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吉林省最好的地理位置

長春市,是我國吉林省的省會,它位於東北松遼平原腹地。長春擁有悠久的歷史,它是僞滿時期的政治中心,目前爲止還保存着大量的僞滿時期的建築,也是我國吉林的一個的經濟中心。大家是不是對長春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城市吧。


簡介
  長春是吉林省省會,地處東北松遼平原腹地,總面積20604平方公里,下轄7區2市1縣,總人口767萬。

揭祕吉林省最好的地理位置

長春歷史上是僞滿時期的政治中心,因此保留了較多的僞滿時期歷史遺存建築,同時長春也是新中國汽車工業、光電子技術、生物技術、應用化學、電影工業的發祥地並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1951年,長春地區的榆樹市發現人的骨化石證明,早在遠古時代,這片土地上的人類已進入了智人階段,屬母系氏族社會初期。1984年,農安縣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居住遺址,表明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裏的人們就已經掌握了原始紡織技術,進入着裝時代,原始農業也已經很發達。

長春市地處東北邊陲。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肅慎族生活過的地方。漢至西晉爲夫餘國屬地。其後,爲高句麗轄境。唐代中後期,屬渤海扶余府。遼屬東京道黃龍府。金歸上京路隆安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代在長春設立其塔木衛、亦東河衛、木古河衛。清代設治前,屬蒙古郭羅爾斯前旗扎薩克輔國公的封地。

清初,朝廷對東北一直實行封禁政策,到乾隆朝以後,大面積土地被開發,人口劇增。嘉慶五年(1800)清設置長春廳,置理事通判,隸屬吉林將軍,是長春正式設置之始。

1865年挖城壕、建築木板城垣,長春建城。

光緒七年(1881年)長春廳理事通判爲長春廳撫民通判,並增設農安分防經歷;光緒十五年(1889年)撫民通判升爲知府,長春廳升爲長春府,隸屬吉林將軍;

1896年沙俄侵入東北,攫取中東鐵路築路權,在長春城建起俄國人居住區(鐵北二道溝)。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沙俄權益爲日帝所取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東北各地區由軍府制改爲行省制,長春府隸屬於吉林省。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東北各地區由軍府制改爲行省制,長春府隸屬於吉林省。

1908年日本爲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民國十四年(1925年)分設長春市政公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翌日長春淪陷。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爲傀儡政權——“滿洲帝國”,僞滿洲國宣佈定都長春,改名爲“新京”。8月,改爲“新京特別市”,隸屬僞滿洲國家。

1932年僞滿伊始,長春市區人口數爲126309人。 1943年年末僞滿鼎盛時期,市區人口數爲754210人。 1945年僞滿末期,市區人口數爲716815人, 此時約有14萬日本人。僞滿鼎盛時期加上駐長春的大量軍隊、外國僑民和巨大的流動人口,全長春地區總人口已逾120萬,超過東京(都市區人口),號稱亞洲第一大都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數民族和外國僑民,寬城區-鐵北一帶主要是朝鮮族的聚居區、南關區一帶主要是滿族的聚居區、綠園區一帶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區、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區、漢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關區、朝陽區。由於長春獨特的多民族多種族聚居,被稱爲“東方瑞士”。1948年圍城前,市區人口數約爲50萬,人民入城時人口數約爲17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僞滿洲國隨之垮臺。12月20日,國民黨中央政府在長春市設置長春市政府,隸屬吉林省。

1945年8月8日,前蘇聯政府對日宣戰,百萬紅軍出兵東北,日本關東軍遭到了沉重的打擊。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18日,僞滿洲國皇帝宣佈退位。9月20日,蘇聯紅軍進駐長春,成立了長春衛戍司令部,逮捕了僞滿洲國各部大臣,連同溥儀先後押往蘇聯,僞都長春同東北一起光復,日本帝國主義苦心經營14年的僞滿洲國徹底覆滅。

前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後,東北抗日聯軍聯合作戰。1945年9月20日,抗聯教導旅旅長、東北書記周保中以蘇軍駐長衛戍司令部司令的身份,率領部分抗聯戰士進駐長春,協助蘇軍接管僞滿政權,同時組建人民武裝,籌建民主政權。11月8日,經蘇方同意,東北局調山東分局社會部長、山東省政府祕書長劉居英(未公開身份)出任長春市。劉居英接管長春市政府後,立即發佈協助蘇軍實行軍管,保障市民正當權益,發展自由貿易,嚴懲罪大惡極漢奸,取消苛捐雜稅,興辦國民教育,開展市政建設等7項施政綱領。

和平解放史稱“兵不血刃”,然而長春的和平解放卻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長春的優秀兒女爲了家鄉和全中國的解放,在長春外圍戰鬥中傷亡4000多人,在市區遭國民黨殺害的愛國志士300多人,還有10多萬人民羣衆在國民黨“殺民養軍”的政府下飢餓而死,長眠在長春這塊土地上。他們用身體和累累白骨,同國民黨進行了殊死搏鬥,終於贏得了和平解放。

1948年,市區人口約爲50萬人。1948年5月23日-10月19日,長春圍城戰,史稱“困長春”。歷時五個月的圍城,使得長春城變成了不折不扣的死城,餓殍之城,白骨之城。困長春結束後,市區人口減至約17萬人。1988年10月18日,在“困長春”40週年之際,長春市政府在長春南湖公園北門修建了一座“長春解放紀念碑”,供人們憑弔當年長春解放死難同胞的亡靈。

1948年10月19日,長春和平解放。

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長春和市政府隨軍入城。長春市改稱長春特別市,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

1949年3月10日,長春特別市改稱回長春市。

1949年5月9日長春市政府改稱市人民政府,隸屬吉林省。

1953年8月1日,長春市改爲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理。

1954年8月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長春市改爲吉林省轄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從吉林市遷到長春,長春市成爲吉林省會城市。

1955年2月22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指示,長春市人民政府改稱長春市人民委員會。

1980年6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長春市革命委員會改稱長春市人民政府。

1989年2月,國家批准長春市爲國家計劃單列市,賦予相當省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1993年7月,國家決定各省會市不再實行計劃單列,長春市於同年12月停止計劃單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