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文化,道家養生思想

道家養生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自道教誕生以來,道家便不斷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中國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精神,道教養生也受到影響並不斷髮展,最後形成了現今的道教養生文化與思想。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瞧瞧吧!

道家養生文化,道家養生思想


  1、防重於治,未老養生的未病思想
  在中國古典醫着《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喻示人們從生命開始就要注意養生,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於未然。《淮南子》雲:“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金元時期朱溪亦說:“與其治療於有病之後,不如攝養於先病之前。”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還童”,但防止未老先衰延長生命通過相應的措施和方法是可以辦到的,這種防病抗衰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憂患意識一脈相承,《周易·繫辭下》雲:“安不忘危,存不忘亡。”道家這種注重矛盾轉化、防徽杜漸的辯證哲學思想是中國古哲學和中國傳統中醫養生的精華。

2、天人合一,形神一體的整體觀
  從道教始祖老子所着的《道德經》以及中國古典醫着《黃帝內經》中可以知道:中國傳統哲學十分強調自然界是一個普通聯繫着的整體,提出天人相應,天人感應等思想。認爲天地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着的。所以,道家的養生文化中充分地體現出這種原則。

道家養生學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這裏明確把天文、地理、人事作爲一整體看待。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會的人。人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事社會之中,不能離開社會羣體而生存。影響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會和心理的因素,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已經感覺到了的客觀事實。道家養生從“天人相應”和“七情六慾”等觀點出發,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中去理解和認識人體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視自然環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並貫穿在病因考查、治療以及保健預防的各個環節中,如強調養生要“順四時而適寒暑”。同時還認爲人體本身也是有機整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小天體。把人的五臟與五體、九竅、五聲、五音、五志、五液、五味等聯繫起來,組成整個人體和五個系統,在此基礎上又根據臟腑的表裏關係通過經絡聯繫起來,共同協調地完成人的生命活動。道家的這種形神合一,以神統形的整體觀形成了觀察世界、觀察世間萬事萬物的辯證唯物觀以及以此爲基礎而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大統一的整體觀。

3、注意調整陰陽的平衡觀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爲期”。

道家養生學認爲陰陽分別代表人體內相對的雙方。《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說明人的形成和生長髮展的規律離不開陰陽。在人體正常生理狀態下,保持陰陽相對平衡,如果出現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會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病理狀態。人體養生,無論是飲食起居,精神調攝,自我鍛鍊,藥物作用都離不開協調平衡陰陽的宗旨,人的衰老,或爲陰虛,或爲陽虛,或陰陽俱虛。陰虛則陽亢,陽虛則陰盛,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故防治衰老,貴在調和陰陽,使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這說明植根於中華大地的道教文化非常注重對稱概念,業非常強調平衡的哲學根底。

4、動靜結合的恆動觀
  道教哲學對動靜的辯證關係認識很早,《周易》中就提出“動靜有常”,《呂氏春秋》“流水不腐,戶樞不蠧”,自然界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着的,只有運動,才發生變化,只有運動,才產生萬物。道家認爲人的生命活動,從發生、發展到消亡的全部過程,始終貫穿着一系列內部矛盾運動,這種運動就是升降出入。《內經》提出“高下相佔,升降相因,而變化矣”。運動就是自然規律,也是維持人體健康最基本的因素,生命運動的規律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人體的升降出入運動發生障礙就是患病。所以中醫養生學非常重視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指導防病治病。生命在於運動,因爲運動是生命存在的特徵,人本的每一個細胞無時不刻不在運動着,只有保持經常運動,才能增進健康,預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壽。

在道教哲學中更有“主靜”之說。老子說:“清靜爲天下之正”,“不俗以靜”;明蔡清說:“天地之所以長久者,以其氣運於內而不泄耳,故仁者靜而壽”。從而看出中國的道家思想文化深深地影響和主導着中國的養生學,並由此發展成養生、修身理論,從道家養生理論的基礎上延伸出枝繁葉茂的多宗教、多流派的養生功、氣功(包括內聚、外發)等。這裏的“靜”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另一種運動形式,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的相對的,動靜結合,相輔相成,是養生保健之大旨。

5、道家養生方法中的辯證觀
  道家的這種樸實辯證法是中國哲學的特色和優勢。道家確定的整體辯證觀體現了中國文化的這一特色。道家養生強調因時、因地、因人而宜,強調養生保健要根據時令、地域和個人的體質、性別、年齡的不同,而制定相應的方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份,與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聯繫,人必須認識自然、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同時根據個體的陰陽盛?情況進行調攝,達到健康長壽。這充分體現了道家的原則性和靈活性,道家將這種原則概括爲“知常達變”。

