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周易?

  《周易》是中國周代的典籍,被尊爲“羣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源”,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結晶,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爲中華文化之根。它獨特的超前預測、超前反映的功能是目前任何科學儀器無可比擬的,可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所以說周易測算並不是無中生有的,它之所以可以源源流長是有它道理的,要不爲何歷經幾千載國內外依然研究它所存在的玄機...

什麼是周易?

關於周易的相關知識:

1、“周易”一詞的出處及原理
2、《周易》的由來
3、《周易》的內容 
4、周易八卦的立體結構
5、《周易》是誰寫的,是怎樣一部書?
6、周易 周公解夢 易經的關係

“周易”一詞的出處及原理
  在《簡易道德經》裏,周是周到圓滿,易是運動變化無不果的意思。太昊伏羲創作簡易圖時,把簡易符(即現在八卦圖的陰陽符)排列成一個圓形即一週的形式,闡明瞭周和易是簡的主要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並非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了《簡易道德經》裏的這個完美的“周”字。無疑周易的周字,替代了簡易的簡字。大自萬物的變化,是易的根本現象。恆之無休而無不果,說明了易,就是物的變化而成事,物每一點變化都有一定的結果,這就是易象。“簡之周”和“周之易”說明了周是簡的,易是周的。以父子的排列方式,就是成了:“簡周易”。“求千太萬後之果,明千思萬緒之象”說明了“簡易圖”是判斷推理的一種測探工具。
  <<周易>>簡單概述 
  據傳,《周易》的誕生地就是現在的世界遺產城市安陽市。羑里城位於安陽市區南10公里處。易卦系統最基本的要素爲陰陽概念,而陰陽概念包括陰陽的性質和狀態兩層意義。如果不理會陰陽的狀態,只論及其性質,則可以用陽爻(-)和陰爻(--)表示陰陽。將上述陰陽爻按照由下往上重疊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稱爲八經卦。再將八經卦兩兩重疊,便可以得到六個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稱爲六十四別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稱。如果再考慮陰陽的狀態,則陰陽概念又進一步劃分爲“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四種情形,可以用“X,O,--,-,”四種符號分別代表之。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的每個位次上都可能會有四種陰陽狀態,於是全部易卦系統就共有4096種不同的卦。如果將陰陽性質構成相同的各個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種分系統,可以稱爲某某卦系。《周易》經部文字說明的內容就是對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徵意義的解釋以及相應的人事吉凶判定(稱爲占斷)。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條內容是相應的全靜卦的占斷,其後的六條(乾坤卦繫有七條)內容是順次排列的對相應卦系一爻動的卦的占斷。秦漢以後的易學對此都存在錯誤或者說模糊的認識。
  占筮及《周易》一書起源於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爲醫術測試書而倖免於難。
  《周易》中運用八卦預測信息的方法的發明,正是我國人民具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真實寫照,他們在實踐和好地認識社會、改造社會、推動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個儲存量很大的信息庫。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爲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衆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信息預測的科學方法,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信息,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託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爲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爲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一種文化。
  目前,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祕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矇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周易》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爲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對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爲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爲純陽之卦,坤爲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繫辭》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蘊邪”。《易緯·乾鑿度》中說:“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經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爲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爲首。《繫辭》開篇即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並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揮至人文道德範疇。說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卦,也是《周易》陰陽哲學的基礎。

