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子全書·皇極經世書(下)

郭彧 整理



  以《道藏》本爲主,參以《四庫全書》本

邵子全書·皇極經世書(下)

經世之戌二千二百四十三

甲子 魏主芳五年。蜀主禪二十一年。吳主權二十三年。魏曹爽伐蜀無功。

乙丑 蜀伐魏,費禕師出漢中。吳將馬茂作難,夷三族。

丙寅

丁卯 魏曹爽專政,何晏秉機,司馬懿稱病。

戊辰 蜀伐魏,費禕師出漢中。

己巳 魏曹爽奉其君謁高平陵,太傅司馬宣王稱兵於內,夷大將軍曹爽及其支黨曹義、曹訓、曹彥、何晏、丁謐、鄧彪、畢軌、李勝、桓範、張當三族,迎帝還宮,改元嘉平,復皇太后。懿加九錫,專國事。

庚午 魏伐吳南郡。

辛未 魏司馬懿宣王卒,子師繼事。吳改元太元。

壬申 魏伐吳,不利。吳改元神鳳,權卒,子亮繼,改元建興。

癸酉 吳、蜀伐魏。

甲戌 魏亂,司馬師廢其君芳,立高貴鄉公髦,改元正元,師假黃鉞,專制,稱景王。蜀伐魏,姜維拔魏三城。吳改元五鳳。

乙亥 魏司馬師伐吳,平淮南,還許昌卒,子昭繼事,爲大將軍錄尚書事,專制。蜀姜維敗魏軍於臨洮。孫峻敗魏軍於壽春。

丙子 魏改元甘露,大敗蜀軍於上邽。司馬昭稱文王,假黃鉞。吳改元太平,大將軍孫峻卒,國亂。

丁丑 魏大將軍諸葛誕以揚州叛入於吳。蜀伐魏,姜維師出駱谷。吳王亮始親政事。

戊寅 魏司馬昭伐吳,拔壽春,誅諸葛誕。蜀改元景耀,宦氏黃皓專政。吳亂,大將軍孫綝廢其君亮,立亮弟休,改元永安。綝作逆伏誅。

己卯

庚辰 魏亂,司馬昭弒其君髦,立常道鄉公璜,改元景元。昭加九錫,稱進國公,專制。

辛巳

壬午 魏鄧艾、鍾會伐蜀。

癸未 魏滅蜀,徙其君於洛陽。蜀改元炎興,是年國亡。吳出軍壽春,救蜀不克。

甲申 司馬昭進爵爲晉王,增郡二十,用天子服器。改元鹹熙。以檻車徵鄧艾,鍾會以蜀叛。吳孫休卒,濮陽王興、中軍張布廢休子靈,立權廢子和之子皓,改元元興。皓立,誅興及布。

乙酉 魏司馬昭卒,子炎繼事。是年炎代魏命,是謂武帝,改國爲晉,元曰太始。降其君璜爲陳留王,徙於鄴。吳徙都武昌,改元甘露。

丙戌 吳改元寶鼎,復還建業。

丁亥 晉立子衷爲皇太子。

戊子 吳伐晉。

己丑 吳改元建衡,南伐交阯。

庚寅 吳孫秀奔晉。

辛卯 吳平交阯。蜀劉禪卒於晉。

壬辰 晉賈充以女上太子妃,遂爲司空。吳改元鳳凰。

癸巳 晉何曾爲司徒。吳師寇晉弋陽。

經世之亥二千二百四十四

甲午 晉武帝十年。吳主皓十年。晉分幽州,城平州。

乙未 晉改元咸寧。吳改元天冊。

丙申 晉東西夷十七國內附。吳改元天璽。

丁酉 晉四夷內附。吳改元天紀,將邵凱、夏祥逃入於晉。

戊戌 吳劉翻、祖始逃入於晉。

己亥 晉命賈充督楊渾、瑯琊王伸、王渾、王戎、胡奮、杜預、唐彬、王浚七將兵二十萬

伐吳。是年汲人發魏襄王冢,得書七十五卷。

庚子 晉平吳,徙孫皓於洛陽。改元太康。

辛丑

壬寅 東西夷二十九國修貢。山濤爲司徒,衛瓘爲司空,賈充卒。

癸卯 孫皓卒。魏舒爲司徒。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汝南王亮爲司馬假黃鉞。

庚戌 改元太熙。武帝崩,太子衷踐位,是謂惠帝,冊妃賈氏爲皇后,改元永熙,葬武帝於峻陵。王渾爲司徒,何劭爲太師,裴楷爲少師,和嶠爲少保,王戎爲少傅,衛瓘爲太保,石鑑爲司空。

辛亥 改元永平。皇后賈氏專制,夷十二大臣族。太傅楊駿、太保衛瓘、汝南王亮皆被戮焉。廢太后楊氏爲庶人,徙之金墉。遣諸王就國。改元元康。趙王倫爲大將軍。

壬子 賈氏弒皇太后楊氏於金墉。

癸丑

甲寅

乙卯 武庫火。

丙辰 張華爲司空。秦雍寇亂,齊萬年稱兵涇陽,楊茂搜稱兵百頃。

丁巳 王戎爲司徒,何劭爲僕射。

戊午

己未 賈后廢皇太子遹爲庶人及其三子送之金墉。裴頠爲僕射。

庚申 改元永康。皇后賈氏徙皇庶人遹於許昌,殺之。趙王倫、樑王彤廢皇后賈氏爲庶人,送金墉,殺之,誅宰相張華及僕射裴頠、侍中賈謐,又誅嵇康、呂安、石崇、潘岳於東市。倫假黃鉞,稱相國,專制。以彤爲太宰,冊楊氏爲皇后。賈氏黨趙廞以成都叛。

辛酉 趙王倫竊命,徙帝於金墉,改元建始。齊王冏、成都王頴、河間王顒兵入,誅趙王倫及其黨,迎帝反正。冏大司馬專制。以頴爲大將軍,顒爲太尉。改元永寧。流人李特殺趙廞於成都。張軌以涼州叛。

壬戌 長沙王乂、河間王顒、成都王頴、新野王歆、范陽王猇兵入,誅齊王冏,送其族於金墉,殺之。乂稱太尉,專制。改元太安。流人李特以六郡稱牧廣漢。

癸亥 河間王顒、成都王頴、東海王越執長沙王乂,送之金墉,殺之。顒稱太宰,專制於長安。陸機、陸雲兵死,石冰以徐、揚亂。李特攻成都,不克,死,子雄繼。

皇極經世書卷六中

觀物篇三十三 以運經世九

經元之甲一

經會之午七

經運之辛一百八十八

經世之子二千二百四十五

甲子 晉惠帝十四年。河間王顒廢皇后羊氏及皇太子覃,徙之金墉。表成都王頴爲太弟,加九錫,鎮鄴。改元永安。右衛將軍陳軫復羊氏皇后及覃太子,大會司徒王戎及東海王越、高密王簡、平昌公模、吳王晏、豫章王熾、襄陽王範、左僕射荀藩八部兵,奉帝北伐鄴,師敗於湯陰,嵇紹死之,帝如北軍。頴以帝歸鄴,改元建武。顒將張方入洛,復廢皇后羊氏及覃太子。安北將軍王浚、東瀛公騰以烏丸兵攻鄴,頴師敗,帝還洛陽。河間王使張方徙帝西都長安,亦復羊氏皇后及永安年號,廢頴太弟,以豫章王熾爲太弟,改元永興,王戎豫朝政,始分東西臺。是年李雄逐羅尚於成都,稱王。單于左賢王劉淵稱王離石,國曰漢,元曰元熙。

乙丑 東海王越嚴兵徐方,范陽王猇抗師許昌,成都王頴擁兵河間北,河間王顒又復廢羊氏皇后,以頴爲大將軍,都督河北。猇、越將周權入洛,又復羊氏皇后。洛陽令何喬殺周權,又廢羊氏皇后。猇、越攻頴不已,頴敗,棄鄴走洛陽。猇、越攻洛陽,頴奔顒於長安。漢劉淵攻晉劉琨於板橋,不利。

  丙寅 東海王越、范陽王猇兵攻長安,河間王顒、成都王頴走南山。猇、越將祁弘、宋胄以帝東還洛陽,復以羊氏爲皇后,改元光熙。越稱太傅,錄尚書事,專制。猇爲司空,卒,越遂弒帝,立太弟熾,是謂懷帝。引溫羨爲司徒,王衍爲司空。顒、頴野死。李雄稱帝成都,國曰蜀,元曰太武,謂之後蜀。

