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內涵:平等的自性

佛家思想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此後與中國儒、道家思想並駕齊驅,乃至融合,形成了中國佛家的修身美德。從此,它便根植於華夏大地,對中國的政治、文化、民俗乃至人的衣、食、住、行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接下來看看佛教的內涵,平等的自性。

佛教的內涵:平等的自性

趙州從諗禪師,有一天,趙王特地去拜訪他。這時趙州禪師正在牀上休息,於是就躺在牀上對趙王說:“大王!我現在已年邁,雖然你專程來看我,但我實在無力下牀接待你,請別見怪。”

  趙王一點都不介意,非常歡喜,和趙州談得很開心。回去了以後就派遣一位將軍,準備了很多禮品,送來給趙州禪師。趙州禪師一聽,立刻下牀到門外相迎。事後弟子們不解,就問趙州禪師:“前天趙王來時,您不下牀;這次趙王的部下來,您爲甚麼反而下牀相迎呢?”

  趙州禪師解釋道:“你們有所不知,我接待客人有三等:上等的客人,我睡在牀上用本來面目接待他;中等的客人,我到客堂裏用禮貌接待他;第三等的客人,我用世俗的應酬到前門迎接他。”

  趙州禪師待客之道,看起來是有三等,實際上,趙州禪師從差別認識了平等的自性,因此他有調和的人生觀。
  就因爲這麼一段公案,到了宋朝,有一天蘇東坡要到金山寺去拜訪佛印禪師,蘇東坡便先寫了一封信給佛印禪師,他說:“禪師!我要到金山寺拜訪,請你也用趙州禪師對待趙王的方法來接待我。”

  可是,當蘇東坡到達金山寺的時候,佛印禪師已經在金山寺的山門外迎接蘇東坡了。蘇東坡哈哈一笑,他說:“禪師!你的工夫到底不及趙州禪師,你的境界沒有趙州禪師灑脫,我叫你不要來接我,你卻不免俗套,跑了大老遠的路來迎接我。”

  蘇東坡以爲這回禪師必然屈居下風,而佛印禪師卻吟了一首偈語說:“當日趙州少謙光,不出山門迎趙王,爭似金山無量相,大千世界一禪牀。”

  意思就是說,當年趙州禪師不夠謙虛,不到門外去迎接趙王,可是今天我佛印不一樣了,你那裏能懂得金山寺無量無邊莊嚴的法相,我佛印是把三千大千世界作爲我的禪牀。也就是說,你以爲我佛印到山門外來迎接你嗎?沒有!我還是睡在牀上,因爲大千世界是我的禪牀。

  佛教是一門很有學問的學說,在當今世界的今天,雖然我們很多人不再吃齋唸佛,但是佛教的思想卻深深映在我們的血液中,影響和啓示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