《周易》的由來
  對於《周易》的成書,《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此說最爲漢儒接受,《周易乾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聖”、“三古”之說簡而言之,即:上古時代,通天之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佈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並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囚禁於羑里,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消息之理,重八卦爲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嘆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對於重卦者多有疑義,一者王弼認爲伏羲畫八卦之後自重爲六十四卦,二者鄭玄認爲神農氏重卦,三者孫盛認爲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歐陽修撰《易童子問》,認爲《易傳》七種之間有互相牴牾之處,並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說雖多,要其旨歸,止於繋辭明吉凶爾,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數說者,其略也。其餘辭雖小異而大旨則同者,不可以勝舉也。謂其說出於諸家,而昔之人雜取以釋經,故擇之不精,則不足怪也。謂其說出於一人,則是繁衍叢脞之言也。其遂以爲聖人之作,則又大繆矣。”(猶見《易童子問•卷三》)。至於後世,疑古之風漸起,清代姚際恆所著《易傳通論》與康有爲《新學僞經考》都認爲《易傳》並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錢玄同先生、馮友蘭先生、顧頡剛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學者皆認爲《易傳》非孔子所作,顧頡剛先生則將《易傳》成書年代推斷爲戰國末期至西漢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堅持認爲《易傳》乃孔子所作。
  時至今日,長沙馬王堆墓穴中發現的“帛書”中,已有不少記載間接證明《易傳》的作者或相關作者大致是孔子,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也當爲盲目疑古者戒。
  另一個方面,《周易》一書名字的由來也頗多爭議。
  “周”字的含義,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爲“周代”,二爲“周普”。前者的寓意在於認爲《周易》爲西周時代的書。理由便是《周禮》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一曰《歸藏》,一曰《周易》”,而此說認爲《連山》爲神農時代的筮書,神農也稱“連山氏”,《歸藏》爲黃帝時代的筮書,黃帝也稱“歸藏氏”,後夏用《連山》,商用《歸藏》,西周所用之書則冠以“周”字,名爲《周易》。後者則取鄭玄《易贊》,“‘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故而《周易》的“周”字,義爲“周普”。
  “易”字的含義主要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一、“易”字的篆文爲“(見右圖片一)小篆:易”,《說文》訓爲“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即“易”爲蜥蜴之類,主取“變”之義。
  二、《說文》又引祕書說“日月爲易”,象徵陰陽。
  三、《周易乾鑿度》雲“‘易’一字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即簡易、變化、不變三層含義。
  四、“易”字的殷墟甲骨文爲“(見圖片二)”,取日出之時陰陽交變之義。也主於“變易”。
  甲骨文:易 《周易》在古代文獻中常被簡稱爲《易》,至西漢初年被列爲“經”書之一,世人遂尊稱爲《易經》。可見《周易》當以“易”爲大義,而諸說紛繁,也莫過變易消息之理。

《周易》的內容 

什麼是周易? 第2張

  今本《周易》的內容主要包括“經”和“傳”兩部分。
   “經”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號與卦爻辭。
  所謂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兩兩相重而得,“八卦”則是由“陰”、“陽”二爻三疊而成。
  《周易》的“陰”、“陽”,分別呈中斷的與相連的線條形狀,即“––”與“—”。古人用陰陽範疇來表現寒暑、日月、男女、晝夜、奇偶等衆多概念,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在“陰”與“陽”的基礎上,聖人將其符號三疊而成八種不同形狀,分別命名爲不同的卦名並擬取相應的象徵,稱爲“八卦”(也稱“經卦”),具體如下:
  卦象 卦名 象徵物 象徵意義
   乾 天 健
   坤 地 順
   震 雷 動
   巽 風 入
   坎 水 陷
   離 火 麗
   艮 山 止
   兌 澤 悅
  接着,聖人再將“八卦”兩兩相疊,構成六十四個不同的六劃組合體,即“六十四卦”(也稱“別卦”),每卦中的兩個“八卦”符號,居下者稱爲“下卦”(也稱“內卦”,《左傳》稱“貞卦”),居上者稱爲“上卦”(也稱“外卦”,《左傳》稱“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條線條,稱爲“爻”。《說文解字》雲:“爻,交也”;王弼雲:“夫爻者何也?言乎變者也”。“爻”的原意也就是陰陽之交變。因此“––”稱爲“陰爻”,以“六”表示;“—”稱爲“陽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稱爲“爻位”,自下而上分別爲“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
   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別稱爲“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
  所謂的卦爻辭,即繫於卦形符號下的文辭,其中卦辭每卦一則,總括全卦大意,爻辭每爻一則,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應的也有六十四則卦辭和三百八十四則爻辭(由於《乾》《坤》兩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辭,故將其併入爻辭之中,即總計三百八十六則爻辭)。
  “傳”實際上是闡釋《周易》經文的專著,即《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計七種十篇。因其闡發經文大義,如本經之羽翼,故漢人稱之“十翼”,後世統稱《易傳》。
  《彖傳》隨上下經分爲上下兩篇,共六十四節,分釋六十四卦卦名、卦辭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傳》隨上下經分爲上下兩篇,闡釋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釋卦象者稱爲《大象傳》,釋爻象者稱爲《小象傳》。
  《文言》共兩節,分別解說《乾》、《坤》兩卦的意旨,故也稱《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礎上作出進一步闡發與拓展。
  《繫辭傳》分爲上下兩篇,主要申說經文要領,貫徹卦爻辭的基本義理。文中對《周易》經文作了全面的辨析與闡發,一者抒發《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讀《易》之要例。
  《說卦傳》是闡述八卦取象大例的專論,也是探討《易》象產生於推展的重要依據。
  《序卦傳》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綱要,揭示各卦之間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經《乾》至《離》共三十卦,主說天道;後半段自《鹹》至《未濟》三十四卦,主說人倫。
  《雜卦傳》猶言“雜糅衆卦,錯綜其義”。將六十四卦重新編爲三十二對“錯綜卦”,旨在闡發事物的發展在正反相對因素中體現的變化規律。
  