丁卯 晉改元永嘉。東海王越稱大丞相,鎮許昌,以後父樑芬爲太尉。成都王黨汲桑陷鄴,王彌稱兵青、徐。漢劉淵破晉河東諸郡,晉劉琨獨保晉陽。

戊辰 劉淵稱帝蒲子,改元永鳳,拔晉平陽居之,王彌、石勒附於漢。石勒攻常山,王彌攻洛陽,焚建春門。

己巳 東海王越入洛,殺大臣十餘人,以左僕射山簡徵東大將軍都荊州,南鎮襄陽。漢劉淵改元河瑞,石勒兵出鉅鹿,王彌兵出上黨,劉聰兵出壺關,同攻晉洛陽。

庚午 東海王越徵兵天下,諸侯鹹無從者,自率兵出許昌。漢劉淵卒,子和繼,叔楚王聰殺和代立,改元光興,以北海王義爲皇太弟,劉曜爲相國,石勒爲大將軍。

辛未 天下亂。晉詔兗州苟晞會諸侯兵伐許昌,會東海王越卒,乃止。是年洛陽陷,王衍爲軍帥,王師十二敗,帝及傳國六璽皆沒於寇,長安亦陷,南陽王模亦沒於寇。漢劉曜、王彌、石勒拔晉洛陽,俘其帝於平陽,改元嘉平。劉曜拔晉長安,保之。石勒害王彌於巳吾而並其衆。蜀李權拔晉梓潼及涪城,改元玉衡。

壬申 晉懷帝在平陽,賈疋逐劉曜於長安三輔,與閻鼎、樑芬、樑綜、麴允、麴特奉秦王鄴爲皇太子,以入長安。鎮東將軍瑯琊王睿帥亡衆大集壽春。苟晞保蒙城不利,降於石勒。劉琨保晉陽不利,奔常山。拓跋猗盧以兵六萬來救,大敗劉曜、劉粲於狼猛,劉琨復保陽曲。漢劉聰納劉殷女二人爲皇后,孫四人爲貴妃,拔晉太原,復失之。

癸酉 晉懷帝死於平陽,皇太子鄴稱帝長安,是謂愍帝,改元建興,以樑芬爲司徒,麴允爲使持節領軍錄尚書事,索琳爲尚書左僕射,瑯琊王睿爲左丞相,都督陝東諸軍事。南陽王保爲右丞相,都督陝西諸軍事。山東郡縣悉陷於寇,漢石勒鎮襄國,曹嶷攻下三齊,據有廣固。

甲戌 晉以瑯琊王睿爲大司馬,苟組爲司空,劉琨爲大將軍。封涼州張軌爲太尉。西平郡王軌卒,子寔繼,稱西河王,國曰涼,元曰永興,城姑臧,是謂前涼。漢劉聰立三皇后,改元建元。劉曜圍晉長安,石勒圍晉幽州。

乙亥 晉進瑯琊王睿都督中外諸軍事,右丞相南陽王保爲相國,司空苟組爲太尉,大將軍劉琨爲司空。陶侃平江表,獲杜弢。漢劉聰立七皇后,授石勒專命俾征伐晉,勒拔晉濮陽。

丙子 晉長安陷於寇,帝出降於豆田中。漢劉曜拔晉長安,俘其帝於平陽。改元麟嘉。石勒拔晉太原,劉琨走幽州,依段匹磾。

丁丑 晉帝在平陽。瑯琊王睿渡江,稱晉王於建康,元曰建武。以西陽王羕爲太尉,王敦爲大將軍,王導都督中外。帝死於平陽。

戊寅 晉王睿稱帝建康,改元大興,以子紹爲太子,是謂東晉元帝。劉琨爲段匹磾所害。王敦稱牧荊州,王導開府建康。漢劉聰卒,子粲繼,改元漢昌,將靳凖殺粲,代立。相國劉曜自長安入至赤壁稱帝,改元光初,加大將軍勒九錫,封趙國公。國人誅靳凖,以迎曜。

己卯 晉南陽王保保祁山,稱晉王。漢劉曜還長安,改國曰趙,是謂前趙,殺石勒使者王循,石勒稱王襄國,國曰趙,元曰趙,是謂後趙,以張賓爲之相,號大執法,以弟虎爲之將,號元輔。

庚辰 晉南陽王保走桑城,死。涼亂,張茂殺寔,代立,改元永和。

辛巳 晉王導爲司空。幽州陷,段匹磾沒於石勒。鮮卑慕容廆受晉持節都督遼東、遼西。

壬午 晉改元永昌。大將軍王導以武昌叛,破石頭,稱丞相都督中外。太保西陽王羕進位太宰,加司空,王導進位尚書令。石虎寇太山。樑碩以淮陰叛。帝憂憤死,皇太子紹嗣位,是謂明帝。石勒拔劉曜河南。

癸未 晉改元太寧。王敦假黃鉞。劉曜、石勒皆入寇。趙劉曜拔晉陳安,收隴城、陝西城及上邽。趙石勒滅晉曹嶷於廣固。涼張茂稱藩於前趙。

甲申 晉王敦寇江寧,帝御六軍敗敦于越城,敦死於蕪湖。王導爲太保。蜀李雄以兄之子班 爲太子。涼張茂卒,兄子駿立,改元太光。

乙酉 晉以子衍爲皇太子。石勒入寇,以陶侃爲徵西大將軍,都督荊、湘、樑、雍。明帝終,太子衍嗣位,是謂成帝,太后庾氏稱制,司徒王導錄尚書事,同中書令庾亮輔政。遼西亂,段遼殺其主自立。趙石勒拔晉荊、兗、豫三州及劉曜新安、許昌。

丙戌 晉改元咸和。進王導大司馬,假黃鉞,都督中外軍事。蜀李雄攻晉涪城,趙石勒攻晉汝南。

丁亥 晉豫州祖約、歷陽蘇峻、彭城王雄、章武王休連兵犯建業,司馬流距戰,不克,死於慈湖。

戊子 晉蘇峻敗王師於西陵,入宮稱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徙帝於石頭。虞潭與庾冰、王舒稱義三吳,會徵西將軍陶侃、平南將軍溫嶠、平北將軍魏該圍峻於白石,滅之。峻弟逸代總其衆。韓晃寇宣城,祖約奔石勒,勒大敗劉曜於洛陽,獲之,遂滅前趙,用徐光爲中書令。

己丑 晉蘇逸據石頭,帝野次。滕含敗逸於石頭,逸退保吳興,王允之敗逸於溧陽,滅之。趙石生進收長安,石虎破上邽,殺劉熙、劉胤三千人,進平隴右。

庚寅 晉陸玩、孔愉爲左右僕射,起新宮於苑,陶侃擒郭默於尋陽。蜀李雄攻晉巴東。涼張駿稱藩於石勒。趙石勒稱帝,自襄國徙都鄴,改元建平。

辛卯 晉以陸玩爲尚書令。

壬辰 晉徙居新宮,進太尉陶侃大將軍。趙石勒卒,子弘繼,改元延熙,加石虎九錫,專政,稱丞相魏王,殺中書令徐光及右長史程遐。

癸巳 晉遼東公慕容廆卒,子皝繼。蜀李雄卒,子班繼,叔父壽專政。趙亂,石弘出奔譙城,石朗稱兵洛陽,石生抗軍長安,石虎鹹滅之。

經世之醜二千二百四十六

甲午 東晉成帝九年。蜀李班爲庶兄越所殺,立雄子期,改元玉衡,越專政。涼張駿受晉大將軍命。

乙未 晉改元鹹康。石虎入寇,假大司馬王導黃鉞,出兵戍慈湖、牛渚、蕪湖。趙亂,石虎殺弘代立,稱攝天王,改元建武。

丙申

丁酉 鮮卑慕容皝稱王遼東。趙石虎稱趙天王。

戊戌 單于冒頓拓跋什翼犍稱王定襄,國曰代,元曰建國。蜀亂,李壽自漢中入,殺期代立,改國爲漢,元曰漢興。慕容皝攻後趙。

己亥 晉王導卒。伐蜀。

  庚子 晉陸玩爲司空,遼東慕容皝獻伐石虎之捷。漢李壽拔晉丹州。

辛丑 晉慕容皝求爲假燕王,徙居和龍。

壬寅 晉成帝崩,母弟瑯琊王嶽立,是謂康帝。封成帝二子,丕爲瑯琊王,弈爲東海王。中書監庾冰、中書令何充、尚書令諸葛恢輔政。漢李壽卒,子勢繼,改元太和。

癸卯 晉改元建元。

甲辰 晉康帝崩,太子聃繼,是謂穆帝,太后專制。趙石虎伐涼不利,伐燕有功。

乙巳 晉改元永和。會稽王昱錄尚書六條事,專政。

丙午 晉桓溫伐蜀。漢李勢平李弈,改元嘉寧。涼張駿卒,子重華繼,改元永樂。趙石虎攻涼金城。

丁未 晉桓溫滅蜀,徙李勢於建康。蜀復亂,範賁稱帝成都。涼張重華敗石虎於枹罕。

戊申 晉桓溫爲徵西大將軍,入長安至於灞上。遼東慕容皝卒,子儁繼。趙石虎攻晉竟陵。

己酉 晉平蜀亂。鮮卑慕容儁稱王遼東,國曰燕,元曰燕元。是謂前燕。趙石虎稱帝,改元太寧。虎卒,子世繼,張豺爲相,專制。內難作,石尊自關右入,殺世及張豺代立,石冰自薊門入,殺尊不克。石閔殺尊,立石鑑,改元青龍,閔稱大將軍,專政。符洪稱兵廣川。

