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大全之昆嵛山聖水宮

道教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歷史悠久的教會,它是我國本土教會,對我國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影響。道觀是道教信徒供奉神仙的一個地方,它是我國建築文化中的瑰寶。聖水觀是我國北方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在我國道教有着重要地位。大家是不是對這個道觀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道觀大全吧。


簡介
  聖水觀是我國北方着名道教全真派發祥地之一。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陽曾在這裏演習道法,爲聖水觀開山師祖。

道觀大全之昆嵛山聖水宮

道教聖地
  聖水觀是我國北方着名道教全真派發祥地之一。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陽曾在這裏演習道法,爲聖水觀開山師祖。它位於榮城最長的山脈偉德山脈的西部陽面,這裏樹茂林豐,鳥語花香,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因觀內有聖水而得名。

步入聖水觀,您將首先置身於魚鳥和諧世界之中:碧綠的池水中,上千尾紅鯉魚在盡情地暢遊;佔地6000平方米的百鳥園內,害羞的丹頂鶴在水中翩翩起舞,高潔的白天鵝與成羣海歐展翅飛翔,好勝的孔雀定要與您的美麗一爭高低——競相開屏,成雙成對的鴛鴦飛躲在花叢樹下談情說愛,您會深深地感受到這是我們與大自然間最親密的溝通。

道教是中國的國教,也是聖水觀的主題,通過元朝王道顯對該山的撰寫和明朝萬曆年間閆士選撰寫的王玉陽傳,特別是92年重修時由廟宇舊址下挖掘出的一塊刻有“重修玉清宮記”的碑記,是大明嘉靖年間樹立的,你會對聖水觀深刻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公元1164年,東牟王處一,字玉陽,雲遊此處,只見山外天寒地凍,而此處卻溪水潺潺,草青樹茂,遂建觀於此,現仍存有玉陽大師自鑿的打坐石屋和充滿真氣的玉清宮,1167年間,仙人王重陽東來傳教,創立全真派,玉陽離觀於昆嵛山煙霞洞拜王重陽爲師。道成後,於泰和年間回觀,並廣收門徒,弘揚全真教,直到1217年仙逝,享年75歲。此後門徒孫道古等銘記恩師教誨,悉心修道,傳經送寶,從那時起,這裏便成爲古聖先賢隱居和道士的洞天福地。

沿着呂洞賓留下的足跡,“雙手攀日上九重”後,映入眼簾的便是這長二百六十八米,寬八米的雕樑畫棟仿古長廊。廊門古石坊上刻“榮城偉德將軍碑廊”。其後莊重地矗立着榮成藉一百三十位將軍或擔任過副軍級以上職務者的手跡傳碑。廊以山勢而曲折,而升高,青石着階,黑瓦掩頂,兩排紅柱牽長廊,與青山碧空相映成輝。每年春夏之季,紅杜鵑開滿山坡的時候,這裏便成爲各院師生利用旅遊進行革命教育的理想場所。聖水觀風景區已被山東省委授予“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

乘千米索道,可攬閱鬆槐林海,直達“七真觀”,置身於雲霧之中,不是神仙,勝似神仙。當您漫遊山間時,如果幸運,還可以看到野生的梅花鹿羣,或採到極具藥用價值的靈芝仙草。

聖水宮
  乳山市聖水宮風景區又名玉虛觀,位於乳山市馮家鎮昆嵛山餘脈尼姑頂東坡坳谷,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00年前,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寫了《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與世隔絕、寧靜美麗的田園之鄉,引起人們的無限嚮往。有個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1933年寫了小說《失去的地平線》,襲用了桃花源的意境,描寫了青藏高源一個雪山環繞、森林茂密、與世隔絕的烏托邦。當時藏人稱作:香格里拉,即“心中的日月”之意,所以香格里拉成了世外桃源的同義語,都是人們嚮往的淨土仙鄉。在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如此淨土何處求呢?真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威海就有一個類似香格里拉的所在———乳山聖水宮。

由威海乘車經過文登鋪集鎮,車行60餘公里至乳山的萬家村下車,沿河邊的一條公路北行,即見桃威鐵路沿着起伏的羣山蜿蜒而來。一條小河從山脊的豁口流出,桃威鐵路由河上一座雄偉的大橋凌空而過。大橋恰如一座巨大的拱門,由這座大門進入谷地,眼前頓時一亮。只見四周青山合圍,如同雄偉城牆,惟有此路與外界相通。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果樹小河流水,塵囂頓失,空氣清新,偶有兩三農民在田間耕作,自耕自樂,真世外桃源也!

峯迴路轉,往東北前行三四里,有一小村名:觀上馮家,再行二三裏,又有一小村名:孔家。從孔家村後沿路上山,正面一山,山頂渾圓,名尼姑頂,海拔424米,頗顯高峻,爲羣山的主峯。在尼姑頂東面山麓有一處斷崖,幾株高大的楸樹枝繁葉茂,綠樹掩映下坐落着兩個古洞,左爲玉陽洞,右爲聖水洞,這裏就是道教名觀———聖水宮的舊址。早在唐朝貞觀年間,此處就建有宮觀,至金朝時期達到鼎盛,建築宏大富麗,爲全國三大道院之一。

膠東半島是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全真派的創始人王重陽及弟子在昆嵛山、鐵槎山和聖水宮等處修。牟平人王玉陽(1142-1217年),是王重陽的高徒,曾在此修。他是道教全真派的高道,受到了當時金帝的禮遇與召見,被封爲“體玄大師”。在金朝皇帝金世宗向他詢問治國之要時,王玉陽關於天人合一、少私寡慾、無爲而治的思想很爲金世宗欣賞。金世宗對南宋做了讓步,並停止侵宋,免去了宋高宗趙構的稱臣屈辱,兩國達成了“隆興和議”,使南北百姓和平生活了數十年。金世宗作爲一代名君,被史書稱頌爲“小堯舜”。道教歷經千年而不衰,說明其有歷史作用。魯迅曾說“前曾言中國根底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這真值得後人深思感悟。

聖水洞系天然石洞,洞口如蛙嘴怒張,洞深九米,寬七米,是膠東山區罕見的大洞。在洞盡頭的石壁上,有清泉汩汩流出,清冷味甘,被稱爲“聖水”。我出洞欲探其源,發現聖水洞斷崖的上方,有廣闊的受水山坡,便於積水滲入,從地質學分析,此泉屬下降型溢出泉,一般在山腳處出露。由於泉水在岩石裂隙中埋藏較淺,所以是冷泉而不是溫泉。

玉陽洞位於聖水洞的右上方,系人工開鑿而成,洞深7米,高、寬各2至3米。洞中央鑿有神臺,它與洞頂相連,起支撐作用。洞兩壁也鑿有神龕。現洞內神像全無,洞壁被大火濃煙燻黑。進洞後如同進入歷史的漫漫隧道中,雖然看不見什麼,心中卻思緒萬千……在玉陽洞上方的巨石上,刻有王玉陽書寫“玉陽洞天”四個大字,遒勁俊拔、頗有功力。在聖水巖前,如今還保存着1214年所刻的“玉虛觀碑”。當時,此處名爲“玉虛觀”。此碑高大,約有6米高,碑文清晰可辨,有1600餘字,記敘玉虛觀的創建過程及王玉陽的傳教史實。此碑年代久遠,保存完好,雕刻造型生動精細,是一塊難得的巨碑,堪稱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