周易八卦的立體結構

什麼是周易? 第3張

  《乾坤譜》插圖


  乾:x=1,y=1,z=1
  巽:x=1,y=1,z=0
  離:x=1,y=0,z=1
  兌: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周易》是誰寫的,是怎樣一部書?

乾泉先生認爲,易經是一部集體性著作,周易體例內容本身不成於一時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一個重要側面,夏商兩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觀念與人鬼溝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溝通的行爲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動本身也有多樣性,例如有燒龜殼或燒牛骨,而從其燒裂的紋路中見啓示的方法,佔者將所欲佔之事與對紋路的解釋又刻到甲骨上,流傳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甲骨文)這種占筮活動傳至周文化傳統中時,經過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觀念與符號系統,(卦爻辭與卦爻象)一方面將當時所佔之事及其解釋以文字記錄下來,(卦爻辭)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則,(大衍之數)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而完成周易這部著作,亦即我們今日所見的易經之書的經的部份。經過歷代哲學家的闡釋,發展成爲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同時,它也是我國古代一部關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經典。
  《周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或是《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着密切的聯繫。一代大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簡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沒有《易經》就沒有中國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戰國時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是我國先人的集體創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易經》裏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就說過人們“日用而不知”。今天,我們誰不曾說過某某人陰陽怪氣,某某人又變卦了,或者扭轉乾坤,否極泰來之類的口語和成語,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這些詞彙都是直接從《易經》裏來的。
  《周易》在西漢時期就被列爲六經(易,詩,書,禮,樂,春秋)之首。在我國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書時亦不敢毀傷它。
  《周易經》研究被稱爲《易經》或“易學”,早就成爲一門高深的學問。《漢書·儒林傳》記載:“孔子讀易,緯編三絕,而爲之傳。”上下五千年,《易經》代代相傳,釋家林立。許多學者皓首窮經,考證訓詁,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爲大觀。
  《周易》研究流派紛呈。他們互相爭鳴,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長補短。春秋時期,筮法上出現過變卦說,取象說,取義說,吉凶由人、天道無常說。戰國時期出現過陰陽變易說。漢代有象數之學(卦氣說,五行說,納甲說),魏晉唐時期稱玄學。宋明時期,又出現五大學派:理學派,數學派,氣學派,心學派和功利學派。又有人籠統地分爲兩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陽剛。講“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強調修身以有用於社會。道家則重坤卦,重陰柔。講“大道若水,弱能勝強。”強調精神自由,以無爲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兩家都從《易經》發展而來,猶如長江黃河之水皆發源於青藏高原。
  《易經》的科學內涵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承認和尊敬。易學研究將成爲二十一世紀世界範圍內的顯學。儘管如此,《易經》裏仍然會有許多不解之謎,連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闕如。

周易 周公解夢 易經的關係

周易是一部描述事物變化規律的工具書。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原作者周文王姓姬名昌。
  我國先祖認爲:世上一切均有陰陽二氣,孕育而成,金、水、木、火、土五行,生、死、衰、亡決定事物的未來。
  周, 中國商末周初的一個歷史時期。易,變化。周易預測:是基本按先祖五行變化規律而對事物進行預先推測估算。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爲其采邑,故稱周公。
  周公自幼篤行仁孝,多才多藝。文王在時,他以孝仁而異於羣子;武王即位,則以忠誠輔翼武王,一次,武王有疾,羣臣憂懼,卜求先王救助。“周公於是乃自以爲質,設三壇,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於太王、王季、文王。”願以自身替武王之身,且稱曰:“旦巧能,多才多藝,能事鬼神。”
  及武王死,成王在襁褓中,周公毅然挑起了“攝行政當國”的重擔,並且教誨開導成王。
  周公就是以其終生輔國安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周公式的事業。
  周公“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來源。儒家思想學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禮”,也源於周公。
  自東漢以來,人們常以“周、孔”並稱。唐韓愈則把周公列入儒家道統的關鍵人物之一。
  周公解夢是我們古代文化遺產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流傳甚廣。每個人都要做夢,夢之與人猶靈魂之與人,與之俱來,隨之而去,伴隨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腦之思維能力還在,夢就會長久不衰。做夢不分貴賤、不分長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夢的內容有所不同而已。
  夢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見慣,又神祕莫測,既虛無飄渺,又真實可見。若說夢是幻覺,然夢中之人物事件,醒後皆歷歷在目;若說夢是真實之表現,然醒後難找與夢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時日有所思,夜即夢之;有時夢中所見,日即遇之。夢之神祕至此,我們的祖先亦早知之,即產生夢文化。
  夢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流傳甚廣,《周公解夢》即流傳在民間的解夢之書。在術數史上,很難發現解夢之術,列於此,只因夢文化在民間甚爲流傳,並能從夢中預測吉凶。
  至於《周易》的“周”字,歷來說法頗多,如,有人認爲:周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也有人認爲:周易是指的周朝。周朝爲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都以爲《周易》的“周”字就是年代的意思。
  到了西漢,儒家學派將《周易》與《詩》、《書》、《禮》、《樂》、《春秋》等奉爲經典,稱爲“六經”。於是《周易》又被稱爲《易經》。

