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大全之天津天后宮

道教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歷史悠久的教會,它是我國本土教會,對我國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影響。道觀是道教信徒供奉神仙的一個地方,它是我國建築文化中的瑰寶。在衆多道觀中不乏有一些名觀,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道觀大全之天津天后宮吧。


簡介
  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歷經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羣,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宗教建築。建築羣坐西朝東,面向海河,由山門、牌坊、前殿、大殿等組成,屬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式建築。每年天后誕辰,以天后宮爲中心舉行大型民間酬神廟會活動,沿河船戶、周邊信衆亦紛紛到來,各地商賈雲集,造就了天津最着名的商業街——宮南宮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榮。

道觀大全之天津天后宮

天后宮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由於當時海運漕糧,漕船海難不斷髮生,而天津是海運漕糧的終點,是轉入內河裝卸漕糧的碼頭,所以,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后宮(當時叫天妃宮)於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碼頭附近,供人們海神天后。水工、船伕、官員在出海或漕糧到達時,都向天后祈福求安。居家百姓沒錢的也來求財,沒兒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災。這是古人無法克服海洋、江河險難而求助神靈的消極表現,也反映了苦難民衆的古樸文化心態。

文化淵源
  俗稱"娘娘宮",原名"天妃宮",宮內從元朝始爲天津道教歷史三個派別之一清微派(清微正乙派)爲主,在天津舊城區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如今的古文化街上。始建於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爲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天后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宮內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時被人們稱爲護海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極好並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爲女神。農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存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宮及宮南、宮北大街,全長580米,寬7米。這裏的建築大多是仿清代民間小式建築。街內有近百家店鋪,主要經營文化用品、古舊書籍、民俗用品、傳統手工藝品等。着名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磚刻等都在這裏設了專門店鋪。天后宮如今已成爲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沿革,陳列着各種民俗風情實物。

人物介紹
  天后娘娘最初是人。她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縣一漁家女子,生於北宋建國的建隆元年(960年),卒於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歲。據1936年徐肇瓊《天津皇會考》引《天后本傳》及《天后傳》說,林默生而神異,幼而聰穎,擅游泳,能乘席渡海,勇敢俠義,能爲人治病,救助海上遇險船隻,被衆人尊稱爲“通元靈女”、“龍女”、“神女”。她死後還屢次顯靈。海舟危難,有禱必應。洋中風雨晦瞑,夜黑如墨,每於檣端見神燈示祜,因而成爲人們敬仰膜拜的護航女神。地方官多次褒奏,朝廷多次晉封。宋代封之爲順濟夫人,元代封爲天妃,清代封爲天后,並且很早就在天津及東南沿海各地修廟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