道家養生理論突出辯證施治。辯別各種症象,分析致病原因、性質和發展趨勢,結合具體情況來確定疾病性質,全面制定治療原則,整體地施行治療方法,叫辯證施治。

中國道家養生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其核心是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其理論基礎主要爲中國傳統的生命科學理論:其主旨是讓人們的生活方式“道法自然”規律生活,進而因而制之自然規律達到“樂天知命,掌握人類自身生命密碼,同時掌握宇宙天地人大自然萬物生命變化的規律”,最終讓全人類達到健康長壽、平生事業獲得成功。用黃帝《陰符經》中講:“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中國道家養生學及其核心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主要經典有:《黃帝內經》、《黃帝外經》、《黃帝陰符經》、《黃帝歸藏易》、《老子道德經》、《太上老君內丹經》、《老子常清靜經》等。現在有很多的網站也都在傳播《道德經》等着作,如中國網《道德經》全文、龍騰辟穀論壇道德經第十五章。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的科學機制爲“天人合一”,通過修練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達到“返樸歸嬰”,其主要經典有:老子親傳弟子,尹喜真人《尹真人東華正脈皇極闔闢證道仙經》、鬼谷子《黃帝陰符經注》、魏伯陽《周易參同契》、葛洪《抱朴子》、孫思邈《養生銘》《四言內丹詩》《千金要方》、漢鍾離、呂洞賓《鍾、呂傳道集》《呂祖百字碑》、張伯端《悟真篇》、張三丰《太極拳》和《丹經祕訣》等道家養生着作。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是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從而確保修學者能常保自身生命本源精、氣、神圓滿。經現代生命科學家用現代高科技儀器實驗表明: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是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所講的“精”,即現代生命科學中所講的脫氧核糖核酸;“氣”,即臆肽;“神”,即丘腦。此三者是人類生命賴以生存的本源,同時是人類健康長壽,開智回春、天人合一的根本保障和法寶。

靜觀記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二十四史》一目瞭然:大凡在中國歷史上大有作爲的各界泰斗人物,大多首選了中國道家養生學的核心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做爲平生養生與改善命運規律的法寶。並因平生修學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而獲得身心康壽、開啓大智,建成造福人類的萬世事業,成爲各界泰斗。諸如:中華民族神聖祖先、中華文明始祖黃帝,“東方聖經”《道德經》的作者、中國道家祖師老子,中國儒家聖人、中國教育界祖師孔子,中國兵家祖師《孫子兵法》的作者孫子,中國商業祖師範蠡,中國智慧聖人鬼谷子,中國道學高師黃石公(即黃大仙)中國帝王之師張良,中國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中國“萬古丹經王”《周易參同契》的作者魏伯陽。中國大科學家張衡、中國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中國晉代道家養生名家葛洪、中國藥王孫思邈、中國詩仙李白、中國唐,宋時代、道家養生名家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陳摶、張伯端。中國明、清之際,主要有中國太極拳與中國武當派武術創始人張三丰、中國清代道學名家黃元吉、中國近代道學名家陳攖寧、當代世界着名老壽星吳雲青中國了人華山道功名家邊智中道長、中國中南山百歲道醫李理祥、中國安陽三教寺李嵐峯高師、中國武當山百歲高道唐道成、中國四川青城山百歲高道趙百川……

根據當代世界各地有緣修學、習煉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的道家內丹養生之道課程的學員,自己填寫的大量效果登記表;根據中國山東省中國醫藥研究所,所作的大量醫學臨牀報告表明:學習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中的道家內丹養生之道課程,短時間內可有效地、大幅度地提高人類的智商和思想水平與思維觀念,並能確立一個樂天知命的科學目標而精進。同時,短時間內可有效地增加生命本源精、氣、神,提高人體內分泌水平和改善人體各系統功能,從而可使人們顯着地達到身心健康、軀體健美、智慧提高、身心整體水平回春。同時,還可以讓人類克服亞健康,康復人類所患的各類疑難雜症,諸如:神經系統失眠、憂鬱、焦慮等症;腎臟與泌尿系統各類腎病,精力不足、性功能減退等症;內分泌功能失調造成的肥胖與過瘦等症;循環系統糖尿病、心腦血管病,高、低血壓等症;呼吸系統各類肺病、哮喘病、鼻炎、過敏等症;消化系統各類胃病、肝病、便祕與腹泄等症;免疫系統、衰老過快和容易疲勞的亞健康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