周易的貢獻

1930年一月美國天文學家湯保發現了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棗冥王星。旋即有人提出,太陽系有沒有第十顆行星呢?由於冥王星發現不久,觀測數據還不精確,預測第十顆行星的努力接連遭到了失敗。當時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只有二十七歲的中國人劉子華,下定決心要別開生面,不依靠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去預測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劉子華並不是憑空設想,他發現太陽系的各星體與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對應關係。他依據這個關係,利用天文參數進行計算,證明出每一對應卦位所屬星體的平均軌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別爲一個密值。經過反覆運算,劉子華終於第一個算出了這第十顆行星的平均軌道運行速度爲每秒二公里,密度爲每立方厘米0.424克,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爲74億公里,按照希臘神話命名原則,在冥王星後面的叫做“木王星”。劉子華把自己的預測,寫成了題爲“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的論文,交給了法國巴黎大學,作爲考取博士學位的論文。論文獲得了一致的讚賞,1938年正式授予劉子華法國國家博士學位。這是中國科學家在現代運用太極八卦圖,做出的震動世界的偉大貢獻。中國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現代科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是現代電子計算機二進制的創始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正是在中國的古老的太極八卦圖的啓發和幫助下,才觸動靈機,一舉成功的。
  1667年萊布尼茨在法國巴黎參觀博物館,看到了帕斯卡爾的一臺加法機,引起他要創造一臺乘法機的興趣。1701年秋末,正當五十四歲的萊布尼茲爲創造乘法機冥思苦索、無路可走的時候,突然間收到了他的法國傳教士朋友從北京寄給他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萊布尼茲從這兩張圖中,受到了很大啓發,他居然發現,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雛形,由坤卦經艮、坎、巽、震、離、兌到乾卦,正是由零數到七,這樣八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完整的二進位制層數形。八卦中的“一”叫做陽爻,相當於二進制中的“1”,而八卦中的“棗”叫做陰爻,相當於二進制中的“0”。六四十卦正是從0到63這六十四個自然數的完整的二進制數形。在數學中八卦屬於八階矩陣。可見,中國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電子計算機這門現代科學,是有其歷史性的貢獻的。
  1973年戈德伯格提出了生物控制的“陰陽假說”,在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領域裏,佔有了一定的地位。他恰恰就是受了太極八卦圖的啓發,才提出這一假說的。原來,1957年蘇特蘭德發現了環腺一磷,1963年普賴斯發現了環鳥一磷,二者在生命活動及疾病過程的發生發展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當時戈德伯格從一本朝鮮出版的漢醫學中看到太極八卦圖,從中得到了很大啓發,認爲環腺一磷和環鳥一磷,就是體內兩種對立的調節系統,與東方醫學中的“陰陽”相似,很可能是“陰陽”的物質基礎,從而提出了著名的“陰陽假說”。1981年戈德伯格來華訪問講學,對他的假說,又做了進一步的闡述。
  中國獨有的古老的太極八卦圖確實有着很宏奧的哲理,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今天的人說來,仍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謎:太極八卦圖究竟是受了什麼啓發怎麼創造出來的?太極八卦圖有那些作用?創造出它來究竟是爲了什麼目的?……好多問題,至今只有傳說和不確切的猜想,而無確鑿之實證。古老的太極八卦圖,正在叩擊現代科學殿堂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