州烹飪,都具劃時代的價值。《周禮》關於用作盛酒槳的“吳邗王壺”的實錄,以及城西北黃金壩出土的“印紋硬陶鬲”,說明春秋未期夫差引進了整套的飲食經驗。這是外地飲食文化影響揚州烹飪的處女作。

  秦朝以後,《尚書.禹貢》中的“淮夷濱珠暨魚”說的就是夏禹之時,淮河下游的部落居民已以蚌珠與魚爲貢品了。既以魚爲貢品,估計當與“淮夷”對魚的美味的認識及善於以魚製作佳味有關。

  西漢時,淮安人枚乘寫過一篇着名的辭賦《七發》,裏面有一段吳客勸楚太子品嚐天下美食的文字,其中涉及的佳餚有筍蒲配小牛腹腴、石耳狗肉羹、燉熊掌、五味調和的醬、烤獸脊肉薄片、鯉魚膾、烹野雞、烹豹胎、烹秋蔬等。

  揚州實現了從自然區劃向行政區劃的轉變。而西漢吳王劉濞建都廣陵,揚州脫胎換骨,一躍爲東南封都,“淮左名都”由此得名。由於得煮鹽鑄銅之利,財力雄富,士馬精妍,國用饒足,鮑照《蕪城賦》道:“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轊、人駕肩,廛閈撲地,歌吹沸天!”揚州人日子富了,腰包鼓了,自然不餓肚皮了,進而吃得飽,還要吃得好。

  從揚州城郊漢代墓葬出土的“廣陵食官”銅鼎以及碗、盤、壺、勺等漆器飲食器具十分考究,這不僅告訴我們,揚州餐具開發研究在全國領先地位,獨具個性;而且,還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揚州人飲食的考究。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白魚菜、鱔魚菜的記述多了起來,如《齊民要術》中,就記有“釀炙白魚”,此外,“餅炙”、“炙魚”、“毛蒸魚菜”、“蓴羹”等菜中也用上了白魚。這裏的“白魚”未明言產地,但估計有可能產於淮河,特別是“釀炙白魚”中的白魚是“長二尺”,就更有可能是“淮白魚”了。

  隋唐
  揚州,因地處海上絲綢之路北上赴京的咽喉重地,至唐代,發展爲東南經濟中心。舉足輕重得天下三分明月,揚州便佔二分!“萬商日落船交尾,一市春風酒並壚”,揚州飲食市場被刺激得火爆了,廚藝精湛了。國民們、外商們紛紛“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幹嗎?

  李白詩云:“玉瓶沽美酒,銜杯大道間。”唐代揚州海魚化石的出土,論證了烹飪原料從畜、禽、河鮮、野蔬向海鮮挺進!飲茶也成揚州人的喜好,唐人筆記小說《墉城集仙錄》曾描寫過“每旦,將一器茶賣於市”的廣陵茶姥。揚州的美食美具引起了皇室的極大關注,成了上等貢品,當唐玄宗和楊貴妃安撫安祿山、恩賜宮藏禮品時,內中就有揚州的“金平脫犀頭匙箸”。

  這一切因素,使淮揚菜發展到一個新高峯。淮揚菜作爲一個“系統”,至唐代基本形成了。

總結:總的來說,這淮揚菜不單單是注重刀工,還是一個歷史悠久,經過無數年的歷史沉澱,才誕生出來的菜系文化,可以說,這已經不是一種美食了,而是一些獨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