庚戌 趙石鑑殺大將軍閔及李農不克,閔殺鑑代立,複姓冉氏,改國曰魏,元曰永興,大滅石氏宗室。鑑弟祗稱帝襄國,以將劉顯南攻冉氏,不克,殺祗以降,閔破襄國,誅顯,滅其族。將符健自枋頭入關,逐杜洪於長安,據之。將魏統以兗州、冉遇以豫州、樂弘以荊州、鄭系以洛州入於晉。劉淮以幽州入於燕。燕南略地至幽、冀。

辛亥 趙將周成以廩丘、高昌以野王,樂立以許昌、李歷以衛州請附於晉。劉啓、姚弋仲亦奔於晉。魏冉閔攻燕不利,死,國亡。石虎將符健稱天王於長安,國曰秦,元曰皇始。是謂前秦。敗晉軍於五丈原。燕慕容儁南伐魏,滅冉閔於昌城。

壬子 晉武陵王晞爲太宰,會稽王昱爲司徒,大將軍桓溫爲太尉。魏冉智以鄴降。燕慕容儁稱帝,自和龍徙居中山,改元天璽。秦符健稱帝長安。

癸丑 涼、秦相攻。涼張重華卒,子曜靈繼,伯父祚殺曜靈代立,改元和平。

甲寅 晉太尉桓溫伐秦至灞上,秦符健敗晉軍於白鹿原,又敗之於子午谷。

乙卯 晉將段龕敗燕軍於狼山。右軍王羲之辭官歸。涼宋混、張瓘殺張祚,立曜靈弟玄靚,改元太始。燕南攻晉,不利。秦符健卒,子生繼。

丙辰 晉桓溫敗姚襄軍於伊水,遂復洛陽。秦符生改元壽光。

丁巳 晉改元昇平,帝加元服,王彪之爲左僕射。燕改元光壽,自中山徙都鄴。秦符生虐用其人,雄子堅殺生代立,去帝稱天王,改元永興,以王猛、呂婆樓強、汪梁平老爲之輔。

戊午 晉將馮鴦以衆入於燕。燕拔晉上黨。

己未 晉伐燕不利,燕敗晉於東阿。秦改元甘露,以王猛爲中書令,尹京兆。

庚申 晉仇池公楊俊卒,子世繼。燕慕容儁卒,子暐繼,改元建熙,慕容恪爲太宰,專政,慕容評爲太傅,慕容根爲太師,慕容垂爲河南大都督。根作逆,伏誅。

辛酉 晉穆帝終,立成帝子瑯琊王丕,是謂哀帝。

壬戌 晉改元隆和。燕師攻晉洛陽。

癸亥 晉改元興寧。桓溫爲大司馬,假黃鉞,都督中外軍事,北伐。涼張天錫殺玄靚代立,改元太清。燕將慕容評攻晉許昌。

經世之寅二千二百四十七

甲子 東晉哀帝三年,餌丹有疾,太后稱制。燕、秦入寇洛陽。

乙丑 晉哀帝終於餌丹,母弟瑯琊王弈立。洛陽陷於燕。司馬勳以梁州叛,稱成都王。秦改元建元。匈奴左右賢王以朔方叛,平之。

丙寅 晉改元太和,會稽王昱爲丞相。燕、秦入寇。涼張天錫受晉命大將軍,都督隴右。燕拔晉魯郡,秦拔晉南鄉。

丁卯 燕攻晉竟陵,秦攻晉涼州。

戊辰 秦符雙以上邽叛、符抑以蒲阪叛,王猛悉平之。

己巳 晉大司馬桓溫北伐燕不利,歸罪袁真,袁真以壽陽入於燕。燕大將慕容垂敗晉師於枋頭,以衆降秦,評害功故也。秦救燕有功,取燕之金墉,責無信也。

庚午 晉壽陽袁真卒,子瑾繼。桓溫敗瑾於壽陽。廣漢及成都寇亂。王猛滅燕於鄴,徙慕容暐於長安,收郡五十七,猛留鎮鄴。

辛未 晉桓溫平壽陽,獲袁瑾以歸,廢其君弈爲海西王,立會稽王昱,改元鹹安,是謂文帝,溫稱丞相,鎮姑熟,專制,殺太宰武陵王晞、新蔡王晃,仍降海西王爲公及害其二子與母。

壬申 晉命百濟餘句爲鎮東將軍,領樂浪守。庾希以海陵叛,入於京口。文帝昱終,子曜嗣,是謂武帝,桓溫還姑熟。秦王猛平慕容桓於遼東,滅仇池公楊纂於秦州。

癸酉 晉改元寧康。大司馬桓溫卒,太后稱制,王彪之爲尚書令,謝安爲尚書僕射,專政。張天錫貢方物。秦拔晉成都及梓潼。

甲戌 晉桓石破秦軍於墊江。張育稱王於蜀,秦復平之。

乙亥 秦大將王猛卒。

丙子 晉改元太元,帝加元服,皇太后委政桓衝,桓豁爲將軍,謝安爲尚書監錄尚書事。秦滅前涼,徙張天錫於姑臧,又平朔方,獲拓跋什翼犍,徙之長安。

丁丑 晉、秦二國抗衡天下。

戊寅 晉作新宮。

己卯 晉敗秦軍於淮南。秦拔晉襄陽。

庚辰 晉李遜以交阯叛。秦符洛以和龍叛。

辛巳 晉謝石爲尚書僕射,桓石攻秦有功。四夷六十二國修貢於秦。

壬午

癸未 晉伐蜀,敗秦軍於武當。秦符堅舉國南伐,晉謝安帥謝琰、謝玄、桓衝、桓伊大敗秦師於肥水,進圍洛陽。秦符堅喪師壽春,符融沒於戰,諸將鹹叛。慕容垂稱王滎陽,北居中山,國曰燕,元曰燕元,是謂後燕,攻符丕於鄴。句町翟真以行唐叛。仇池公楊世入於晉。

甲申 晉假謝安黃鉞,都督軍事,鎮廣陵,領荊南十五州,復襄陽。秦符朗以青州降。秦符堅來乞師,遣劉牢之救鄴。秦將姚萇稱王萬年,國曰秦,元曰白雀,是謂後秦。慕容衝稱王阿房,慕容泓稱王華池,慕容永稱王長子,呂光稱王酒泉。萇、衝兵互逼長安。燕北伐高句麗,復遼東故也。

乙酉 晉謝安救秦至於長安,復洛陽而還,卒。秦符堅沒於姚萇,子丕自鄴攻晉陽,稱帝,改元太安。慕容衝屠長安。秦將乞伏國仁稱牧洮罕,國曰秦,元曰建義,是謂西秦。燕慕容垂南平鄴,徙都之。秦姚萇獲符堅於五將山,歸殺之於新市。是年冒頓拓跋什翼珪稱王定襄之成樂,國曰魏,元曰登國,是謂後魏道武皇帝。

  丙戌 秦符丕爲慕容永所敗,走晉東桓,爲晉將馮該所殺,其衆奔杏城。符登稱帝隴東,改元太初。符堅將呂光稱牧姑臧,國曰涼,元曰太安,是謂後涼。燕慕容垂稱帝於鄴,改元建興。慕容衝爲將段木延所害,其衆奔垂。慕容永稱帝長子。秦姚萇稱帝,徙居長安,改元建初。

