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結婚風俗 新娘臨上轎要放聲大哭

在結婚的時候,是有彩禮這一個說法的,而且各地還會因爲風俗不同,彩禮不同,所以每個地方的結婚風俗除了彩禮不同,也會有其他的不同文化,現在我們就去看看漳州的人結婚會有着什麼風俗。

漳州結婚風俗 新娘臨上轎要放聲大哭

漳州結婚風俗:
  新娘臨上轎,要放聲大哭,謂之“哭好命”。花轎出門,女家要放鞭炮,並隨即把門關緊,或以米篩置於門口,據說這樣財氣纔不致被女兒帶到婆家。在轎起行不遠,新娘從轎中擲出一把扇子,表示父母不必爲她操心,稱“放心扇”。花轎行列忌諱路遇另一迎親隊伍,謂之“喜沖喜”。萬一遇上,必須互換新娘頭上簪花,俗稱“換花”,以此破解。花轎抵男家,新郎腳踢轎門三下,俗說以此壓服將來的雌威。轎門開,小姑捧柑桔讓新娘觸摸,意吉祥如意。

新郎牽新娘出轎,新娘起身復坐,如此反覆三次,俗說此乃是顯示新娘的尊貴。新娘下轎,送嫁姆拿出掛在新娘轎後面的米篩(上畫八卦或陰陽太極圖)遮其頭上(也有用傘者),謂之“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俗信結婚這天新娘媽最大,爲避免觸犯天上之神,故以米篩遮日。也有迎娶選在下半夜天亮之前,新郎牽着新娘跨過門檻時,新娘要跨過稻草火入大門進洞房,新郎由前到後替新娘揭頭巾,同吃“合婚圓”。

中午是吃“舅仔桌”。桌上擺12道菜,每動一道菜,都有吉語相伴。12碗中,6葷6素,所有雞、魚、豬肉、蔬菜、瓜果均無禁忌。新婚之夜宴請至親好友鄰里,母舅和舅祖坐中桌首席,新郎、新娘要逐席敬酒。第一次鞭炮響,表示開宴,第二次鞭炮響,表示宴畢。散席後即轉入“鬧洞房”,以層出不窮的花樣將新郎、新娘鬧得十分尷尬,鬧客以此爲快。據說叫一個父母雙全的健壯男孩在新牀上翻身打滾,會早生貴子。

翌晨,新娘“出廳”給公婆敬甜茶,公婆以紅包還禮。禮畢,?則到廚房拜竈君。這天,孃家的兄弟要來探望,叫“探房”,男家設宴款待。第4日,新娘偕新郎“歸寧”孃家,俗稱“做客”,父母設宴請新女婿。“做客”一定於天黑時前回婆家,帶回各種禮品,其中必有象徵“好頭好尾”的用紅絲線捆綁的兩根帶尾甘蔗,置於門後。有些地方新娘必須隨帶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用紅絲線綁腳),俗稱帶路雞,寓意夫婦和睦相處,白頭偕老。30年代,有知識界及開明人士倡導移風易俗,提倡文明結婚,以“集體婚禮”爲時尚。目的在簡化手法,節省開支。