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關公:爲什麼關羽被稱爲武聖?

關公門前耍大刀和班門弄斧一樣都是有點在行家面前出醜的意思,關公就是指和劉備、張飛三結義的關羽,那他雖然武功不俗,但是在衆多武將面前也不算太出色,那麼,關公爲什麼麼會被稱爲武聖呢?不妨隨小編一起去道教文化看看吧。

武聖關公:爲什麼關羽被稱爲武聖?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尊姜太公爲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比”(《新唐書》卷15),一切典儀都與文宣王孔子相同,當時武廟從祀的也只有張良等“亞聖十哲”,關羽連配享的資格還沒有。一直到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增祀“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時,關羽才以“蜀前將軍漢壽亭候”身份進入武廟,可以說這個時候關羽的知名度還是相當低的,在武廟裏的地位也是比較低的,誰也沒想到他最後竟能取廟主而代之。

五代、宋、元皆承唐制,雖然這時候關羽已漸漸地在嶄露頭角,但在國家的正式祀典中,武廟的主人一直是姜太公,凡任命將領、率兵出征,都要於出發之日祭告武廟。各州的武舉人進京考武狀元,也都要拜謁武廟。武成王廟與文宣王廟一起成爲國家文治武功的象徵。《金瓶梅》第三回中,王波向西門慶誇耀自已的計謀時,就說:“老身這條計,雖然入不得武成王廟,端的強似孫武子教女兵,十捉八九着。”

關羽的發跡是從宋代開始的,宋哲宗封其爲“顯靈王”、宋徽宗封其爲“義勇武安王”。元代加封爲“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武安王”的封號已隱含與“武成王”抗衡的趨勢了。但關羽無論在其他地方如何顯赫,從唐至元,在武廟裏一直還是老老實實地待在“配享”的位置上,還是姜太公的附庸。

到了明代,由於《三國演義》對關羽事蹟的大肆渲染,加上佛教《佛祖統紀》、道教《歷代神仙通鑑》對關羽的神化,關羽日益受到國家最高統治者的青睞。明神宗將其神位晉級爲“協天護國忠義大帝”、“天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由王爲帝,已經超過了姜太公的王爵。到了清順治時,關羽的封號已達26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仕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明太祖一舉廢除了唐以來文宣武成並列的傳統,不立武廟,無形中剝奪了姜太公的“武聖”地位,從此,關羽就逐漸取代了姜太公,成爲人們心目中的新武聖,武安王廟也就成了新的“武廟”。

小結:關公是一個佛教和道家爭相供奉的,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非常神聖的一個人,那麼,關公和佛教有什麼關係呢?不妨隨小編一起關注星座360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