丁亥 晉以子德宗爲太子,敗翟遼於洛口。秦符東登攻姚萇,封乞伏國仁爲苑川王。

戊子 秦符登攻姚萇不利。秦乞伏國仁卒,弟乾歸立,稱河南王,改元太初,徙都金城。

己丑 晉陸納爲尚書令。彭城妖賊亂。翟遼圍滎陽。秦姚萇西攻符登。涼呂光稱三河王,改元麟嘉。

庚寅 晉敗翟遼於滑臺,永嘉寇亂。秦符登攻姚萇不利。

辛卯 晉王珣爲左僕射,謝琰爲右僕射。

壬辰 晉蔣喆以青州亂。慕容垂平句町翟釗於滑臺。西秦乞伏乾歸開地至巴及隴。

癸巳 秦符登攻姚萇不利。秦姚萇卒,子興繼,去帝稱王。

經世之卯二千二百四十八

甲午 東晉孝武帝二十二年。後魏道武皇帝十年。秦符登攻姚興不利,戰死,子崇立,奔湟中,稱帝,改元延初,爲乞伏乾歸所滅。慕容垂平慕容永於長子。秦姚興復稱帝槐裏,改元皇初。涼呂光徙居樂都。

乙未 燕募容垂攻魏不利,魏破燕師於黍谷。

丙申 晉武帝泛舟於泉池,沒,太子德崇嗣位,是謂安帝,會稽王道子專政。燕慕容垂拔魏平城,垂卒於上谷,子寶繼,改元永康,太原陷於魏,魏拔燕幷州,圍中山,稱帝,改元皇始。涼呂光稱天王,改元龍飛。

丁酉 晉改元隆安。兗州王恭、豫州庾楷、吳君王欽各以城叛。燕慕容寶北走龍城。慕容詳稱帝中山,慕容普鄰殺詳代立,慕容賀鄰自丁零入,又殺普鄰代立,徙居鄴。中山陷於魏。呂光寇西秦,自金城復徙居苑川。涼呂光將禿髮烏孤稱王廉川,國曰涼,元曰太初,是謂南涼。涼呂光將沮渠蒙遜立段業爲牧於張掖,國曰涼,元曰神璽,是謂北涼。

戊戌 晉北伐燕,師敗於管城。兗州王恭、豫州庾楷、荊州桓玄兵犯建業,敗內師於白石。假會稽王道子黃鉞,玄石敗走潯陽。杜炯以京口亂。燕慕容寶南伐,至於黎陽乃復,將蘭汗殺寶代立於龍城,稱昌黎王,改元青龍,寶子盛誅蘭汗,稱王,改元建平,稱帝,再改元長樂。鄴陷於魏,范陽王慕容德自鄴南走滑臺,稱王,改元上元,是謂南燕。魏拔燕之鄴及信都,改元大興,自盛樂徙居平城。涼禿髮烏孤克金城,敗呂光於街亭,稱武威天王。

己亥 秦姚興拔晉洛陽。燕慕容德拔晉青州。仇池楊盛稱藩於晉。妖賊孫恩陷晉會稽,晉謝琰、劉牢之往伐,劉裕始參軍政。秦姚興去帝號稱王,改元弘始。魏南攻滑臺。涼呂光傳子紹位,稱太上皇。光卒,兄篡殺紹代立。涼禿髮烏孤徙居樂都,烏孤卒,弟利鹿孤立,又徙居西平,仍附於姚興。涼段業稱天王,改元天璽,大將沮渠蒙遜出守西安。燕慕容德逐闢閭渾於廣固,徙居之滑臺,沒於魏。

庚子 晉司馬劉裕敗孫恩於臨海,以揚州元顯爲十六州都督。燕慕容盛去帝號,稱庶人,大破高句麗。秦姚興破西秦,俘其王乞伏乾歸於長安。涼呂篡改元咸寧,大司馬呂弘殺篡不克。涼利鹿孤改元建和,涼將李暠稱牧秦州,國曰涼,元曰庚子,是謂西涼。燕慕容德稱帝廣固,改元建平。

辛丑 晉平孫恩,劉裕出守下邳。燕慕容盛將段璣行弒盛,叔父熙誅璣稱帝,改元光始。秦姚興放乞伏乾歸還苑川。涼呂超弒其君篡,立其兄隆,改元神鼎,稱藩於姚興。涼禿髮利鹿孤稱西河王。涼大將沮渠蒙遜自西安入,殺段業代立,改元永安。

壬寅 晉改元元興,桓玄據荊州、建牙、夏口,假揚州元顯黃鉞,顯軍敗,玄入於建業,稱侍中丞相,錄尚書事,又稱太尉,總百揆,乃殺都督元顯及會稽王道子,以瑯琊王德文爲太宰,改元大亨。劉軌以冀州叛。秦姚興伐呂光有功,拒魏不利,魏敗秦軍於蒙坑。涼禿髮利鹿孤卒,弟傉檀立,改元弘昌,徙居樂都。涼沮渠蒙遜稱藩於姚興。

癸卯 晉加桓玄九錫,稱相國楚王,用天子器服。玄竊命徙其帝於永安宮,降爲平固王,遷之潯陽,改國曰楚,元曰永始。

甲辰 晉帝在潯陽,劉裕倡義,帥沛國劉毅、東海何無忌二州兵大破桓玄兵於京口,又敗玄將桓弘於廣陵、吳甫之於江乘、皇甫敷於羅落,玄逼帝走江陵,裕又敗玄兵於湓口,玄復逼帝東下,裕又敗玄兵於崢嶸洲,又破之於覆舟山,迎帝入江陵,玄敗死於枚洄洲,其將桓振復陷江陵,幽帝。譙縱以成都叛,稱王。秦姚興入十二郡,修好貢於晉。魏改元天錫。涼呂隆奔姚興,國亡。涼傉檀去年號,求姑臧於姚興。燕慕容德卒,兄之子超立。

乙巳 晉平桓振,帝自江陵還建業,改元義熙,劉裕都督中外,錄尚書事,還鎮丹徒。傉檀受姚興命,徙姑臧。燕慕容超改元太上。涼李暠徙居酒泉,改元建初,稱藩於晉。

丙午 晉伐蜀,敗譙縱於白帝,孔安國爲尚書左僕射,大將軍劉裕開府京口。仇池楊盛稱藩。燕慕容超三軍奔晉。燕慕容熙將馮跋殺熙,立慕容雲,複姓高氏,稱王,改元正始。秦姚興將赫連勃勃稱天王於朔方,國曰夏,元曰龍升。

丁未 晉劉裕入朝,殺東陽太守殷仲文、南蠻校尉殷叔文、晉陵太守殷道叔、永嘉太守駱球。姚興攻禿髮傉檀及赫連勃勃。乞伏乾歸複稱王苑川,改元更始。涼禿髮傉檀攻沮渠蒙遜及赫連勃勃。

戊申 晉劉裕入總朝政,北敗慕容超於臨朐,出大峴,進圍廣固。魏國亂,後萬人同子申弒其君珪,次子紹誅萬人及申,自立,是謂明帝。《魏史》雲賀夫人及子紹弒珪。秦乾歸南攻姚興。涼傉檀複稱王姑臧,改元嘉平。夏赫連勃勃南攻姚興。

己酉 晉劉裕滅南燕,徙慕容超於建業。後燕國亂,將馮跋用倖臣離班殺雲,代立,稱天王,改元太平,是謂北燕。魏改元永興。秦乾歸平抱罕。夏赫連攻姚興。

庚戌 晉始興。賊盧循兵寇建材業,劉裕大破之,循走潯陽,再破之於豫章。裕假黃鉞。蜀兵陷巴東。秦乞伏乾歸爲兄之子公府所殺,子熾盤誅公府而自立,改元永康。涼沮渠蒙遜攻李暠有功。夏赫連勃勃攻姚興不利。

辛亥 晉劉裕南敗盧循,循走交州,死。劉毅以江陵叛。涼沮渠蒙遜攻禿髮傉檀,有功。夏赫連勃勃攻姚興,不利。

壬子 晉劉裕殺劉藩及謝琨,遂平劉毅於江陵。涼傉檀徙居樂都,姑臧陷於沮渠蒙遜。涼蒙遜拔禿髮傉檀姑臧,徙居之,稱河西王,改元弘始。

癸丑 晉朱齡石平蜀。魏改元神端,與秦姚興和親。熾盤破土谷渾於澆河。涼傉檀攻蒙遜,不利。夏改元鳳翔,城統萬。

  甲寅 秦乞伏熾盤滅南涼禿髮傉檀。

乙卯 晉荊州刺史司馬休之、雍州刺史魯宗之叛,裕攻破之,逐之於江陵。劉穆之爲尚書僕射。秦姚興卒,子泓繼,弟弼作難不克。魏改元太常。

丙辰 晉劉裕北伐姚泓,拔洛陽,進逼潼關,加裕九錫,總百揆,封宋國公。秦姚泓改元永和,洛陽陷於晉,姚懿、姚恢內叛,兵逼長安,姚紹平之。秦乞伏熾盤拔沮渠蒙遜河湟。夏赫連勃勃拔姚泓陰密。

丁巳 晉劉裕平長安,滅後秦,執姚泓以歸,以子義真守長安,裕加宋王。魏南攻晉,兵敗於河曲。涼李暠卒,子歆立,改元嘉興。

戊午 晉劉裕弒其君德宗,立其弟瑯琊王昌明,是謂恭帝。長安陷於夏。涼李歆稱藩於晉。夏赫連勃勃拔晉之長安,稱帝,改元武昌。

己未 晉改元元熙。宋王劉裕自揚州入,用天子服器。秦乞伏熾盤改元建材弘。夏赫連勃勃還居統萬,改元真興。

庚申 劉裕代晉命於揚州,是謂武帝,改國曰宋,元曰永初,降其君德文爲零陵王。

辛酉 宋零陵王德文卒。

壬戌 宋武帝劉裕終,子義符繼。魏攻宋滑臺。

癸亥 宋改元景平。魏攻宋金墉,明帝紹終,太子燾繼,是謂太武皇帝。涼沮渠蒙遜滅西涼,執李歆歸於姑臧。

經世之辰二千二百四十九

甲子 宋帝義符二年。臣徐羨之、傅亮行弒,立其弟義隆,是謂文帝。還都建業,改元元嘉。魏太武元年,改元始光。

乙丑 魏武帝以崔浩爲相。夏赫連勃勃卒,子昌繼,改元承先。

丙寅 宋文帝誅執政徐羨之、傅亮,謝晦以荊州叛,平之。魏拔夏之長安。

丁卯 魏西破夏赫連昌。

戊辰 魏改元神麚。武帝破夏於統萬,俘赫連昌以歸,西北開地三千里。秦乞伏熾盤卒,子慕末繼,改元永嘉。涼蒙遜改元承玄。夏之統萬陷害於魏,弟定代立,徙居平涼,改元勝光。

己巳

庚午 宋之金墉陷於魏。燕馮跋卒,弟弘殺跋之子翼,代立,改元太興,拔宋洛陽。涼沮渠蒙遜改元義和。夏赫連定攻秦慕末。

辛未 宋之滑臺陷於魏。夏滅西秦於苑川,俘其君乞伏慕末。魏滅夏於平涼,俘其君赫連定。

壬申 宋謝靈運棄市於廣州。魏改元延和,遼西內附。

癸酉 宋謝惠連卒。涼沮渠蒙遜卒,子牧犍繼,改元永和。

甲戌 魏南開地至漢中。

乙亥 魏改元太延。

丙子 宋誅檀道濟。魏滅北燕,虜馮弘於遼西。

丁丑

戊寅

己卯 魏滅北涼於姑臧,獲沮渠牧犍以歸。

庚辰 魏改元太平真君,與宋稱南北朝。

辛巳

壬午

癸未 魏克仇池。

甲申

乙酉

丙戌 魏毀象教。

丁亥 魏攻長安。

戊子

己丑

庚寅 魏南開地江淮,夷宰相崔浩三族。

辛卯 魏改元正平,伐宋至於瓜步。

壬辰 魏國亂,中常侍宗愛弒其君武帝,立南定王餘,改元承平,又殺之,羣臣迎武帝孫濬立之,是謂文成皇帝,改元興安,夷宗愛三族,元壽樂爲太宰,都督中外,錄尚書事。

癸巳 宋國亂,太子劭弒其君文帝,代立,改元太初,少子武陵王駿稱帝新亭,克建康,誅二兇,改元建武,是謂孝武皇帝。

經世之巳二千二百五十

甲午 宋孝武皇帝二年。魏文成皇帝三年,改元興光。

乙未 魏改元太安。

丙申

丁酉 宋改元大明。

戊戌

己亥

庚子 魏改元和平。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宋孝武皇帝終,太子子業嗣位,改元永光

乙巳 宋改元景和,子業立不明,臣壽寂之殺之,迎湘東王彧立之,改元太始,是謂明帝。

魏文成帝終,太子弘嗣位,是謂獻文皇帝。

丙午 宋晉安王子勳以潯陽叛,稱帝平之,冊子昱爲太子。魏師入寇。魏改元天安,盡取宋江北地。大丞相乙渾謀逆,伏誅。

丁未 魏改元皇興。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魏獻文授太子宏位,是謂孝文皇帝,弘稱太上皇,改元延興。

壬子 宋改元太豫,明帝失道,死,太子昱立。

癸丑 宋改元元徽。

甲寅 宋桂陽王休範以江州叛,兵犯建業,右衛將軍蕭道成平之。

乙卯 魏改元承明。

丙辰 宋建平王景素謀殺蕭道成,不克。道成爲司空,錄尚書事。魏太后馮氏弒太上皇。

丁巳 宋國亂,蕭道成弒其君昱,廢爲蒼梧王,立明帝子準,改元昇明,道成假黃鉞,稱齊國公,專制。魏改元太和。

戊午

己未 宋相國蕭道成稱王,是年代宋命於建業,改國曰齊,元曰建元,是謂太祖,以子賾爲皇太子,降其君準爲汝陰王,殺之。

庚申

辛酉

壬戌 齊高帝道成終,太子賾嗣位,是謂武帝,以子懋爲太子,攻魏淮南。

癸亥 齊改元永明。

經世之午二千二百五十一

甲子 齊武帝二年。魏孝文帝十三年。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魏伐蠕蠕。

癸酉 齊武帝終,太子懋亦卒,其孫昭業立。

甲戌 齊改元隆昌。五月西昌王蕭鸞行弒,廢其君爲鬱林王,立其弟昭文,改元延興,鸞假黃鉞,稱宣城王,專制。十月,宣城王蕭鸞廢昭文爲海陵王,殺之,代立,是謂明帝,改元建武,以子寶卷爲太子。魏大伐於齊。

乙亥 齊大殺宗室。是年,魏自平城徙都洛陽,用中國禮樂。

丙子 魏改姓元氏。

丁丑

戊寅 齊改元永泰,明帝鸞終,太子寶卷嗣位。魏伐齊,拔新野。

己卯 齊改元永元,以子誦爲太子。魏孝文帝終,子恪繼嗣位,是魏宣武皇帝,彭城王勰受顧命輔政。

庚辰 齊崔惠景以廣陵叛,兵犯建業,蕭懿平之。寶卷殺懿,蕭衍稱兵襄陽,蕭穎胄稱兵荊州。魏改元景明,彭城王勰拔齊壽春。

辛巳 齊蕭衍立南康王寶融於江陵,以兵圍臺城,國人殺寶卷而入寶融於建業,是謂和帝,改元中興,衍稱相國司空,假黃鉞錄尚書事,專制。廢寶卷爲東昏侯,蕭寶夤奔魏。

壬午 齊蕭衍被九錫,封樑王。四月衍代齊命於建業,是謂武帝,改國爲樑,元曰天監,以子統爲皇太子,降其君寶融爲巴陵王,殺之於姑熟。

癸未

甲申 魏改元正始。

乙酉

丙戌

丁亥 東西夷四十國修貢於魏。

戊子 魏改元永平,殺太師元勰。

己丑 戎夷二十四國修貢於魏。

庚寅

辛卯 東西夷二十九國修貢於魏。

壬辰 魏改元延昌。

癸巳

經世之未二千二百五十二

甲午 梁武帝十三年。魏宣武帝十五年。

乙未 魏宣武帝終,太子詡嗣位,是謂孝明皇帝,太后胡氏稱制。劉騰、元義爲輔相。

丙申 魏改元熙平。

丁酉

戊戌 魏改元神龜。

己亥

庚子 樑改元普通。魏改元正光,幽靈太后胡氏於北宮。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魏改元孝昌,相劉騰、元義罪免爲庶人,迎太后胡氏於北宮,還政。中山、上谷、彭城寇亂。

丙午

丁未 樑帝衍沒身於同泰寺,改元大通。魏諸郡寇亂。

戊申 魏改元武泰,太后胡氏殺其帝詡,立無名子。大都督爾朱榮自太原入,殺無名子及太后胡氏、諸王、貴臣,於河陰立長樂王子攸,是謂莊帝,改元建材義,又改元永安,榮都督 中外諸軍事,稱太原王,還晉陽,專制。

己酉 樑改元中大通,衍覆沒身於同泰寺,羣臣以錢幣贖衍還政。元顥自樑入洛,稱帝,改元建武,徙子攸於河北,爾朱榮自晉陽入,逐元顥,迎子攸返政。

庚戌 魏帝子攸殺爾朱榮於洛陽宮,爾朱兆自晉陽入,徙子攸於河東,殺之,爾朱世隆立長廣王曄於長子,改元建明。

辛亥 樑昭明太子統卒,晉安王綱爲太子。魏爾朱兆廢曄,立惠陵王子恭於洛陽,是謂節閔,改元普泰,還鎮晉陽。冀州刺史高歡稱兵信都,立章武王子渤海太守朗於信都,改元中興,歡稱丞相。

壬子 魏高歡襲據鄴,敗爾朱兆於韓陵、西平、幷州,南入洛,廢恭,殺之,又廢朗於河陽,殺之,又立平陽王脩於洛陽,改元太昌,再改元永興,還鎮鄴,專制。爾朱兆走秀谷,死。脩立,是謂孝武帝。

癸丑 魏高歡平爾朱氏

甲寅 魏高歡入洛,帝脩西走長安。歡立清河王子善見,是謂靜帝,改元天平,徙洛陽四十萬戶於鄴,都之,是謂東魏,歡鎮太原,都督中外,專制。宇文泰廢脩於長安,殺之,立南陽王寶炬,是謂文帝,改元大統,是謂西魏,泰都督中外,專制。

乙卯 樑改元大同。

丙辰 侯景爲東魏右僕射、南行臺。

丁巳 西魏宇文泰大破東魏高歡軍於沙苑。

戊午 東魏改元元象。高歡大破西魏宇文泰兵於洛陽。

己未 東魏改元興和。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東魏改元武定。高歡大破西魏宇文泰軍於芒山,遂拔洛陽。

經世之申二千二百五十三

甲子 梁武帝四十三年。西魏文帝十一年。東魏靜帝十一年。

乙丑

丙寅 梁武帝三失身於同泰寺,改元中大同,羣臣及皇太子畢會於同泰寺。是夜,同泰大火。

丁卯 樑改元太清。東魏渤海王高歡卒於晉陽,子澄繼事。侯景以河南十三州叛,慕容紹宗敗侯景於長社,景南走壽春,附於樑,封爲河南王。

戊辰 侯景兵犯樑建業,立蕭正德於南關。

己巳 侯景破樑臺城,殺衍,立太子綱,是謂文帝,景稱大丞相,都督中外軍事,專制。湘東王繹開府江陵,將王僧辯、陳霸先率兵攻侯景。東魏盜殺高澄於晉陽,弟洋自鄴還晉陽,繼事。

庚午 樑改元大寶,侯景稱相國、漢王,逼綱走西州。西魏拔樑之安陸,取漢中地。東魏高洋入總百揆,進爵爲齊王。五月,洋代東魏命,是謂宣帝,改國爲齊,元曰天保。降其君善見爲中山王。

辛未 侯景廢樑帝綱,又殺之,立豫章王棟,改元天正,又廢之,代立,改國爲漢,元曰太始。西魏文帝寶炬卒,子欽繼。

壬申 樑湘東王繹平侯景,使將朱買臣殺棟,稱帝江陵,是謂元帝,改元承聖。以陳霸先爲徵北大將軍,王僧辯爲揚州刺史。武陵王紀稱帝成都,年用天正。西魏稱元年。

癸酉 梁平武陵王於蜀。西魏宇文泰殺尚書元烈。

甲戌 樑蕭察引西魏兵陷江陵,殺繹及諸王。大將軍陳霸先、揚州刺史王僧辯立繹之子晉安王方智於潯陽,是謂恭帝,還都建業,王僧辯爲太尉居內,陳霸先爲司空鎮丹徒。西魏宇文泰弒其君欽,立齊王廓,改元元年,泰用蕭察南征,拔江陵,殺繹,徙其民於長安。

乙亥 樑貞陽侯蕭淵明自齊入至東關,太尉王僧辯拒之不勝,遂迎蕭淵明入建業立之,降方智爲太子,改元天成。司空陳霸先自丹徒入,殺王僧辯,廢蕭淵明爲司徒,封建安公,復立方智,改元紹泰,霸先爲尚書,都督中外,專制。是年,蕭登稱帝江陵,改元大定,北附於宇文氏,是謂後南樑。

丙子 樑改元太平,陳霸先稱相國,敗齊軍於江上。西魏宇文泰卒,子覺繼事。是年,覺代西魏命於長安,是謂閔帝,改國爲周,是謂後周,元稱元年。降其君廓爲宋國公。

丁丑 樑相國陳霸先進爵爲陳王。十月,陳霸先代樑命於建業,是謂武帝,改國曰陳,元曰永定。降其君方智爲江陰王。周亂,宇文護弒其君覺,立宇文毓,是謂明帝,稱元年,護爲太宰,專制。

戊寅 樑蕭莊以郢州稱帝,求援於齊。

己卯 陳武帝霸先終,兄臨川王蒨立,是謂文帝,以子伯宗爲太子。周宇文毓稱天王,改元武成。齊宣帝洋卒,子殷繼於晉陽,以諸父演爲太師,湛爲司馬。元氏宗室無少長皆殺之,投於漳水。

庚辰 陳改元天嘉。周亂,宇文護弒其君毓,立其弟邕,是謂武帝。齊改元乾明,太師演弒其君,代立,是謂孝昭帝,改元皇建。

辛巳 周改元保定。齊帝演卒於晉陽,大司馬湛立,改元太寧,是謂武成帝。

壬午 齊改元河清,還都鄴。後南樑蕭察卒,子巋繼,改元天寶。

癸未

甲申 周、齊戰於洛陽。

乙酉 齊高湛傳子緯位,改元天統。

丙戌 陳改元天康。文帝蒨終,太子伯宗嗣立,庶兄頊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軍事,專制。周改元天和。
  
  丁亥 陳改元光大。

戊子 陳亂,安成王陳頊弒其君伯宗,代立,是謂宣帝。

己丑 陳改元太建,以子叔寶爲太子。

庚寅 齊改元武平。

辛卯

壬辰 陳將吳明徹伐齊有功。周襲封李淵爲唐國公,誅太宰晉公護。改元建德。

癸巳 陳伐齊有功。

經世之酉二千二百五十四

甲午 陳宣帝頊七年。周武帝邕十五年。齊武帝緯十年。後南樑蕭巋十二年。

乙未 周大伐齊,圍其晉州及洛陽。

丙申 周拔齊平陽及晉陽。齊拒周不利,晉州陷於周,緯走幷州,周圍幷州,緯走鄴,改元隆化。兄宗德王延宗稱帝幷州,改元昌德。幷州又陷於周。

丁酉 周軍圍齊之鄴,緯傳子恆位,改元承光,緯走青州,恆又禪丞相任成王湝,湝稱守國天王,鄴又陷於周,國遂亡,緯亦就擒於青州。

戊戌 周改元宣政。帝邕卒於伐齊,子贇繼,是謂宣帝,以楊堅爲上柱國大司馬,都督揚州,改元大成。

己亥 陳將吳明徹伐周不利於呂梁,淮南之地盡沒於周。周帝贇傳子衍位,是謂靜帝。贇稱天元大帝,改元大象。

庚子 周大帝贇終,大司馬楊堅自揚州入總朝政,假黃鉞,都督中外軍事,專制。堅召宇文宗室在藩者六王至長安,皆殺之。天下兵起,尉遲迥稱兵相州,宇文胄稱兵榮州,石遜稱兵建州,席毗稱兵沛郡,席人羅稱兵兗州,王謙稱兵益州,堅悉平之,進爵爲隋王,用天子服器。鄖州司馬消難難以八州入於陳。

辛丑 周改元大定。是年,隋王楊堅代後周命於長安,是謂文帝,改國曰隋,元曰開皇。以高熲、虞慶則、李德林、韋世康、元暉、元巖、長孫毗、楊尚希、楊惠十人爲之輔,冊妃獨孤氏爲皇后,子勇爲太子,廣爲晉王。降其君衍爲介國公,殺之。

壬寅 陳宣帝頊終,子叔寶繼,是謂後主。隋起新宮於龍首岡。

癸卯 陳改元至德。隋徙居新宮。

甲辰 後南樑蕭巋朝隋。

乙巳 後南樑蕭巋卒,子琮繼。

丙午 隋成國公樑士彥、杞國公宇文忻、舒國公劉昉謀興復,不克,伏誅。樑蕭琮改元廣運。

丁未 陳改元禎明。樑蕭琮納國於隋。太傅安平王蕭巖、荊州刺史蕭獻降於陳。

戊申 隋命晉王廣、秦王浚、清河公楊素督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爲八路,大伐陳,以壽春爲行臺府。

己酉 隋師滅陳,以陳後主叔寶歸於長安。

庚戌 蘇、越、饒、泉、婺、樂安、蔣山、永嘉、餘杭、交阯未服,楊素悉平之。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東巡封泰山。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伐高麗無功。

己未

庚申 廢太子勇,立晉王廣爲皇太子。

辛酉 改元仁壽。命十六使巡行天下。

壬戌 命七大臣定禮。

癸亥

經世之戌二千二百五十五

甲子 隋文帝二十四年。帝崩,晉王廣即位,是謂煬帝,改元大業。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西幸河右,徵吐谷渾至於覆袁川。

庚午 南幸江都。

辛未 北幸涿郡。

壬申 以兵一百二十萬三千八百爲二十四軍,分左右道大伐遼東,不利,全陷九軍。

癸酉 以代王侑留守長安,越王侗守東都,秦王浩從駕,徵遼東,大集兵於涿郡。天下羣盜起,楊玄感以本兵叛於黎陽。

甲戌 高麗請降,乃班師。扶風盜稱帝,延安寇稱王,離石賊稱天子。

乙亥 北巡至於雁門,爲突厥所圍。

丙子 南幸江都。羣盜李密稱兵河南、竇建德稱兵河北、林士弘稱兵江南、徐圓朗稱兵山東、劉武周稱兵代北、薛舉稱兵隴右。

丁丑 煬帝在江都。唐公李淵自晉陽入,立代王侑於長安,以江都帝爲太上皇,改元義寧。淵稱唐王,專制。羣盜竇建德稱王河北;李密進據鞏洛稱公,國曰魏,元曰永平;薛舉稱帝隴右,國曰秦,元曰秦興;樑師都稱兵夏州;李軌稱兵涼州;蕭銑稱兵巴陵;李子通稱兵海陵;朱粲稱兵寇軍;沈法興稱兵毗陵;杜伏威稱兵歷陽。

戊寅 五月,唐王李淵代隋命於長安,是謂神堯皇帝,改國曰唐,元曰武德,以裴寂、劉文靜爲輔相,世子建成爲皇太子,次子世民爲秦王。降其君爲酅國公。是年,宇文化及弒煬帝於江都,立秦王皓爲主,化及稱王,專制,北轉至魏州,化及又殺皓代立,稱帝,國曰許,元曰天壽,又北走聊城。王世充立越王侗於東都,改元皇始,世充稱鄭王,專制。羣盜,竇建德進有河北,都樂壽;隴右薛舉卒,子仁杲立;劉武周進有河東,稱帝,國曰漢,元曰天興;樑師都進有朔方,稱帝,國曰樑,元曰永隆;李軌進有河右,稱帝,國曰涼,元曰安樂;蕭銑進有江右及嶺表,稱帝,國曰樑,元曰鳳鳴;李子通進有江都,稱帝,國曰吳,元曰明政;朱粲進有山南,稱帝,國曰楚,元曰昌達;沈法興進有江東,稱王,國曰樑,元曰延康;林士弘稱帝虔州,國曰楚,元曰太平。杜伏威進有淮南,受唐封楚王。秦王平隴右,獲薛仁杲。

己卯 唐秦王平河右,獲李軌。李密與王世充相攻,不利,奔唐,復叛,死於邢公峴。徐世勳以河南十郡降。竇建德滅宇文化及於聊城,自立爲帝,甫有黎陽之地,稱國曰夏,元曰五鳳。蕭銑滅林士弘於虔州。杜伏威南保江都。李子通西保江陵。王世充殺越王侗於東都,稱帝,國曰鄭,元曰開明。朱粲降於唐,復殺唐使者,奔王世充。

庚辰 唐秦王平河東,劉武周走突厥。李子通滅沈法興於江東,徙居餘杭。工部尚書獨孤懷恩以謀逆伏誅。

辛巳 唐秦王平河南、河北,獲王世充及竇建德以歸。杜伏威滅子通於餘杭。竇建德將劉黑闥複稱兵河北。

壬午 唐李靖滅蕭銑於金陵。江南及嶺表平。

癸未 唐秦王平河北,獲劉黑闥,又平徐圓朗於曹州。江淮杜伏威來朝,其將輔公佑稱王丹徒,國曰宋。

甲申 唐李靖平輔公佑於江淮。

乙酉 唐加秦王中書令。

丙戌 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作難,殺秦王不克。秦王以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後君集、張公謹、王君廓、房玄齡、杜如晦、長孫順德、柴紹、羅藝、劉師玄、李世勳、劉弘基、王孝恭平之於玄武門。帝乃授秦王世民位,退居太安宮,城太上皇。高士廉爲侍中,房玄齡爲中書令,蕭瑀爲尚書右僕射。

  戊子 平梁師都於朔方。

己丑 相裴寂以罪免,房玄齡爲尚書左僕射,杜如晦爲尚書右僕射,李靖爲兵部尚書,魏徵守祕書監,關議朝政。

庚寅 李靖平突厥,獲頡利可汗。戴胄、蕭琮參預朝政,溫彥博爲中書令。

辛卯 春大蒐於昆明,冬幸溫湯。

壬辰 祀南郊。

癸巳 魏徵爲侍中。頒新定五經於天下。

經世之亥二千二百五十六

甲午 唐廣孝皇帝九年。

乙未 李靖平吐谷渾,獲其王,放還本國。太上皇崩於太安宮,葬高祖於獻陵。

丙申 魏徵遷特進,溫彥博遷右僕射。

丁酉 幸洛陽宮。

戊戌 高士廉爲右僕射。

己亥 幸九成宮。荒服十國來修貢。

庚子 侯君集平高昌,獲其王以歸。弘化公主嬪於吐谷渾。至日圓丘祀昊天上帝。

辛丑 幸洛陽。文成公主嬪於吐蕃。

壬寅 幸岐陽。

癸卯 圖二十四勳臣於凌煙閣。內難作,皇子齊王佑以齊叛,廢太子承乾爲庶人,徙之黔,幽魏王泰於北苑徙之均,以晉王治爲皇太子,誅侯君集。至日祀南郊。

甲辰 岑文本、馬周爲中書令。幸洛陽及親征遼東。

乙巳 平高麗。

丙午 李勣破薛延陀。荒服十一國修貢。

丁未 起翠微宮於終南山。

戊申 阿史那社爾平龜茲,獲其王以歸。徵鬆外蠻。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卒,褚遂良爲中書令。

己酉 帝崩於翠微宮,皇太子治踐位。葬太宗於昭陵。長孫無忌、褚遂良輔政。復李勣官,仍加特進,于志寧、張行成進侍中知政事。

庚戌 改元永徽。褚遂良罷政。

辛亥 徵賀魯至於金嶺。至日有事於南郊。

壬子 冊陳王忠爲皇太子,韓瑗、來濟爲相,宇文節爲侍中,柳奭爲中書令。

癸丑 駙馬都尉房遺愛、柴令武、薛萬徹、荊王元景及二公主以謀逆伏誅,遂殺吳王恪。褚遂良復爲右僕射。睦州女寇亂。

甲寅 築長安羅城。親謁昭陵。

乙卯 廢皇后王氏、良娣蕭氏爲庶人,冊昭儀武氏爲皇后。罷長孫無忌、褚遂良政事,以許敬宗、李義府爲相。武后殺庶人王氏及蕭氏。崔敦禮爲中書令。

丙辰 廢皇太子忠爲樑王,冊代王弘爲皇太子。改元顯慶,杜正倫爲相。

丁巳 幸許、洛,以洛陽爲東都。李義府進中書令,許敬宗進侍中,貶相韓瑗、來濟爲州刺史。

戊午 蘇定方平賀魯,獲其王。

己未 殺長孫無忌、褚遂良於流所。幸東都。

庚申 廢樑王忠爲庶人。蘇定方平百濟,獲其王扶余。

辛酉 改元龍朔。

壬戌 還長安。進門下、尚書、中書爲東中西三臺,分侍中、中書令爲左右相。造蓬萊宮。許圉師爲左相,尋下獄。

癸亥 起含元殿於蓬萊宮。李義府爲右相,尋配流嶲州,死。改來年爲麟德。

皇極經世書卷六下

觀物篇三十四 以運經世十

經元之甲一

經會之午七

經運之壬一百八十九

經世之子二千二百五十七

甲子 唐弘孝皇帝十五年。殺西臺侍中上官儀,又殺庶人忠於流所。竇德玄爲左相,劉祥道爲右相。

乙丑 同皇后巡東海,封泰山。陸敦信爲右相。

丙寅 同皇后至自泰山。改元乾封。劉仁軌爲右相。

丁卯 禁工商乘馬。戴至德、李安期、張文瓘並同東西臺三品。

戊辰 李勣平高麗,執其王。祀明堂。改元總章。

己巳 帝同皇后幸九成宮。張文瓘同東西臺三品。李勣卒。

庚午 改元咸亨。

辛未 帝同皇后幸東都及許昌,皇太子監國。閻立本爲中書令。

壬申 帝及皇后至自東都。

癸酉 帝及皇后幸九成宮。

甲戌 皇后稱天后,帝爲天皇。改元上元。帝同皇后幸東都有疾。

乙亥 皇太子弘卒,以雍王賢爲皇太子。

丙子 帝及皇后自東都還。改元儀鳳。來恆、薛元超、李義琰、高智周並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敬玄、劉仁軌爲中書令。

丁丑

戊寅 改來年爲通乾。

己卯 甘露降,改元調露。帝同皇后幸東都。裴行儉大伐突厥。

庚辰 廢皇太子賢爲庶人,立英王哲爲皇太子。帝同皇后幸汝州及嵩山。裴琰、崔知溫、王德真並同中書門下三品。改元永隆。帝及皇后至自東都。

辛巳 裴行儉平突厥,虜其王伏念。改元開耀。裴琰進侍中,崔知溫、薛元超進中書令。

壬午 改元永淳。帝同皇后幸東都。起奉天觀於嵩之陽。劉景先、郭侍舉、郭正一、岑長倩、魏玄同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癸未 改元弘道。帝崩於東都,皇太子哲嗣位,是謂昭孝皇帝。天后稱制。劉仁軌進尚書左僕射,岑長倩進六部尚書、魏玄同進黃門侍郎、劉齊賢進侍中、裴琰進中書令。

甲申 改元嗣聖。皇后廢帝爲廬陵王,遷之均,立豫王旦。改元文明。侍中裴琰進爵爲侯,王德真進侍中,劉禕之、武承嗣進中書平章事。葬高宗於乾陵。再改元光宅。徐敬業以揚州舉兵,南攻潤州,平之。殺宰相裴琰。又改來年爲垂拱。來俊臣、周興大行誣構,謂之羅織。

乙酉 武后徙帝居房陵。改中書爲鳳閣鸞臺。

丙戌 蘇良嗣爲文昌左相,韋侍價爲文昌右相,並同鳳閣鸞臺三品。

丁亥 武后賜宰相劉禕之死,張光輔爲鳳閣侍郎。

戊子 武后稱聖母。關東八王謀興復,博州瑯琊王衝及父蔡州越王貞先發,悉平之。大夷宗室。

己丑 武后改元永昌,稱聖皇,大殺王族,又殺納言魏玄同及內史張光輔,引王本立、範履冰、邢文偉爲相。

庚寅 武后改元載初,以建子月爲歲。首祀明堂,以瞾爲名,以詔爲制,大殺王族,改國爲周,元曰天授,稱皇帝,降豫王旦爲皇嗣,立武氏七廟,封武氏三人爲王,引傅遊藝爲相,改躍爲龜。

辛卯 武后祀明堂。格輔元、樂思晦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歐陽通爲納言,殺宰相岑長倩、格輔元及納言歐陽通,用狄仁傑爲相。

壬辰 武后祀明堂。改元如意,再改元長壽。楊執柔、崔元琮、李昭德、姚璹、李元素爲相,狄仁傑下獄。

癸巳 武后祀明堂。稱金輪皇帝。引豆盧欽望、韋巨源、陸元方爲相,婁師德亦相。

經世之醜二千二百五十八

甲午 唐昭孝皇帝十一年,在房陵。武后祀明堂。改元延載。引蘇味道、王孝傑、楊再思、杜景儉、李元素、周元允相繼爲相。

乙未 武后改元證聖。明堂火。稱天冊,再改元天冊萬歲。

丙申 武后封中嶽。改元萬歲登封。祀新明堂,再改元萬歲通天。契丹李盡忠以孫萬榮叛,陷營冀,命二十八將討之,不利。引王方慶、李道廣爲相。

丁酉 武后祀明堂。河朔平。再用婁師德爲相。魏王武承嗣、樑王武三思並同鳳閣鸞臺三品。改元神功。狄仁傑、杜景儉復相。誅司業少卿來俊臣,遂及內史李昭德。

戊戌 武后祀明堂。改元聖歷。召帝於房陵返政。突厥執武延秀及行人閻知微,以破嬀、檀,寇趙、定。姚元崇、李嶠爲相。

己亥 武后幸嵩山,封皇嗣旦爲相王。引魏元忠、吉頊爲相,又引王及善、豆盧欽望爲左右相。

庚子 武后幸汝陽,建三陽宮於嵩山之陽。改元久視,復舊正朔。張錫、韋安石爲相。武三思爲特進,相吉頊流嶺表。內史狄仁傑卒。

辛丑 改元大足。武后幸嵩之三陽宮,又改元長安。李懷遠、顧琮、李迥爲相。

壬寅 武后祀南郊。

癸卯 武后幸東都。朱敬則爲相。

甲辰 張柬之同平章事,韋安石納言,李嶠內史。

乙巳 武后改元神龍。張柬之、崔玄暉、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平張易之及昌宗之亂,徙武后於上陽宮,除周國號,以相王旦爲安國王,太平公主爲鎮國公主,賞定亂功也。韋氏復正皇后位,武三思進位司空相。武后崩於東都之上陽宮。祝欽明、唐休璟爲相。

丙午 帝還產安。附武后於乾陵。以宮人上官婉兒爲昭容,武三思居中用事,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暉、袁恕己、敬暉五人爲王,復貶之爲州司馬,殺之於流所。進魏元忠、李嶠爲中書令,李懷遠同中書平章事。冊衛王重俊爲皇太子。開長寧、安樂二公主府。大行斜封墨制。於惟謙爲相,蘇瓖爲侍中。

丁未 李多祚以羽林兵討武三思,又討皇后韋氏,不克,敗死。太子重俊出奔,野死。宗楚客、蕭至忠爲相。改元景龍。

戊申 安樂公主假皇后車服出遊。張仁亶爲相。

己酉 作宮市。韋嗣立、崔寔爲相。

庚戌 殺諫臣燕欽融於殿庭。皇后韋氏及安樂公主行弒於內寢,立溫王重茂爲嗣,改元唐隆。以裴談、張錫、張嘉福、岑羲爲相。臨淄王隆基以劉幽求、薛崇簡、鍾紹京、麻嗣宗兵入誅韋溫、紀處訥、宗楚客、武延秀、馬秦客、葉靜能、趙履冰、楊均及皇后韋氏、安樂公主、上官昭容。葬中宗於定陵。臨淄王隆基稱平王,降重茂嗣,尊父旦爲帝,是謂興孝皇帝。既踐位,以鍾紹京、劉幽求、薛崇簡、崔日用爲相,立平王隆基爲皇太子。改元景雲。追廢皇后韋氏、安樂公主爲庶人。姚元之爲相相。

辛亥 皇太子隆基監國,郭元振、張說、竇懷貞、陸象先、魏知古爲相,劉幽求進侍中相。

壬子 祀南郊,改元太極。祀北郊,改元延和。帝傳位於皇太子隆基,是謂明孝皇帝。既踐位,改元先天。黜劉幽求、鍾紹京、張暉官。

癸丑 太平公主、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常元楷、薛稷、賈膺福、李慈、李欽、李猷、崔湜、盧藏用、傅孝忠、僧惠範作逆,伏誅。進姜皎、李令問、王毛仲、王守一官,復劉幽求、鍾紹京、張暉官,令知政事,講武於驪山。改元開元。用盧懷慎、姚崇爲相。改中書爲紫微。

甲寅

乙卯 冊郢王嗣謙爲皇太子。

丙辰 太上皇崩,葬睿宗於喬陵。源乾耀、蘇頲爲相,姚崇讓宋璟爲相。

丁巳 幸洛陽。嬪永樂公主於契丹。

戊午 至自東都。

己未

庚申 張嘉貞爲相。

辛酉 相姚崇卒。

壬戌 幸東都。

癸亥

經世之寅二千二百五十九

甲子 唐明孝皇帝十三年。廢皇后王氏爲庶人。幸東都,宋璟守長安。

乙丑 封泰山。用源乾耀、張說爲左右相。

丙寅 李元紘、杜暹爲相。還東都。

丁卯 至自東都。

戊辰 蕭嵩爲相。

己巳 張說、宋璟爲左右相。謁喬、定、獻、昭、乾五陵。裴光庭爲相。

庚午 北討契丹。

辛未 幸東都。

壬申 至自東都。宋璟免相。

癸酉 韓休、張九齡、裴耀卿爲相。

甲戌 幸東都。李林甫爲相。

乙亥

丙子 至自東都。牛仙客爲相。是年,太真楊氏入宮,李林甫用事。

丁丑 廢皇太子瑛爲庶人。罷張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